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墓贼进入墓室后,竟然发现了一具奇怪的棺材,他们死活都打不开

 青铜妖藏书楼 2017-10-09

魏襄王是战国时一位出了名的“仁义”之君,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打着仁义的旗号,向秦国讨要战败丢失的城池… …但是,让人诧异的是,面对毫不讲理的秦国,他竟然成功要回了城池,也算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奇事。可当他死后几百年,他的坟墓可没有遭到后人的“仁义”对待。

魏襄王的坟地位于光川王刘曲的领地之内,刘曲是汉景帝的重孙子,生于富贵之家的他,口味可是有点独特,他不喜欢金钱美女,也不爱琴棋书画,更不喜欢歌舞宴饮,他最喜欢的一件事,竟然是盗墓!

他的这个爱好堪称可怕,凡在他封地内(大致在今天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一带),前代诸侯国君的墓葬,都未能幸免。皇室盗墓贼果真不是普通的盗墓贼,连盗墓后的爱好也这么奇葩,刘曲开棺后喜欢干这么二件事。

第一,把供桌上放了几百年的美酒一饮而尽。

第二,和保存完好的陪葬妃嫔的干尸睡上一觉,据说这样会使他很有成就感。

那么,魏襄王的陵墓被他盯上了,还会有什么好结果?刘曲跃跃欲试,带上工具准备大干一场。可是谁料到,在盗墓行当中所向披靡的刘曲竟然在魏襄王的坟墓里遇到了邪门的事!

前期工作都还顺利,打开墓地封门,放走污浊毒气,排空积水,刘曲和手下进入了魏襄王安睡的主墓室。左右各三个持刀荷戟的石人拱卫着一口黑里透亮的大棺材,想必那就是魏襄王的棺材了。刘曲急不可待地命令开棺,他想看看魏襄王有什么宝贝陪葬,也想见识一下魏襄王的妃嫔有什么过人之处,眼里直冒光。

刘曲的手下,都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考古学“博士”,开过无数个古代棺椁,那么,这个灰不溜秋毫不起眼的棺材,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纷纷举起手里的家伙,朝棺材上招呼。咣当,咣当,咣当……一下,两下,三下……整整一个时辰过去了,刘曲的手下们累得呼呼喘气,可魏襄王的棺材仍安静地躺在地上,一条缝都没被打开,嘲笑着这群考古学“博士”。

刘曲不由得不寒而栗,这么邪乎的棺材还是他盗墓生涯第一次见到。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捡起一点棺材的粉末放在嘴里品尝,这才恍然大悟!

这棺材皮又涩又硬,还有一股腥臭的野兽味道。

他这才明白了,这分明是传说中的以十八块犀牛皮晾干后再用上等油脂密封好的绝世棺材,刀枪不入不怕水淹火烧,分明是盗墓贼最大的克星!刘曲气愤地将自己腰间佩戴的宝刀向棺材砍去,咯噔一声,宝刀断成了两截。刘曲无奈,眼见在墓中呆的时间越来越长,只能退出去换气。

出去换了几口气,刘曲又带领着手下又去撬魏襄王的犀牛皮棺材,可那口棺材依旧连个缝也没开。刘曲等人因为在墓室里待得太久,吸入了毒气,个个头昏脑涨,再待下去恐怕要给魏襄王陪葬了,无奈退出了墓室。刘曲长叹一口气,深知魏襄王的棺材自己是打不开了,一气之下封存了盗洞。

时间转眼又到了西晋太康元年,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贼无意间又发现了魏襄王的陵墓,但是,当他们进入墓穴之后却发现棺材旁边的陪葬的东西早已被盗掘一空,唯独就剩下一堆竹简还有一个奇怪的棺材。同样,之前发生的一幕再次重演,他们依旧是用刀砍斧劈,棺材依然完好无损,最后眼看火把要燃尽,最后,他们只得作罢。

几天之后,几天后,偷盗一空的大墓才被发觉,待官府的人赶到时,只剩下散在地上未被烧光的大批竹简。当时的晋武帝接到王陵被盗的报告后,极为重视,立即组织人进行清理。并且,由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总体负责释读竹简的工作。

好在,当官府赶到的时候发现,虽然里面空空如也,但是毕竟还有一堆有用的竹简,从地上残存的竹简来看,当时的盗墓贼由于火把被燃尽,他们就用了很大一批竹简当照明用,如果不是竹简很多,此时残存下来的估计就寥寥无几了。

后人称这些被抢救出来的竹简为《汲冢书》。这些竹简,又被后人整理为《古本竹书纪年》,它比司马迁著的《史记》成书时间还要早二百年。

史学界甚至把《汲冢书》与西汉武帝时从孔子旧宅发现的古文《尚书》、《论语》等,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敦煌发现的藏经洞,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

官府挖出竹简之后,由于此墓在当时并没有什么价值,就这样,万幸之中,魏襄王犀牛皮的棺材,竟然得以完好保存!

由于时光的冲刷,岁月的摧毁,魏襄王陵墓地面的封土,早已经不复存在,而他陵墓的具体位置,也就鲜为人知了,如果幸运的话,总有那么一天,世界上唯一的一口犀牛皮棺材出土,那必将是轰动世界考古界的大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