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味十足白鹤泉

 孟溪ProbeT连山 2017-10-08
  •   “长沙白鹤泉”高90厘米,宽240厘米。   “长沙白鹤泉”高90厘米,宽240厘米。

      李竹菴

      在长沙一位资深湘绣藏家中,看到一幅精美的岳麓山白鹤泉绣品,突然有一种久违的感觉。这件作品没有透视关系,不讲究光感效果,没有款识提示,但是仅凭画面就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民间风情与时代气息,知道故事内涵与寓意。

      该画面艳丽多彩内容丰富,中景以两层的六角亭为主题,亭后面是围栏和回廊将画面展开,回廊边还有棵松树。亭子正中央有个白色的鼓型井口,井口上有几根长吸管似的棍子,亭子的左右两面的天空上各有一只飞翔的白鹤。为了表现井口里有水,在亭子前面的空地上有意识地绣了几层水波浪装饰带。这幅绣片的另一个装饰特点就是满幅的折枝花卉,使画面充满了喜庆色彩。这满幅随意摆放的折枝花卉有天马行空似的湖湘味。这种源于传统花鸟画的折枝花卉构图手法,在现代湘绣中几乎看不见了,因为它不仅要求画者有高超而熟练的技法,还需要有接地气的智慧。折枝花卉构图是将各种花卉最艳丽最美好的那一段折取下来,用笔墨勾勒并绘集于一图。

      从清末光绪年到民国抗战前期,是湘绣发展和销售的黄金阶段。由于晚清湖湘文化名人的效应与经济的推动,湘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仅长沙市区的绣庄就达四十余座,有近万从业人员。一种以白描钩线作主体造型,再局部铺色或满彩的新技法在湘绣界出现了,它既保持了湘绣古朴艳丽、端庄大方的风格,又能把湖湘文化精神融入其中,最关键的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白鹤泉绣品就是这种新技法的代表。为了降低成本又不影响绣品观赏效果,白鹤泉绣品的底子不是用珍贵的真丝软缎,而是采用价格低许多的黄隐花绸地,这样不但提高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在观赏效果上还另有一番风味。

      白鹤泉绣品的艺术处理是雅俗共赏的方式,把岳麓山上的这一名胜更加艺术化了,情景交融天人合一。正合北宋赵忭游岳麓山赞此泉诗:“灵脉本无源,因禽漱玉泉。自非流异廪,谁识洞中仙。”据考证,清光绪三年由粮道夏献云在泉上建亭,抗日战争被毁,白鹤泉绣品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被毁前的景色。可惜文夕大火把轰轰烈烈的湘绣业摧残得几乎伤了元气,无数传统画稿和名人画谱被毁于一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