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与脑中风

 tjboyue 2017-10-08

脑中风,学名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脑中风分为 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其中,缺血性脑中风俗称脑梗,出血性脑中风即脑出血。脑中风是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脑中风患者由于上位运动神经元受损,运动系统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控,从而使患侧肢体肌群间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产生运动障碍。



脑中风偏瘫 进入到恢复期后,可以开始进行功能训练。


这个期间的治疗若操作不当或缺乏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产生挎篮手、划圈步态、踮脚走路等问题。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松静自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脑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方法。



首先,太极拳运动与其它运动相比,不仅仅只区别于表面缓慢柔和的动作形式,更多的是要求习练者对自身骨骼肌肉的协调控制,敛臀收腹,含胸拔背等。


练习者时刻都在通过运动感觉与 身体各部分的平衡关系,进行整体外部动作的调控。


这样的调控过程 促使脑中风患者神经肌肉控制愈发精细化,进而出现 肌肉 “省力” 现象,即肌肉协调用力,从而改善了患者某一关节的协同收缩的异常变化。



其次,太极拳动作涉及到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运动。


研究发现,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足底的最大压力主要集中在脚底的第一趾骨区和大脚趾上,而正常步行则更多地集中在第二、三、四、五区。大脚趾和第一跖骨区在调整姿势上的晃动方面起到主要作用。


此,太极拳锻炼在改善脑中风患者平衡功能方面可能优于步行。



太极拳是一种 主动性的康复训练方法,脑中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在实际练习中,现有的太极拳套路相对较难,无法直接应用到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所以,简化太极拳外形动作,强调太极拳的敛臀收腹,含胸拔背等核心技术内容,更有益于脑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 驿站作者杨慧馨

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太极拳与脑卒中的康复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33篇。




一极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