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美景之隋明长城【图文】

 mrb8 2017-10-09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东部,与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的定边、环县、鄂托克前旗、灵武、同心五县(旗)接界毗邻,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羽翼陕北,控扼朔方”,有“平固门户,环庆襟喉”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在此屯垦戍边,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长城就是其中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宁夏有长城公园之称谓,盐池县有长城之乡的美誉。县境内共有四道长城,总长超过259公里。其中:隋代长城一道、明代长城三道。

隋长城。在盐池县境北部,据《隋书·崔仲方传》记载: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为了防御突厥达头可汗南侵,“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河西至绥州,绵垣七百里,以御胡寇”。它的走向位置和深沟高垒时而并行,时而叠压在一起。自红沟梁至王圈梁有遗迹78公里。

明长城:一、河东墙(俗谓二道边),明成化十年(1474年)都督范瑾、都御史徐廷章奏明朝廷始筑,由巡抚都御史余子浚督修。西起自灵武市横城堡500米处的黄河东岸,向东经过横城、磁窑堡二乡,在张家边壕处入盐池县境内,与另一道明长城头道边并行至兴武营城北处分开,向东经高沙窝、花马池等乡镇,过潘庄子交于陕西省定边县周台子,全长194公里,盐池县境46公里。二、深沟高垒(俗称头道边),明嘉靖十年(1531年),兵部尚书王琼以“城离军营远,贼至不即知”为由,上奏朝廷始筑。这道长城西自张家边壕入县境,与河东墙并行至兴武营处向南分离,经过高沙窝、王乐井、花马池等乡镇,于东郭庄以东交于陕西定边县盐场堡,县境内长68公里。三、固原内边,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边总制秦宏奏明朝廷始修,直至嘉靖十六年(1537年),历任三边总制都进行过维修或重修,县境内长约67公里。

经考古调查,盐池县境内的长城都是黄土夯筑,历经多年的风雨侵蚀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的破坏,除深沟高垒保存相对较为完整外,其它三道长城大多已成为断壁残垣。尤其是隋长城和固原内边残失更为严重,现在只留下不多的痕迹。

四道长城与花马池、高平堡、安定堡、英雄堡、兴武营、毛卜喇城址以及长城关、八步战台等军事设施所组成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虽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军事意义,但却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