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是源于阴阳五行,还是一门单纯的经验医学?

 dczyxhd 2017-10-07

在甲骨文中看到的有关医的文字,都是对经验的记录,看不到任何巫的内容。看来最早的“中医”,是早期经验的积累。而中医经验中加进了阴阳五行等概念,大概最早也就是战国至汉代这段时期。

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因为人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从感应信息到意识加工再回到感应,这个也是现代科学的过程。就像亚里士多德的铁球下落速度大于羽毛这样的经验,经验本身不会错,也的的确确是人的感应到的信息,错的是意识加工处理的可靠性。

古代很多经验认知,如治水、天文、中医,这些都是在实际中起作用的。这些经验认知相当于科学中的“群体性感应信息”,近现代科学本质上也是经验认知。经验认知都具有可证伪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经验的就是科学的,科学本身是经验认知的高级阶段。所有问题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意识工具化,或者说意识加工的可靠性,所有的意识加工都是局部意义上的可靠。中医除了经验之外,很多解释经验的内容多为阴阳、五行等理论。这块加入进来使得中医这门经验之学又融合了远古观念的内容,所以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这个很正常。

殷墟出土的甲骨共约16万余片,其中载病的有323片、 415辞。随着甲骨文研究的深入,人们陆续发现上面记载有不少与医学相关的知识。甲骨文时代,医与巫是分离的。它们虽然同是治病救人,但是,所用方法不同。同样,治病的科目不也不同。如上图中医字甲骨文表示的是匣里盛着矢簇,意思取出的矢簇之类盛在匣里。指的是治疗刀伤剑矢的医生,这是现代的外科医生的职能。如图,医的甲骨文:

医,意思取出的矢簇之类盛在匣里

甲骨文没有“病”字,是“疒”,表示人躺在床上,或人躺在床上发汗。说明人的五劳六损疾病,是现代医学上的内科。甲骨文中疾病被广泛称之为“ 疒”,在甲骨文中记述各种疾病最常见的方式是在“疒”后面加上表示躯体某一部位或功能的字,甲骨卜辞中发现的疾病名称及种类颇多。其中如“疒目”,“疒首” “疒心”等40多种病名。如图:

疒,表示人躺在床上,或人躺在床上发汗

甲骨文疾则表示箭矢刺在人的身上,说明是外伤,现代医学上的外科。如图:

疾,表示箭矢刺在人的身上

在甲骨文中,出现了首、耳、目、鼻、口、齿、项、肱、臀、趾、心等,其中的心字是甲骨文中唯一所见的脏器名称。有了一些疾病的病名。有的以人体部位命名,如疾首、疾耳、疾目等。有的是专有疾病名词,如疟、疥、蛊、龋等。有的是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如耳鸣、失眠、病软、病旋(眩晕)等。另外甲骨文里有“疾年”“降疾”“雨疾”“疾疫”等记载。“疾年”指该年份有疾病流行;“降疾”表示疾病仿佛是上天降下来一样;“雨疾”表示生病的人很多,疫病有如下雨一般。如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