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1:太空漫游》| 怀沙解读

 理理波波s3 2017-10-07


关于作者
亚瑟·克拉克,世界现代科幻三巨头之一,具有深厚的数学和物理专业背景,在科幻领域分别拿到三个雨果奖和三个星云奖, 1986年被美国科幻作家协会授予终生成就奖,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幻大师和太空预言家。    
关于本书
《太空漫游》是克拉克的代表作,这本书是《太空漫游》四部曲的第一部,情节跨度从几百万年前的非洲一直到2001年的月球和2003年的土星,出版后就成为科幻小说界的圣经。同名电影上映后,成为科幻电影的鼻祖。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人类文明受到一个神秘的高级文明的指引,一步一步从蒙昧走向开化,直到登上月球,又被引向土星。在人类驶向土星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与人类展开了智力上的交锋。最后,化险为夷的人类宇航员顺利抵达土卫八,终于解开了这个神秘文明的身世,而他自己也从此变身超级人类,成为了连接人类和高级文明之间的信使。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有两个理由:第一是作者牛,克拉克的作品是科幻圈最硬的小说,科学性极强。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说: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亚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第二,《太空漫游》是克拉克的代表作,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科幻经典。
《太空漫游》四部曲讲了一个广阔宇宙格局下的故事,人类在接近银河系最核心秘密的同时,也将自己带入了深渊。这本书是小说的第一部,讲的是人类和神秘文明第一次发生接触的故事。
二、有人看着我们长大
小说的前五分之一的篇幅,讲了在非洲草原上,男性类人猿望月如何在饥饿中挣扎着生存,如何学会了使用工具,又是如何带领族人横扫整个草原、征服四方。这一群类人猿就是人类的祖先,而他们从普通哺乳动物转变成智慧生物的关键性动作——使用工具,不是缓慢进化,是一块神秘的石碑瞬间赋予的。再后来,望月这一支族人用了几百万年的时间,走出了非洲,变成了今天的你和我,而这块石碑,将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一个图腾。
三、月球上的石碑
时间转到了2001年。在小说设定中,人类科技水平远超现实中的2001年,在月球、火星都建立了基地,也由此探测出了月球上磁场的异常,从而发现了第二块石碑。只不过这一次,面对石碑的不再是懵懂的类人猿,而是发展出文明的人类,通过宇宙的通用语言数学,人类很快就从切割精度上,感受到了这块石碑的不凡背景:石碑来自一个强势的高级文明。石碑发出信号,指示人类走向土星的第八颗卫星,人类也感受到了神秘的召唤,于是用了两年时间做准备,制造了“发现号”飞船,向土卫八进发。
四、哈尔的反叛
由 NASA 制造的“发现号”飞船一共承载了两名清醒的宇航员、三名休眠状态的宇航员和一个叫做哈尔9000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了让宇航员安心工作,NASA 没有对人类宇航员公开这次飞行的真实目的,只有哈尔了解围绕石碑开展的计划实情。在飞行途中为了保全自身,已经觉醒出独立意识的机器人哈尔就发起了一场叛变。最终,哈尔的叛变没有成功,人类宇航员除了鲍曼以外全部牺牲,NASA也向鲍曼坦白了飞行任务的真正目的。孤独的鲍曼决定勇敢前行,独自一人驾驶“发现号”,继续向土卫八飞去。
五、鲍曼进入石碑
进入土卫八轨道后,鲍曼发现了第三块石碑。为了找到真相,鲍曼就从“发现号”上出来,驾驶一艘小飞船向石碑靠近,没想到飞到石碑正上方的时候,一下被石碑吸了进去。在进入石碑的一瞬间,他留给地球上的一句话:“我的老天爷——这全是星星。”然后跟地球就彻底中断了通讯,本书也进入了尾声。鲍曼在进入石碑之后看到了一个布满星星的夜空,然后说出了上面那句话,接着就进入了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直到最后清醒过来,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超级人类,知晓了包括石碑在内的,一切。
金句
1. 有一天,望月带领着部落,站在非洲草原上,踌躇满志,目视远方,真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了。这一点和现在的人类感觉也很像。
2. 克拉克的这种写作手法,可以叫“用想象来填补未知的过程”,这个写作手法是科幻小说家惯用的,就是在两个人类已知的事实之间,用绚丽的想象力建一座桥,把两个真实的已知,完美地串起来。
3. 所以,在宇宙里文明如果相遇了,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向对方发出一个数学上有意义的信息,这就是一种智慧声明。
4. 生活里,如果一个人说话措辞非常精准,对时间把握很准,交出来的东西精度极高,那建议你高看这个人,高看这样的团队。
撰稿:怀沙
脑图:摩西
讲述:怀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