分享

意识的新定义:意识源自不同尺度的物质对微观量子的双向感应

 道乃智能 2017-10-07

看到一个问题:高维理论是数学技巧还是现实存在?

我认为即使是数学技巧,也可以认为是真实的存在。只要符合逻辑的,就可以认为必定在某些局部上是存在的。

数学是概念+逻辑。概念来自观念,可以说数学概念和宗教、哲学本体论都是同样的属性,概念是抽象的,可以任意定义,或者换句话说所有概念,都不可能真实感应到,也就是并不存在;逻辑来自经验,来自感应,所以逻辑的必然是局部可靠,不会无限可靠,这也是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缘由。

意识的新定义:意识源自不同尺度的物质对微观量子的双向感应

存在就是感应,而且是群体性感应。我一直就认为万事万物,核心就是“感应”,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意识,人类的意识是广义意识下的一个分支,是进化而来。对于意识,我认为万物都有,所谓万物有灵。我给意识做一个定义的话,我认为意识就是“感应”,是各种尺度下物质对微观量子的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的才叫意识。宇宙万物都有这种能力,不同的只是感应的持续时间。宇宙中的“意识”,我认为可以分成三大类:1、微观尺度上的感应,即量子之间的感应;2、亚宏观尺度上物质的对量子的感应,这就是生命的意识。生命的意识又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从最原始的对光量子等微观量子感应到条件反射,再到具有脑全息特征的人类意识量子纠缠网络,这时就具有了可结构化意识即语言和逻辑分析能力,以及不可结构化意识能力(无法用符号逻辑解析的意识);3、就是整个宇观尺度上的感应,即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意识主体”。

意识的新定义:意识源自不同尺度的物质对微观量子的双向感应

对于第二种意识,亚宏观结构物质对微观量子的感应,这种感应有一个进化链:生命感应信息(基因决定的)----->人的经验(个体的、部分的)----->人类系统化经验(群体性)----->可结构化意识(语言、符号系统,包含了抽象概念和抽象观念的形成)----->近现代科学(群体经验+意识工具化)------>不可结构化意识(未来的某种模式)

例如拿海洋中的某种鱼来说,这个种群中的共同基因决定了种群所有个体可以感应外部世界,不然无法形成一个种群,突变形成的个体如果不能快速生成大量后代则无法生存。这是基因决定的感应能力,也是个体的鱼如何突变、进化到鱼群从而将基因模式的智慧信息传播扩大的。

意识的新定义:意识源自不同尺度的物质对微观量子的双向感应

距今6000年前的苏美尔人也发明了自己的数学,他们创造了最早的12单位与60单位度量划分,就是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计时方法,即每小时60分钟,每天24小时。把整体划分为12个单位(一年12个月、“一打”的概念)和60个单位的度量制度(分针) ,也就是数学上的12进制和60进制。同时他们把12个单位中的每一个又做了观念上的创造 ,每一个都赋予了神灵意义,可以说数学概念其实本源和宗教概念没什么不同,都是抽象出来的,是观念上的,而不是“感应”出来的。

数学上的存在,是指数学概念构建的关系存在,而不是指概念存在。概念只是发明出来的“抽象”,如同1、2、3、4、5这样的自然数,你可以说1、2、3、4、5都并不存在,因为自然数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某种抽象,但数字之间的关键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的,这也就是其实数字还可以用其他进制表示,如二进制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意识的新定义:意识源自不同尺度的物质对微观量子的双向感应

如果我对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有个修改话,他的万物皆数如果改成“万物皆数之关联”可能会更好。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对无理数、对无穷与某个值划上等号产生疑惑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