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最短又最长的一首诗

 老刘tdrhg 2017-10-09


杜甫最短又最长的一首诗

有人主张,阅读古代诗词凭感觉、直觉就行了,不必理会文史学者的注释和分析。这种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诗歌的功能之一是消遣,不理会文史学者的注释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消遣以轻松的方式进行。个人兴趣,不必争辩,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有一点儿求知识、求正确、求深入的诉求,那样的阅读方法便捉襟见肘,显出不足来了。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试验:请中文系本科一年级的同学将杜甫这一首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改写为散文,结果颇令我失望,不少同学改写后的《江南逢李龟年》,跟杜甫原诗,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美国一位学者指出,假如单以字面意思理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不过是:“我在岐王和崔湜[丁按:崔湜误,应该是崔湜之弟崔涤]那里经常看到你,听到你唱歌,现在,在晚春,我在江南又遇到你了。””(宇文所安《追忆》)如果是这样,不要说是好诗,就连诗都算不上了。

可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却是一首公认的好诗。唐诗最著名的选本《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清人蘅塘退士(孙洙)认为它是杜甫全部七绝中最好的一首,压卷之作。著名的杜诗研究专家黄生则说,即使让唐朝最擅长绝句的王昌龄、李白来写这个题目,也写不出比杜甫这首更好的作品。

沈德潜认为,这首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说法不对。其实,这是杜甫有意使用的诗歌艺术手法。这种手法,罕见他人使用,也迥异于杜甫的多数作品,因而不容易为人所了解。这种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缩影法”。皇朝盛衰,个人命运,被浓缩为几个名物词语,感情被尽量地隐藏了起来——藏得太深,以至于沈德潜这样的大学者、大诗人都感到困惑。

李唐王朝、杜甫李龟年四五十年的盛衰命运,被浓缩为28个字。因此我说它是最短又最长的一首诗。短指篇幅字数,长指内容含义。

有人可能会质问:你凭什么认定这是一首“缩影”诗,认定它的内容是无比丰富、沉重的感时伤逝,而不是一首轻松闲适的小诗呢?

我做出如是认定的理由,主要有如下三点:

其一,杜甫是一个时刻关心社会现实、家国命运、社稷苍生的诗人,不是闲云野鹤似的方外隐士,更不是引结交名流为荣耀的市井小人。他不会无聊到专门写一首诗,只是为了记录自己跟一位前宫廷乐师的“二面之缘”。这位宫廷乐师,尽管曾经风光无限,杜甫写这样一首诗,也不可能有炫耀、提高自己身价的作用。

其二,通过艺能人士命运的今昔盛衰对比,抒发胸中感时伤逝之情,这样的作品,杜甫写过多篇。《丹青引赠曹霸将军》,主人公曹霸是一位擅长书画的将军(官至右武卫将军),开元年间已经相当有名。玄宗末年因罪被削职为庶民,在安史之乱期间,跟杜甫一样,漂泊到成都,混迹于百姓路人的行列中。最后,杜甫为曹霸也为自己,发出了“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的感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是在夔州期间,于当地官员的家宴上邂逅开元年间著名的宫廷剑器舞者公孙大娘的一位弟子,交谈之际,杜甫“抚事慷慨”,做了这首诗。浓墨重彩描写当年公孙大娘精湛的舞蹈艺术后,发出了“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国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等关于王朝、梨园弟子、自身的伤感浩叹。正如黄生所指出的,“此诗(按指《江南逢李龟年》)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

其三,杜甫在诗中埋伏了今昔对比的线索。比如“风景”一词,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而是指向东晋新亭对泣的典故。《世说新语》记载:过江诸人,新亭饮宴,周顗中座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写昔日,岐王宅,崔九堂,皆是人间富贵事物;写眼前,落花,正在凋谢的花卉而已。盛衰虚实的今昔对比,是非常强烈的。

可见,蘅塘退士所说的“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是有根据的。

有个问题,学者之间有分歧:杜甫“寻常”、“几度”出入岐王宅、崔九堂听李龟年唱歌,是什么时间?

仇兆鳌引黄鹤:开元十四年,杜甫只有十五岁,那时还没有梨园弟子。杜甫见李龟年,必定在天宝十载(751)后,诗中的岐王,当指嗣岐王珍。

浦起龙不以为然,他认为:照这样说,那么杜甫关于崔九自注(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为失实,而解益支离矣。尝考《明皇杂录》,梨园弟子之设,在天宝中。当时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等人,都是通晓音律之人。可见龟年等人是梨园音乐教师,不是弟子。音乐教师得到宠信,不必在开设梨园之后。唐明皇不过是提拔从前供奉,让他们担任助教罢了。此外,说杜甫出入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十四(726)年前,还可以跟杜甫自己的诗句“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壮游》)联系起来。

我赞同浦起龙的观点。杜甫是十四五岁时活跃在岐王宅、崔九堂的青年才俊。“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可见,当年杜甫已经在诗坛崭露头角。虽然《江南逢李龟年》“(寻常)见”、“(几度)闻”,可能暗示李龟年当年是台上明星,杜甫跟他有一定差距,但也不必把杜甫想象得太低。“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的杜甫,未必太把李龟年当回事——不然,他为何没有像写公孙大娘剑器舞那样,也浓墨重彩写一写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呢?

杜甫、李龟年潭州重逢时,杜甫虽然也很落魄,“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逃难》),但名声显然超过了李龟年。韦迢《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江畔长沙驿,相逢揽客船。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地势愁飞鵩,天炎畏坫鸢。”杜甫诗名,已经独步当世。

想要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下边的词语、名物,最好是有所了解:

江南

江南,人们很容易想起白居易的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其实唐人观念里的江南,并不限于苏州、杭州。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指的可能是四川成都。《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江南,是江湘之间,具体地说,是潭州,即今天的长沙。钱谦益指出,《史记》、《楚辞》中都有江南指江湘之间的用法。

李龟年

李龟年其人,《明皇杂录》有较多记载: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阙,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

《云溪友议》说,李龟年是因为安史乱军攻破长安,玄宗逃往岷山,朝廷百官四散逃命,李龟年流落到了潭州(长沙)。

作为著名宫廷歌手,李龟年唱些什么歌曲呢?《云溪友议》说:“李龟年奔江潭,曾于湖南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秋(春)来发几枝。赠公(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云‘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词皆王维所作也。”“清风明月苦相思”,是王维《伊州歌》的诗句。可见,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明星。

李端《赠李龟年》: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说明李龟年晚年回到了长安,杜甫没有。

杜甫写作《江南逢李龟年》的时间是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当年暮秋,杜甫病死。作诗地点是长沙。

岐王

唐睿宗之子,玄宗之弟李范。《旧唐书·睿宗诸子传》:范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多无贵贱皆尽礼接待。开元十四年卒。

岐王往后,唐王朝就规定,不准王子们搞沙龙活动。联络其他王子,结交社会名流,都成了忌讳之事。

崔九

《旧唐书·崔仁师传》:多辩智,善谐谑,素与玄宗款密。兄湜坐太平党诛,玄宗常思之,故待涤逾厚,用为秘书监,出入禁中。与诸王侍宴,不让席而座,或在宁王之上,后赐名澄。

这位沙龙的主人显然不是普通人。

杜甫能参加岐王、崔九府邸举办的沙龙活动,可知也有其非凡之处。社会背景、本人才华,兼而有之。

2017-9-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