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怎么写 | 第三步:修改润色

 tnj660630 2017-10-08

比较

写作文

造房子

所用材料

一般步骤

列提纲

码字

修改润色

设计图纸

砌砖

装潢装饰


陶子说

今接着上两次的“作文怎么写”来说说第三步——修改润色作文。

陶子整理的作文前两步☟

作文怎么写|第一步:画图纸-构思路

作文怎么写|第二步:把内容写具体


第三步主要是二方面:

一、改什么?

二、怎么改?


1
改什么

陶子依次介绍作文修改的先后顺序

1 结合作文题和习作要求,确认“中心主题”对否

这一步不对,就是“离题万里”,内容再多语句、再美也是“白忙活”。离题远的一般没无挽救,就是要重新选材组材。

如果是偏题一点,也许可以这样挽救。

A 选材不离题,头尾内容离题

这类只需要改改开头结尾点明中心主旨的句子,使句子贴合题目和要求。

例如:《助人为乐》

一次,我和妈妈乘公共汽车去公园。车厢里挤满了人,我和妈妈只能挤在一个角落。过了一会儿,走上来一位老奶奶。这位老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挤进车厢,掏出手绢擦了擦满是皱纹的脸,显然很热。正在这时,一位大哥哥收起手中的手机,站起来,招呼老奶奶过去坐。车厢里十分拥挤,老奶奶没法挤过来,大哥哥就招呼乘客道:“不好意思,麻烦让一下这位老人。不好意思……”边说边伸过手去扶老奶奶走到座位处。老奶奶满是皱纹的脸露出了微笑,连声对大哥哥说:“真是太感谢你了,谢谢啊……”大哥哥笑了笑,摇摇手,轻轻说:“没事儿,您坐稳了,车子有点晃。”

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点评

很显然,选材没问题,但是小作者的结果不懂得联系课题,显得有点扣不住题眼。这样的错误容易修改,只要“点题”即可。

这件事情至今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我一直记得这件事情,记得那个乐于助人的大哥哥。
B 组材偏离主题

有的题目容易审题错误,比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刻》;《我的同学》&《我与同学》……这类作文题很容易会混淆,但很多时候,如果离题了,但还是可以保留原题材。只是需要重新组材。

比如:

《难忘的一件事》将其中某个瞬间“放大”,而适当略写其它内容,即可突出“难忘的一刻”。

同样的写一个人和两个人之间关系的作文,同一素材下,经过适当的改变也可以扭转下“离题”的劣势。


比如

《我的同桌》和《我和同桌》,这两个题目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写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在处理材料时要有所侧重。如果《我和同桌》不小心写成了《我的同桌》可以尝试这样修改:


说明


一般情况下,如果按照陶子老师所说的“先确立框架思路”的话,就可以避免“离题”或“偏题”。所以写作文第一步很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2、结合“中心主题”,确认所用“材料”组织对否

文章的中心要用“材料”来反映,材料主要有:描写对象的几个方面;具体事情;活动过程等等。但很多学生在选材时发生偏离。这个需要在“第一步:列提纲,确定框架思路”时所要避免的,排除那些不能证明观点、点明中心的“材料”。

但有的学生材料选对了,材料详略安排不当。

A 流水账式,用力平均,无“详略安排”

如有学生写《我的星期天》,从早晨起床、穿衣、吃饭、做作业,玩耍一直写到晚上睡觉,不管大小、不分巨细、不加选择的全部写进文章中去,变成一天生活的流水账,无中心思想。

写《我的星期天》这样的作文,不但要从字面上照应题目,而且要确立中心思想,围绕中心去把最有有意义的一件事写具体。

B主要情节不详

在记叙一件事情的时候,主要情节写得一般化,没有广度,没有深度,粗粗的几笔;而次要情节却写得不少,有时也表现在“头重脚轻”,开头和文章的前半部写得比较好,后半部分或结尾却草草收场了。 

这样的错误,一定要将重要情节写具体,再把次要情节进行删改。

例如: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昨天答应带我去科普中心玩,我今天早上很早就起床了,结果爸爸却不在家。我到妈妈的店里去找妈妈,妈妈说爸爸去进货了,我一听就急了,那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妈妈说上一周的生意特别好,很多东西都缺货了,爸爸先去把货进了再陪我去玩。妈妈让我去吃点东西,我心里惦记着爸爸,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看着太阳渐渐升高了,我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快到十点钟的时候,爸爸终于回来了。 

我和爸爸坐车去了科普中心,才到大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的喧闹声,我们买了门票进去,看见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在游玩。我先去玩了“激流勇进”,水花溅了我一身,然后我又去玩了“碰碰车”, 我和爸爸互相撞,玩得可开心了。后来,我还去玩了“过山车”,可刺激了。 

中午十二点钟,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科普中心。

评论:

这篇文章一看“头重脚轻”,重点游览科普中心只有一点点。如果画成“房子”的话,就是,大屋顶矮房间,很不协调。

如果重新安排下详略,重点突出“游览科普中心”,那就中心就明确了,过程也写得生动具体。


请看修改后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带我去科普中心玩。我们十点钟从家里出发,坐车前去科普中心。 我们才走到科普中心大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的喧闹声,我们买了门票进去,看见许多家长带着小孩在玩耍。有的小孩身后跟着一个家长,有的小孩身后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好几个家长,真像皇帝出游。 

我先去玩了“激流勇进”,水花溅了我一身,然后我们又去玩了“碰碰车”,我和爸爸一人坐一辆,我去撞爸爸,爸爸很轻松地就躲过了,爸爸来撞我,我使劲扳方向盘,却往往被撞上。后来,我还玩了“大转盘”、“飞车”等,最惊险的是“过山车”了,妈妈从来不敢陪我玩,爸爸也喜欢玩“过山车”,我们买了票以后,坐上“过山车”,把安全带都绑好,列车缓缓启动了,我的心也兴奋起来,列车开始并不快,慢慢地速度越来越快,然后,一个下坡,又是一个倒转,我们的头全都冲着地上,车上的人有的在惊叫,下面的人呀、树呀全都变了形状,可刺激了,可惜时间太短,列车又恢复了正常,慢慢地停住了。可我还觉得没坐够呢! 

到了中午十二点钟,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科普中心, 爸爸答应我,以后有时间,还会带我来玩。我真盼望下一次早点到来。
3 参考第一步框架,确认“结构层次”是否正确

“材料选择”正确无误后,检查下“每个楼层”的内容有没有互相“窜客”。保证每个“楼层”(即每个段落是在讲同一内容的。)

4 结合“主题中心”,确认“语句”是否具体

作文怎么写|第二步:把内容写具体中,陶子重点讲述了如何把“语句”写具体。有的学生写好了文章后,总发现文章内容干瘪不生动,佐证主题中心的“材料”不够有力充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检查确认:

A 反映人物特点的描写是否具体?

如果要说明一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那么就要从几方面人物描写着手。看看是不是缺少人物的描写。

B 事情发生时的环境描写是否具体?

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对事情发展往往有推动作用或者可以陪衬人物性格特点。所以,看看是否可以对环境描写进行润色。

C 事情发生的过程是否完整且具体?

写好草稿作文后,如果是写事类作文,一定要先看看起因经过结果是不是详略安排得当,如果过程不具体,一定要写具体。一般来说,“经过”这一“楼层”的面积是最大的。

5 细节修改
A 句子通顺连贯与否

一般都是通过诵读就可以发现,读起来顺则留不顺则删改。有些是啰嗦不连贯的句子,而有些是“病句”引起的,关于“病句修改”,由于篇幅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B 词、字是否合适、正确

词语一定先要保证恰当正确,再谈“好词”与否。同样“字”也是的。这些都是语文基本功,重在平时积累。陶子认为“词语”好比“兵”,“养兵要千日”,好词积累也要日积月累。

C 标点符号

确认是否使用恰当。


小结:
修改作文的过程,是从以下方面依次进行:

不能先改字词再改材料主题,否则,再美的词句,材料不符合中心都是“白搭”。
2
怎么改
1、自改

找出问题后,对症下药,反复念读,进行修改。中心不对改材料(等于重写);材料不当改材料(如:再选事例);结构层次不对,调整结构;语句词字不具体,写具体;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2、互改

“当局者迷”,可能学生自己没能意识到问题所在,可以让同学评价指正,或许别人就能“一针见血”。

3、对比修改

找课文上学过的范文,或是课外阅读的文章,或者是班上写作较好同学的习作,对比自己的文章,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3
总结


总结下这一步所说:

首先,先确认“什么地方要改”

结合作文题和习作要求,确认“中心主题”对否

2、结合“中心主题”,确认所用“材料”组织对否

参考第一步框架,确认“结构层次”是否正确

结合“主题中心”,确认“语句”描写具体否?

细节修改

其次,说说修改的方式

1、自改

2、同学互改

3、对比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修改润色的工程也是浩大的。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三步曲中有所收获,用心和文字写下美好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