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级名单上的广东美食:潮汕占了一半...

 风吟楼 2017-10-08



毫不夸张地说,广东人平时吃的菜,极有可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目前,广东省已有12项食品类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里。潮汕地区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揭阳市就有4项,潮州市占1项。中山市和佛山市各拥有2项,其余深圳市和河源市各占1项,广东、香港、澳门也联合申请了1项,让历史悠久的凉茶技艺获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炎炎夏日,老广东人最讲究的是“叹”那一口凉茶。历史悠久的凉茶在2006年5月20日就已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广东文网曾发布一文说道:广东人喜饮凉茶,尤其是广州人,老广们都是喝着凉茶长大的。



客家娘酒,是一种用糯米特制的黄酒,也常被称为“老酒”,是广东河源地区深受大众的民间饮品。在客家地区有句谚语:“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道出了酒和豆腐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道出要酿好酒做好豆腐的难处。



近几年,放假和吃月饼几乎成了中秋节唯一的存在价值。因为不同地域文化,所以各地制作的月饼也不同,每年中秋期间,广式、苏式、京式、潮式、滇式、川式等各式月饼便成为各地食品市场的主角。但是,每年最受欢迎的还是我们广东的广式月饼。



黄苗子先生曾在其《茶酒闲聊》一书中记载:“酿造的方法,是选上好米酒入缸,把选好的肥肉块蒸熟去皮切块,浸入酒缸中,肥肉脂肪逐渐溶化,然后沉淀滤除掉,留下晶莹白色或略带浅黄的透明酒液。”这描述的正是佛山市的石湾玉冰烧酒的酿制技艺。



每年立秋,在中山市黄圃镇每家每户的阳台上,都可以看到人们晾晒腊味的忙碌身影。可能在许多中山中山黄圃人的童年记忆里,最美味的食物是腊味煲仔饭吧,做法很简单又便捷,米饭的硬度刚刚好,吃起来底部的锅巴焦脆,再配上中山黄圃的腊味,简直让大多吃货折服。



同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佛山市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在与其他种类的酒相比,它在用料上有两大特色,就是其他酒所不会用的:黄豆和肥猪肉。在酒曲中放黄豆,使得酒成为豉香型白酒。然而最核心特色是浸泡肥猪肉一个月,并且选用没有一点瘦肉的肥猪肉,经过一年的处理才能泡酒,做猪肉的时间可以说比做酒的时间还长!



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也被国家保护起来啦,但是小伙伴们知道吗,正宗杏仁饼其实是没有杏仁的。这个可能连中山人都不知道。如同鱼香肉丝没有鱼,老婆饼里也不会有老婆,正宗的杏仁饼也没有杏仁。杏仁饼的主要原料是绿豆粉。最初的杏仁饼是选用绿豆磨成粉制成饼,在饼中间夹一块糖腌的猪肉,经烘烤后制成。因为最初做的饼形状像杏仁,所以就一直叫成杏仁饼啦。



潮州菜烹饪技艺之所以享有盛名,不仅在于它的用料丰富,还在于制作精妙,加工方式依原料特点而多样化,潮州市是正宗潮州菜烹饪技艺的源发地。潮州菜烹饪技艺喜欢原汁原味,重汤清油,虽然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绝不以调料夺味,而是想方设法突出原料的鲜味,这就是这种技艺独特之处。



记得小时候喝粥总喜欢往粥里滴上几滴酱油,平淡无味的白粥瞬间变得鲜咸可口,这是酱油赋予食物特有的味道。据《揭阳日报》文章描述:在潮汕地区,酱油是一种常见的传统调味品,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用到。一瓶上好的酱油,往往得等上大半年的时间,但这种等待是值得的。



很多资深的茶客会不惜重金购得一种陶罐。那便是出自揭阳普宁地区贵政山村的陶茶罐。深圳市普宁商会曾揭秘过,运用贵政山茶叶陶罐技艺制作而成的陶罐,能具有优秀的贮藏功效的三个原因:一是在于它的它采自普宁市南山至莲花山一带的优质粘土;二是它的盖子是双层隔盖,这种双层隔盖基本构成“中空”的状态,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场;三是而罐底外层也不上釉,这样还保留一些气孔,使罐内存入物可以“深呼吸”,这便起了一个保鲜作用。



说起普宁豆酱,潮汕人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一种几乎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都能见到的调味品,堪称酱料界的王牌。揭阳日报曾这样评价它:这种酱料不是佳肴,却有许多极致美味的烹饪都离不开它。它很便宜,却为很多名贵食材的出味“画龙点睛”。



被誉为揭阳特产三宝之首的“老香橼”,对于潮汕人来说是一段段温热而美好的味觉记忆。据说现在“老香橼”制作日子越久,“身价”就越高。一块所谓十年的“老香黄”它的价值已经达到百元,真是比海鲜还值钱呢。


来源:深圳城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