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太空漫游》| 怀沙解读

 理理波波s3 2017-10-07


关于作者
亚瑟·克拉克,世界现代科幻三巨头之一,具有深厚的数学和物理专业背景,在科幻领域分别拿到三个雨果奖和三个星云奖,1986年被美国科幻作家协会授予终生成就奖,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幻大师和太空预言家。
关于本书
《太空漫游》是克拉克的代表作,这本书是《太空漫游》四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82年,讲述的是2010年发生在地球、木星和木星的第二卫星木卫二上的故事。这一部的内容承上启下,为第三部和第四部埋下了许多伏笔,同时也留下了新的悬念。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超级人类鲍曼身份尚未公布,他的神秘去向指引人类再一次向木星进发。飞行途中,人类意外获知了木卫二上生存着神秘生物,但人类尚未觉察银河系主宰的存在,还不知道就在不远的将来,这种看起来有点丑陋的地外生命,竟然改写了太阳系的格局,也激起了人类“越压制、越反抗”的探索力量。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前情回顾
从未露过面的银河系主宰,一直在用一种固定制式的石碑与人类沟通,这种石碑展示出了制造者深不可测的能力,被人类视为来自高级文明的图腾。2001年,石碑提示人类要去土星,人类宇航员鲍曼完成了这个任务,并在土星进化成一个超级人类,成为了主宰管理太阳系的助手。
二、关于木星和土星
太空漫游系列小说第一部中,将鲍曼吸入石碑的地方是土卫八;著名导演库布里克的同名电影中,却将这一情节设定到了木星,由于电影的影响力过大,在后来的作品里,作者也把所有的故事设定都改到了木星。苏联人和美国人一起建造了“发现2号”,在2010年出发飞往木星,去追回“发现号”的数据、研究人工智能哈尔9000并追寻鲍曼的下落,途中意外收到了来自木卫二的信号,这个求救信号向“发现2号”描述了木卫二上奇怪生物的情况。
三、木卫二的补充信息
主流科学界认为,如果人类能够发现地外生命,那么木卫二是已知星球中最大概率的一颗,因为木卫二具备能量、溶剂、有机物这三大生命存活的基本条件,分别是引力潮汐能、水,以及海洋里的氢气跟二氧化碳。
四、鲍曼的玲珑心
“发现2号”到达木星轨道的时候,刚好是鲍曼进化为超级人类后醒过来的时间。肩负着呵护人类文明成长重任的鲍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人类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了一次人类,然后顺便在地球回了一次家乡,看了一眼母亲和妻子。这部分情节的着力点是人物性格的刻画,在世界观的层面上为后续情节埋下了伏笔。
五、木星变成了第二个太阳
在追回“发现号”的数据、重启了人工智能哈尔后,“发现2号”迟迟没能找到鲍曼,准备先回地球。就在等待发射窗口的期间,鲍曼突然现身,要他们15天内必须启动返航。虽然不明就里,“发现2号”还是在第12天的时候完成了准备工作,全力飞回地球。原来,主宰为了扶植木卫二上的生物文明,将木星引爆成了太阳系的第二颗恒星,而这场爆炸就发生在飞船的返航途中——是鲍曼又一次拯救了他们。
六、警告
鲍曼再一次消失,但全体人类却收到了一条来自主宰的警告,只有两句话:太阳系的所有这些星球都属于你们——除了木卫二。不要企图在木卫二上登陆,这是因为,人类并不是主宰在太阳系扶植的唯一文明,而木卫二上的生物就是人类的“争宠对象”。为了木卫二上的生物也能茁壮成长,主宰不但把木星变成了第二个太阳,还告诫人类要认清自己的边界,不要好奇心太强。而面对这样一条警告,人类又会作何选择?    
金句
1. 张博士表现得非常平静,他就利用人生的最后的这段时间,好好观察了一下这个物种。这是一个非常具备科学精神的举动。
2. 给木卫二加热的,是一种叫做“引力潮汐能”的机制,简单说,是因为木星给木卫二施加了巨大的引力,像揉搓一个曲别针一样,揉着揉着,就把木卫二的肚子里给加热了。所以,木卫二是一个“心里暖”的加热机制。
3.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发射窗口”,它的意思是每过一段时间才有的发射机会,因为地球和木星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公转,有点像两辆车,一辆在北京的三环上开,另一辆在四环上开。两辆车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大部分时间,两辆车的距离都比较远。每过一段时间,两辆车会在某个时刻汇合一次,而这个汇合的时间点,就是一次发射窗口。
4. 80倍的木星质量,这是宇宙里形成恒星的一个硬杠,过了这道坎,才能是恒星。内部的原因是,如果不到木星质量的80倍,一个天体内部就没有足够的压力和温度发生核聚变。
撰稿:怀沙
脑图:摩西
讲述:怀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