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慈州刺史上柱国谢观考略

 微风中的绿叶 2017-10-09


谢燕颉

(一)

谢观(793865),字梦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祖籍陈郡阳夏,为东晋太傅谢安十六世孙。官至慈州刺史,赠上柱国。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出生在名门望族之家。五祖父(高祖父)谢偃,隋记室参军。经初步考证,应是《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的那个谢偃。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载:

谢偃,卫县人也,本姓直勒氏。祖孝政,北齐散骑常侍,改姓谢氏。偃仕隋为散从正员郎。贞观初,应诏对策及第,历高陵主簿。十一年,驾幸东都,谷、洛泛溢洛阳宫,诏求直谏之士。偃上封事,极言得失。太宗称善,引为弘文馆直学士,拜魏王府功曹。偃尝为《尘》、《影》二赋,甚工。太宗闻而诏见,自制赋序,言“区宇乂安,功德茂盛”,令其为赋。偃奉诏撰成,名曰《述圣赋》,赐采数十匹。偃又献《惟皇诫德赋》以申讽,曰:

臣闻理忘乱,安忘危,逸忘劳,得忘失。此四者,人君莫不皆然。是以夏桀以瑶台璇室为丽,而不悟鸣条南巢之祸;殷辛以象箸玉杯为华,而不知牧野白旗之败。故当其盛也,谓四海为己力,及其衰焉,乃匹夫之不制;当其信也,谓天下为无危,及其疑也,则顾盼皆仇敌。是知必有其德,则诚结戎夷,化行荒裔。苟失其度,则变生骨肉,衅起腹心矣!是以为人主者,不可忘初。处殿堂,则思前主之所以亡;朝万国,则思今己之所以贵。巡府库,则思今己之所以得;视功臣,则思其为己之始;见名将,则思其用力之初。苟弗忘旧,则人无易心,何患乎天下之不化!故旦行之则为尧、舜,暮失之则为桀、纣,岂异人哉!其词曰:

周坟籍以迁观,总宇宙而一窥;结绳往而莫纪,书契崇而可知。惟皇王之迭代,信步骤之恒规,莫不虑失者常得,怀安者必危。是以战战怵怵,日慎一日,守约守俭,去奢去逸。外无荒禽,内无荒色,唯贤是授,唯人斯恤。则三皇不足六,五帝不足十。若夫恃圣骄力,狠戾倔强,忠良是弃,谄佞斯奖。构崇台以造天,穿深池以绝壤。厚赋重敛,积宝藏镪;无罪加刑,有功不赏。则夏桀可二,殷辛易两。在危所恃,居安勿忘。功臣无逐,故人无放。放故者亡,逐功者丧。四海岌岌,九土漫漫。覆之甚易,存之实难。是以一人有悦,万国同欢;一人失所,兆庶俱残。喜则隆冬可热,怒则盛夏成寒。一动而八表乱,一言而天下安。举君过者曰忠,述主美者为佞。苟承颜以顺旨,必蔽视而称圣。故使曲者乱直,邪者疑正。改华服以就胡,变雅音而入郑。虽往古之轨躅,亦当今之龟镜。崔嵬龙殿,赫奕凤门。苞四海以称主,冠天下而独尊。既兄日而姊月,亦父干而母坤。视则金翠溢目,听则丝竹盈耳。信赏罚之在躬,实荣辱之由己。语义皇而易匹,言尧、舜之可拟。骄志自此而生,侈心因兹而起。常惧覆而惧亡,必思足而思止;勿忘潜龙之初,当怀布衣之始。在位称宝,居器曰神。钟鼓庭设,玉帛阶陈。得必有兆,失必有因。一替一立,或周或秦。既承前代,当思后人。唯德可以久,天道无常亲。

时李百药工为五言诗,而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焉。十七年,府废,出为湘潭令,卒。文集十卷。

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文艺上载:

谢偃,卫州卫人,本姓直勒氏,祖孝政,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改姓谢。偃在隋为散从正员郎。贞观初,应诏对策高第,历高陵主簿。太宗幸东都,方谷、洛坏洛阳宫,诏求直言,偃上书陈得失,帝称善,引为弘文馆直学士,迁魏王府功曹。尝为《尘》、《影赋》二篇,帝美其文,召见,欲偃作赋。先为序一篇,颇言天下乂安、功德茂盛意,授偃使赋。偃缘帝指,名篇曰《述圣》,帝悦,赐帛数十。

初,帝即位,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讽帝以民畏而未怀。其辞挺切,擢大理丞。偃又献《惟皇诚德赋》,其序大略言:“治忘乱,安忘危,逸忘劳,得忘失,四者人主莫不然。桀以瑶台为丽,而不悟南巢之祸;殷辛以象箸为华,而不知牧野之败。是以圣人处宫室则思前王所以亡,朝万国则思己所以尊,巡府库则思今所以得,视功臣则思其辅佐之始,见名将则思用力之初,如此则人无易心,天下何患乎不化哉?旦行之尧、舜,暮失之桀、纣,岂异人哉?”其赋盖规帝成功而自处至难云。又撰《玉谍真纪》以劝封禅。时李百药工诗,而偃善赋,时人称“李诗谢赋”。府废,终湘潭令。

谢偃(599643),卫州卫县(今浚县卫贤,隶属河南省辖市鹤壁市)人。其祖父直勒孝政,本为中原谢氏。南北朝时期,北朝汉人姓氏大多被改为少数民族姓氏,二到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隋公大丞相杨坚篡位称帝,于十二月十二日下诏汉人所改姓氏一律复旧。就在此时直勒孝政全家才得以改回姓谢氏,仕隋为散从正员外。

谢偃则参加由唐太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且以“对策及第”中进士。初授陕西省高陵县主簿。贞观十一年(637),唐太宗驾幸东都,诏求直谏之士。谢偃上书极其言,深受唐太宗赏识,引为弘文馆直学士。弘文馆,为唐太宗的高级智囊团。

尝作《尘赋》、《影赋》,甚工。唐太宗闻而召见,先为序一篇,言“区宇乂安,功德茂盛”,谢偃奉诏撰《述圣赋》。唐太宗大悦,赐帛数十匹。时,李百药工诗,而谢偃善赋,故世称“李诗谢赋”。

后转任李泰魏王府功曹参军。贞观十七年(643),李泰被唐太宗幽禁于将作监,魏王府被废,谢偃出为湖南湘潭县令,于当年病逝。曾参与《括地志》编撰,据《旧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载:

(贞观)十二年,司马苏勖以自古名王多引宾客,以著述为美,劝泰奏请撰《括地志》。泰遂奏引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就府修撰。

十五年,泰撰《括地志》功毕,表上之,诏令付秘阁,赐泰物万段,萧德言等咸加给赐物。俄又每月给泰料物,有逾于皇太子。

《括地志》,为唐代地理名著,后散佚,今存辑本数卷。《括地志》中至少有四分之一,出于谢偃的手笔,曾受唐太宗赏赐。

《全唐文》第一百五十六卷收录其文赋十二篇,包括《尘赋》、《影赋》、《述圣赋》。《全唐诗》第三十八卷收录其诗四首。著有《文集》十卷、《英公故事》四卷,皆佚。

《旧唐书》、《新唐书》说谢偃是隋为散从正员郎、功曹参军,谢观在自撰墓志铭中说自己的五世祖谢偃为记室参军,品秩相近。

谢偃为唐著名辞赋家,而谢观也是唐著名辞赋家,此乃家族文化熏陶所致。

由此说明,此谢偃就是彼谢偃。然而在谢观在自撰墓志铭中却没有提及史载的谢偃。究其原因,一是情况不明;二是因为先祖曾姓外夷直勒氏;三是谢偃由隋仕唐;四是因为当年太子李承干谋反,李泰涉嫌谋嫡而改封顺阳王,徙居均州郧乡县,谢偃为此出为湘潭令。

谢观的曾祖父谢元宾,唐江州长史。江州为上州,为从五品上。殁葬寿春,应该是祖籍寿春。寿春不仅是当年淝水之战战场,而且也是陈郡阳夏谢氏的一个集散地。

祖父谢景宣,官光州定城县令。定城为光州治所,上县,为从六品上。

父亲谢登,任太常寺协律郎。协律郎,掌和律吕,为正八品上。充泾原节度使掌书记。节度使掌书记,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秘书。亦为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为从八品。

泾原,唐方镇名。大历三年(768)置,干宁后号“彰义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长期辖有泾、原二州,相当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浦河以西地区。

谢观虽然未必出生泾原,但是却生活在“泾原兵变”时代。“泾原兵变”之后,大唐天子的威严完全扫地,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应对地方的藩镇割据,更显得无心无力。唐德宗执政后期,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且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从而导致民怨日深。

(二)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谢观年方七岁,却能文,且甚得前辈称许。

成年后热衷于科举,却屡屡困于场屋。为此有幸曾得一知己,乃唐代著名诗人刘得仁。

刘得仁(?—?),相传为公主之子。长庆(823)中,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其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据《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刘得仁,唐人。名或作德仁。穆宗长庆间以诗名。自文宗开成至宣宗大中三朝,昆弟皆擢显仕,而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卒无成。有诗集。”

据《唐诗大辞典》(修订本)载:“刘得仁,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公主子。穆宗长庆时以诗名。其兄弟以贵戚故皆为显贵,而得仁独苦为文,文宗开成后,出入举场二十年,无所成。曾赋诗自伤云:'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故稀。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飞。’卒后,韦庄、僧栖白等竞相赋诗哀吊。生平散见《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五三、《唐才子传》卷六。得仁苦心为诗,曾自言'刻骨搜新句,无人怜白衣’、'永夜无他虑,长吟毕二更’。尤擅五律,晁公武称其'五言清莹,独步文场。’(《郡斋读书志》卷四中)《新唐书·艺文志四》着录《刘得仁诗》一卷。《全唐诗》存诗二卷,又五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断句二。”

据《唐诗汇评》载:“刘得仁,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公主之子。自文、武、宣三朝,弟尚公主,兄弟皆居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二十馀年,屡试屡黜,竞不得一第。约大中末年,时人哀之。得仁能诗,于五律尤工,与姚合、无可、段成式、厉玄、雍陶、顾非熊等交往酬和。有《刘得仁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刘得仁连续五次应试失利后,偶遇相同遭遇的“难友”,赋《寄谢观》一诗倾诉衷肠:“十五年馀苦,今朝始遇君。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此恩销镂骨,吟坐叶纷纷。”

其诗大意是,十五年境遇是多么的苦楚,今朝才有幸遇到您。即使是在青天白日也不再感到惭愧,就是离别双成为孤独的云彩也不枉然。人生得失就是向天也难于发问,称许赞扬的话就是神鬼也愿听闻。这样的恩典让人刻骨铭心,坐在树下吟诗的时间很久树叶纷纷落下。

据《唐才子传》载:“(刘得仁)有《寄所知》诗云:'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故稀。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飞。’忧而不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铿锵金玉,难合同流,而不厌于磨淬。端能确守格律,揣治声病,甘心穷苦,不汲汲于富贵。王孙公子中,千载求一人不可得也”

此诗大意是,母亲的外系虽为帝王之家,但是在朝内的亲戚故人却太稀少。反令让那些没有根据的议论者,不允许在九霄云外弄舌飞沫。

这里的“寄所知”,应当就是知己谢观。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是官宦子弟,因为不会钻营投机,弄虚作假,只能患难与共。

刘得仁科举不利,但诗却写得很好。特别是五言诗,《全唐诗》收录其一百三十四首,且好评如潮。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说:“浪仙、无可、刘得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诗人主客图》说:“清奇僻苦主:孟郊……及门二人:刘得仁、李溟。”《郡斋读书志》说:“刘得仁,公主之子。长庆中以诗名,五言清莹,独步文场。”《唐音癸签》说:“刘得仁诗思深,合处尽可味,奈笔笨难掉何?天子甥为一名终日哀吟,何自苦!”《重订中晚唐诗人主客图》说:“得仁诗,亦水部派也。前辈见其愁苦吟呻,拟之贾氏,其实唐末凄厉之音,大半相似,要自各有宗承,不相混。独惜得仁三十年苦功,赍志以殁,后世并亦无能知者。引为张司业门人,或有传焉。”

(三)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届四十五岁,谢观中进士。始任曹州宛句县尉。宛句,上县,为从九品上。升荆州从事(文学)。为正九品。升左神武将军李琢兵曹参军,为从八品。迁大理评事,为从八品,充任黔中招讨使判官。转任雒阳县丞。雒阳,上县,从八品上。升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为从七品。赐绯鱼袋,充魏博节度使李愬判官。

谢观历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三朝。唐文宗李昂在位十四年,却形同傀儡,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为唐朝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年近半百的谢观娶李纮为妻,李纮出身于名将之家。

李纮(828864),字怛之,洮州临潭人,祖籍陇西成纪,诰封陇西县君。

曾祖父李晟(727793),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著名宰相、军事家。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建中二年(781),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784),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改封太尉。贞元九年(793),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祖父李愬(773821),字符直。中唐名将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初任协律郎、卫尉少卿,历任太子右庶子、坊州刺史、晋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元和十二年(816),任左散骑常侍、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奉命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元和十三年(817),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以功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八州观察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破叛乱的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胜。元和十五年(820),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使,旋即改任魏博节度使。长庆元年(821),田弘正遇害,李愬欲派兵为其报仇,因病重未果,只得返回洛阳养病,任太子少保。同年十月,卒,赠太尉,谥号“武”。

父亲李玭,官至凤翔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赠太保。

开成四年(839),谢观长女谢迢出生。

谢观从此生活在唐武宗“会昌中兴”和唐宣宗“大中之治”期间,一家其乐融融。

唐武宗李炎在位七年,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因崇信道教,又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故而在道士赵归真的极力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会昌五年(845)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过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四万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一千余人,奴婢十五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对内打击藩镇和佛教,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唐宣宗李忱在位十三年,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欢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干政,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军事胜利之一。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前后,谢观已六十八岁,升检校尚书,驾部郎中,为从五品上。

唐懿宗李漼在位十四年,让唐朝艰难的政局更加风雨飘摇。即位后即沉湎游乐,对宴会、乐舞和游玩所表现的兴致,远远高出于国家政事。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奇珍异宝,花样繁多。宫中供养的乐工达五百人之多,大加赏赐,动不动就是一掷千贯。在宫中腻烦了,就随时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需要陪同出行的亲王,也要备好坐骑,以备随时陪同,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咸通三年(862)七月,谢观已经七十岁,诏授慈州刺史,加朝请大夫。慈州为下州,为正四品下。朝请大夫,文散官名。隋始置,唐为从五品上,文官第十二阶。

慈州,隋开皇十年(590)置。《元和郡县志》:“以滏阳县西九十里有礠山,出礠石,因取为名”。治滏阳县(今河北磁县)。在开元户一万一千二百七十五。乡三十。元和户一千八百七十七。秦兼天下,罢属河东郡。汉北屈县,属河东郡。后魏孝文帝于此屈县南二十一里置定阳郡,即今州理是也。隋开皇元年(581),改定阳郡为文城郡。贞观八年改为慈州,州内有慈乌戍,因以为名。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

慈州文城郡,下。本汾州,武德五年(622)曰南汾州,贞观八年(634)更名。土贡:白蜜、蜡烛。户万一千六百一十六,口六万二千四百八十六。县五。有府三,曰仵城、吉昌、平昌。吉昌,中。有铁。文城,中。天佑中更曰屈邑。有孟门山、石鼓山。昌宁,中。有铁。吕香,中。本平昌,义宁元年(617)析仵城置,贞观元年(627)更名。仵城。中。有鸡山。

咸通五年(864)四月十六日,谢观夫人李逝于慈州公署,享年三十七岁。

当年六月,年届七十二的谢观才致仕退休。没有回原籍寿春,而是定居于河南府洛阳县毓财里(今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新街北一带)。此为白居易出生之地,人文底蕴蕴深厚。闲居之日,有暇自撰墓志铭。

咸通六年(865)十一月八日,谢观将夫人李葬于河南府河南县平乐乡王寇村邙山的南麓。

当年十一月十九日,谢观自己在洛阳寿终正寝,享年七十有三,有诏赠上柱国(从二品)。

谢观共生有六子四女。

长子谢承昭,进士。次子谢承暐(执言),前辰州都督府录事参军。三子谢承范(承翰),前魏州大都督府参军事。四子谢承禧,知书达理有文化,早逝。五子谢承裕,进士。六子谢承贺,进士。长女谢迢,适进士、秘书省正字欧阳琳。次女佚名,早产,患有顽固难治的病,令其师从黄老之学。三女谢珠娘。四女谢僧娘。

谢观自己是进士,三个儿子是进士,女婿也是进士。一门五进士,何等荣耀。

咸通七年(866)三月十日,谢观的长女谢迢逝于河南府洛阳县毓财里的私第,享年二十八岁。

谢迢(839866),字升之,性格温和,女红之暇,爱好诗书,九岁善于作文,其《寓题》诗句:“永夜一台月,高秋千户砧。”其才思清新灵巧,大有祖姑谢道韫之风,颇为亲族所称许赞叹。

长大后嫁于咸通五年进士、秘书省正字欧阳琳为妻。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常鼓励丈夫说:“人生失意和得意,困顿与显达,皆是定数。面对难行不进的境遇,不用忧愁苦闷;时运多舛,也不用咄咄嗟叹。我的夫君翥飞高鸣,必定就在来年!”后来果如夫人之言。

正当丈夫高中进士,又中咸通六年博学宏词科,平步青云之际,谢迢突然染重病身亡。兄弟为她撰墓志铭,称赞她行如朗月秋云,德如玉洁兰熏。日常她孝敬公婆,操持家务,端正大方有序。

咸通八年(867)八月廿四日,谢观被子女葬于河南府洛阳县清风乡郭村邙山的南麓。

咸通九年(868)七月十二日,谢迢则由长兄谢承昭护丧并撰墓志铭,葬于河南府河南县平乐乡杜翟村邙山的南麓。

洛阳市新安县《千唐志斋藏志》(文物出版社出版)收集有谢观自撰《唐故朝请大夫慈州刺史柱国赐绯鱼袋谢观墓志铭并序》,以及其长子谢承昭所撰《大唐前慈州太守谢观故夫人陇西县君墓志铭并序》和《唐秘书省欧阳正字故夫人陈郡谢氏墓志铭并序》,记述其详。

仔细考察以上三赋,可以确定,李纮不是谢迢的生母。因为李纮于咸通五年(864)逝世,享年三十七岁,可推之生于大和三年(828)。而谢迢于咸通七年(866)逝世,享年二十八岁,可推之生于开成四年(838)。两人的出生时间仅仅相隔十一年,也说是说李纮十岁就成亲怀孕,这不合乎常理。

这说明谢承昭更纮所生。因为谢承昭为谢观长子,谢迢的长兄,这说明李纮更不是他的生母。而只是他们的继母或者嫡母。然而从谢承昭所撰李纮墓志铭来看,他对纮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

(四)

据《全唐诗续拾》卷二十六谢观载:“(谢)观,文宗时官荆州从事。有赋八卷。今存诗二首。《全唐诗》无谢观诗,传据《新唐书》艺文志、《全唐文》卷七五八招李夫人魂赋附《楚词》:'白玉洁兮红兰芳,忽玉折兮兰已伤。魂兮勿复游他方,盍归来兮慰我皇。彩云裾兮流霞袂,倏而来兮忽而逝。魂兮勿复游四裔,盍归来兮膺万岁。’(见《文苑英华》卷九六)”

其《楚辞》大意是,白玉明洁而蕙兰芳香,忽然白玉折断而蕙兰受伤。英魂不要再游荡在其它地方,为何不归来慰问我的皇上。彩云一样的宽大衣襟与明霞般飘拂的衣袖,倏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英魂不要再漂游四面八方的边远之地,盍然归来吧好领受那万年高寿。

谢观不仅是诗人,更是著名辞赋家。据《新唐书》卷六十六志第五十载:“《谢观赋》,八卷。”

宋李昉《文苑英华》所收录谢观赋有十九篇,即《初雷启蛰赋》、《大演虚其一赋》、《王言如丝赋》、《舜有膻行赋》、《上阳宫望幸赋》、《中堂远千里赋》、《周公朝诸侯于明堂赋》、东郊迎春赋、《汉以木女解平城围赋》、《越裳献白雉赋》、《以贤为寳赋》、《得意忘言赋》、《招李夫人魂赋》、《执柯伐柯赋》、《误笔成蝇赋》、《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惚恍中有象赋》、《吴坂马赋》。

清董诰《全唐文》共收录其赋二十三篇,即《上阳宫望幸赋》、《以贤为宝赋》、《中堂远千里赋》、《舜有膻行赋》、《王言如丝赋》、《越裳献白雉赋》、《得意忘言赋》、《禹拜昌言赋》、《周公朝诸侯于明堂赋》、《朝呼韩邪赋》、《汉以木女解平城围赋》、《招李夫人魂赋》、《东郊迎春赋》、《误笔成蝇赋》、《惚恍中有象赋》、《执柯伐柯赋》、《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大演虚其一赋》、《却走马赋》、《吴坂马赋》、《骥伏盐车赋》、《初雷起蛰赋》、《琴瑟合奏赋》。

《文苑英华》中的《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惚恍中有象赋》二赋,在《全唐文》并未予收录;而增加了《禹拜昌言赋》、《朝呼韩邪赋》、《东郊迎春赋》、《惚恍中有象赋》、《骥伏盐车赋》、《琴瑟合奏赋》等六赋。

以上合计其有四十二赋。除此,谢观还有《白赋》,其传世名句为:“晓入梁王之苑,雪满群山;夜登庾亮之楼,月明千里。”

据宋阮阅《诗话总龟》卷四十六隐逸门:“寇豹,不知何许人,与谢观同在唐崔裔孙相公门下,以词藻相尚。谓观曰:'君《白赋》有何佳语?’对曰:'晓入梁王之苑,雪满群山;夜登庾亮之楼,月明千里。’豹唯唯。观大言曰:'仆已擅名海内,子才调多,胡不作《赤赋》?’豹未搜思,厉声曰:'田单破燕之日,火燎平原;武王伐纣之时,血流漂杵。’观大骇。豹寻辞省别,观犹依托。时祖席多蝇,触目为令。观曰:'青蝇被扇扇离席。’豹举目见户上白泽,曰:'白泽遭钉钉在门。’不唯敏捷,俱有讥讽。豹后不仕,隐南岳。《鉴戒录谓》青蝇、白泽是高骈、罗隐诗。”(《郡阁雅谈》)

又据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十六事部四:“唐寇豹与谢观同在崔裔孙门下,以文藻知名。豹谓观曰:'君白赋有何佳语?’对曰:'晓入梁王之苑,雪满群山;夜登庾亮之楼,月明千里。’观谓豹曰:'君胡不作《赤赋》?’豹曰:'田单破燕之日,火燎平原;武王代纣之年,血流标杵。’文山效之,作《黑赋》曰:'孙宾衔枚之际,半夜失踪;达摩面壁以来,九年闭目。’座中一客赋青曰:'帝子之望巫阳,远山过雨;王孙之别南浦,芳草连天。’一客赋黄曰:'杜甫柴门之外,雨涨春流;卫青油幕之前,沙含夕照。’文山评:'月明千里,得白之神;曰火曰血,不免着迹。’或改之曰:'孙绰赋天台景,赤城霞起而建标;杜牧咏江南春,十里莺啼而映绿。’又赋黄曰:'灵均之欢木叶,秋老洞庭;渊明之啜落英,霜清彭泽。’升庵改《黑赋》云:'周庭之列毕苏,裳如蚁阵;陈阁之迎张孔,鬓似鸦翎。’”

谢观与寇豹二人,喜欢相互讨论辞赋,推崇关于修辞的典故或华丽、工巧而有文采的词语。还弄出诸如《赤赋》、《黑赋》、《青赋》、《黄赋》之类名目。

这里的“与谢观同在唐崔裔孙相公门下”,应是笔误,因为没有谁的名字会是“裔孙”。由此可以得知,谢观与寇豹都是一个姓崔和宰相裔孙的门生。此崔宰相是谁?待考。

据清汤稼堂编、潘承祥辑《律赋衡裁》《凡例》说:“唐初进士试于考功,尤重帖经试策,亦有易以箴论表赞。而不试诗赋之时,专攻律赋者尚少。大历、贞元之际,风气渐开,至大和八年,杂文专用诗赋,而专门名家之学,樊然竞出矣。李程、王起,最擅时名;蒋防、谢观,如骖之靳;大都以清新典雅为宗,其旁骛别趋而不受羁束者,则元白也。贾餗之工整,林滋之静细,王棨之鲜新,黄滔之生隽,皆能自竖一帜,蹀躞文坛。而陆龟蒙以沉博绝丽之词,独开奥突,居然为有唐一代之殿。下逮周繇、徐寅辈,刻酷锻炼,真气尽漓,而国祚亦移矣。抽其芬芳,振其金石,琅琅可诵,不下百篇,斯律体之正宗,词场之鸿宝也。”

汤稼堂(?—1769),名聘,字莘来,号稼堂,浙江诸暨人,清雍正十三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至云南巡抚。

又据李调元《赋话》说:“谢观《初雷启蛰赋》云:'似俘鼓之才终,戈熠熠;如击石之止后,鸟兽跄跄。’”“唐谢观《周公朝诸侯于明堂赋》即明堂,本文而次以韵语,不漏不支,李玉溪所谓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故清庙生民诗。”“大历、贞元之际,风气渐开。至太和八年,杂文专用诗赋,而专门名家之学,樊然竞出矣。李程、王起,最擅时名;蒋防、谢观,如骖之靳。大都以清新典雅为宗,其旁骛别趋而不受羁束者,则元白为公。”“唐谢观《越裳献白雉赋》云:'作献靡辽东之豕,不缁殊墨子之丝。一以见泽兼鸟兽,一以彰德被蛮夷。’带定献字落墨,不是专赋白雉。古人相题,精审如此。”

李调元(17341803),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市)安县宝林镇大沙村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由吏部文选司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办事刚正,人称“铁员外”。历任翰林编修、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因得罪权臣和珅充军伊犁,不久以母老获释,晚年家居。涉猎群籍,好奇务博,为清代有名著述家。编撰有《童山全集》、《蜀雅》、《全五代诗》、《曲话》、《诗话》、《词话》等数十种,又曾汇刊《函海》丛书。

其“如骖之靳”评定,意思是说谢观的赋,如同骖马与中间驾辕的服马在并驾齐驱。这说明谢观的辞赋与顶级辞赋家旗鼓相当,同步而并不落后。

《赋话》,十卷,为李调元视学广东时指导诸生习赋而作。分《新话》六卷,《旧话》四卷。《新话》于汉、魏至明代赋作中“撮其佳语”,略加评点,“以教之使知法”;《旧话》从正、野史书中摘录赋人轶事,间附按语。书中论赋以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为宗旨,提倡“工丽密致而又不诡于大雅”,认为“以文为赋”、“专尚理趣”,则“文采不赡”、“则而不丽”,而“刻琢字句”、言不及物,则又坠入“纤靡”、丽而不则。故于各种赋体中偏重律赋,于各代赋作中偏重唐赋。对赋的发展源流也有简要切实的阐述。此书虽以评赏、纪事为主,但观点鲜明通贯,仍不失为一部较重要的赋论著作。

谢观自撰墓志铭,自古罕见。“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超然物外。心境恬静之际,自撰墓志铭,届时只须别人填上殁葬日期,真别有一番意味。

一般的墓志铭,皆有以用“礼也”的惯例,然而谢观自撰墓志铭,则用的“悠哉”。悠哉悠哉,可以看出谢观的超然心态,也加深人们对其生死观的认识。

“生慕云鹤,性耽烟霞。秘籍仙经,常在心口;药炉丹灶,不废斯须。”“及承紫诏,爰驾朱轓。无利刃之称,粗展铅刀之割。虽浮名薄禄,颇类于贪求。药叟仙翁,何妨追逐。宁期晚岁,获果素心。肌骨潜轻,鬓发重黑。向逍遥而得路,遂粪土□遗身。”“吾确尔修心,早依真侣。了然《齐物》,况覩达人。因讬他邦,不求归兆。”“因身阅世,助水成川。九转中炼,五常内全。与时舒卷兮,逐运推迁;名成禄遂兮,七十三年。骨虽委地,魂不归天。舍此即彼,浮云蜕蝉。寂灭谁尔兮,逍遥自然;子子孙孙兮,知吾在焉!”

庄子《齐物论》,认为万物浑然一体,在不断地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因为没有什么差别,也就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

闲云、野鹤、消烟、流霞、秘笈、仙经、药鼎、丹灶、紫诏、朱轓,哪一样不是道家法物,神仙家常?冀图返老还童,脱胎换骨,尸解成仙。

谢观修行到家,活脱脱一个活神仙!阴阳两隔,驾鹤往返;仙凡殊境,来去自如。一人得道,妻女定在身边。

附《千唐志斋藏志》:

《唐故朝请大夫慈州刺史柱国赐绯鱼袋谢观墓志铭并序》:

自制故书名。

观字梦锡,其先陈郡阳夏人,东晋太傅文靖公安十六代孙。五代祖偃,仕隋为记室参军;曾祖元宾,国朝江州长史;祖讳景宣,皇任光州定城县令;父讳登,皇试太常寺协律郎,充泾原节度使掌书记。

自曾祖茔于寿春,因家于寿。吾生慕云鹤,性耽烟霞。秘籍仙经,常在心口;药炉丹灶,不废斯须。生世七岁,好学就傅,能文。及长,著述凡卌卷,尤工律赋,似得楷模,前辈作者,往往见许。

开成二年,举进士,中第,释褐曹州宛句县尉,历左神武兵曹参军,寻迁大理评事,充黔中招讨判官,还,拜雒阳县丞。未周星,诏除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充魏博节度判官,累迁检校尚书,驾部郎中,充职。咸通三年七月,诏授慈州刺史,岁周,加朝请大夫,余如故。咸通五年六月罢印绶,归闲洛京。

洎作吏从军,迨三十载,蓝□州县,或不欺于古人;王帐筹谋,省无愧于当世。及承紫诏,爰驾朱轓。□无利刃之称,粗展铅刀之割。虽浮名薄禄,颇类于贪求。药叟仙翁,何妨追逐;宁期晚岁,获果素心。肌骨潜轻,鬓发重黑。向逍遥而得路,遂粪土□遗身。

以咸通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去世于洛阳县毓财里,行年七十有三。夫人陇西李氏,自有志铭。子六人,长曰承昭,举进士;次曰执言,前辰州都督府录事参军;次曰承翰,前魏州大都督府参军事;次曰承禧,知书有文,早卒;次曰承裕、承贺,皆举进士。女四人:长适前进士欧阳琳;次女早婴沉痼,令师黄老;小女珠娘、僧娘。

吾确尔修心,早依真侣。了然《齐物》,况覩达人。因讬他邦,不求归兆。以咸通八年八月廿四日窆于洛阳县清风乡郭村邙山之南原,悠哉!

世俗尚彼虚无,何须辨骨之文,更假他人之笔,援毫命石,乃置铭云:

因身阅世,助水成川,九转中炼,五常内全。与时舒卷兮,逐运推迁,名成禄遂兮,七十三年。骨虽委地,魂不归天,舍此即彼,浮云蜕蝉。寂灭谁尔兮,逍遥自然;子子孙孙兮,知吾在焉!

谢承昭《大唐前慈州太守谢观故夫人陇西县君墓志铭并序》:

长男承昭泣血奉述:

县君姓李氏,名纮,字怛之,其先陇西成纪人。国朝太尉兼中书令、西平王晟之曾孙,魏博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愬之孙,凤翔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赠太保玭之长女也。

县君贤和天授,礼乐生知,笄年归□(于)太守。有子五人(实为六人):孟曰承昭,举进士;仲曰承暐(据官职就是观墓志之执言),前辰州都督府录事参军,季曰承范(据官职即观墓志之承翰),前魏州大都督参军(观墓志还有承禧知书有文早卒),伯曰承裕,叔曰承贺,皆举进士。女四人:长适渤海欧阳琳,次幼师黄老之术,次未笄,次方稚。诲训之道,可范衣缨;紃组之仪,无亏典礼。

咸通二年,以太守之勋阶,封邑陇西。以咸通五年正月遇疾于文城,以其年四月十六日殁与文城之公署,享年卅七。以明年十一月八日,承昭等仰天叩地,泣血溃心,护奉窆于河南府河南县平乐乡王寇村邙山之南原。县君之遗命,大人之严令也。

以县君之懿德淑行,不□假词他人,承昭俯奉严令,思哀拭血,搦管奉铭曰:

县君之行,阖房仪形,不为而成兮。县君之德,女史丹青,无得而名兮。南瞻太室,北倚天坛,明灵是□兮。芬芳淑懿,如岳如山,金石是刊兮。

谢承昭《唐秘书省欧阳正字故夫人陈郡谢氏墓志铭并序》:

长兄承昭述:

夫人姓谢氏,讳迢,字升之,东晋太傅文靖公安十九世孙。当永嘉南迁,王事多难,我文靖公以文武全略,匡辅成功,茂德鸿勋,传于晋史。其后历宋齐梁陈,枝裔繁盛,咸有名位,显于当时。

夫人五世祖偃,仕隋为记事参军;高祖讳元宾,国朝江州长史;曾祖讳景宣,皇任光州定城县令;大王父(应为王父)讳登,皇试太常寺协律、充泾原节度掌书记;王父(应为父)讳观,皇任慈州刺史。奕世以文学立身,擅誉当世,岂小子拙纳而能谭悉祖宗之盛美哉!

夫人即慈州之长女也。夫人生禀雍和,长而柔顺,组紃之暇,雅好诗书,九岁善属文,尝赋寓题诗曰:“永夜一台月,高秋千户砧。”其才思清巧,多有祖姑道韫之风,颇为亲族之所称叹。

既笄而归于正字。蓝馨逾茂,玉洁逾明。无亏酒食之仪,雅协琴瑟之道。六姻之所瞻敬,九族之所依归。清贞而正比松筠,奄忽而遽凋桃李。以咸通七年三月十日,偶婴暴疾,殁于河南府洛阳县毓财里之私第,即所天上第之年,享年廿有八。

所天名琳,以前年进士高第,去□宏词再科,今来释褐莅官,投迹芸阁。所谓逸足之逢大道,飞鸿之得顺风,讵可度其高远也!未是夫人尝语别所天曰:“人之屈伸穷达,固有定期,无郁悒于邅回,无咄嗟于时命。我君之飞鸣变化,必在来岁矣!”后果符夫人之言。

呜呼!极善者尝闻福佑,累行者必异延长。何神理无征,竟灾祸遄及?叹槿花而何益,悲薤露而空深。所天以咸通九年七月十二日护丧窆于河南府河南县平乐乡杜翟村邙山之南原,从权也。

所天洒泣谓承昭曰:“我与子分则金兰也,夫人于子亲则骨肉也。夫人淳德懿行,世莫闻知,不能假词他人,愿子为记遗美。”承昭衔悲应命,抆泣为铭曰:

夫人之行,朗月秋云;夫人之德,玉洁兰熏。既备女仪,能修妇道。□□□□,夺此偕老。北倚邙山,南临洛川。贤明淑懿,于斯万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