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质优良的大黄必须具备的3个特点

 朱1971 2017-10-09

‍本草真源

大黄的有锦纹


大黄,作为一个常用药,我们都知道他性寒凉,主要用于泻下攻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中,归为下品。大黄有一个别名是将军,这里的将军是表示他的作用比较迅猛、峻快,不失为一味良药。入药想要达到好疗效,就需要好的药材,那么品质优良的大黄必须具备哪些优点呢?


一、来源为甘肃等地的唐古特大黄


现在药典记载大黄的来源有3个,分别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者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首先品质优良的大黄必须具备的特点是大黄在来源上应该为最好的。


在大黄的三个来源中,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等地,常称为西大黄。


原植物 掌叶大黄 图片来自PPBC


原植物 唐古特大黄 图片来自PPBC


经过一些本草考证之后,认为古代使用的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掌叶组的植物,其中主要为掌叶大黄。其道地性和植物来源基本与现在相符和,在本草记载中普遍认为产自古代河西及蜀郡北部(现青海东部及东南部、四川西北部)的唐古特大黄质量较优。


现在研究表明药典规定的3种来源的大黄中,唐古特大黄含有的蒽醌类成分(大黄泻下的主要有效成分)最高,药用大黄的成分含量最低,掌叶大黄含量较次。


综合古代应用和现代研究,比较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两个来源,应是唐古特大黄的质量较好


另一种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等地,常称为南大黄。一般南大黄的体轻泡,质地比较疏松,就传统的经验来看,这种大黄的质量较差。


原植物 药用大黄 


古来大黄就有产自甘肃、青海或四川等地的说法。魏晋时期,《吴普本草》记载大黄:“或生蜀郡北部,或陇西”。在历史变迁中,大黄道地产区也有迁移,从南北朝的陶弘景的认为甘肃产者为佳,隋唐及宋时多以四川产者为佳,明清时期又多认为甘肃产者为佳。总体上多以甘肃、青海、四川交界一带为大黄的道地产区


同时,在近代大黄根据产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规格。主要有三大类,西宁型的大黄,栓水型大黄,马蹄型大黄(其中有些规格现已没有了,仅供参考)。


西宁型的大黄包括西宁大黄,河州大黄,岷县大黄,凉黄等。都是根据产地来命名的商品,主要在青海、甘肃南部等区域。西宁大黄为大黄中最优良者,多为野生。呈圆形,有明显的朱砂点,根据加工的形状亦称为蛋吉。


唐古特大黄 图片由刘逊老师提供


栓水型大黄包括栓水大黄,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主要产自甘肃。栓水大黄质量较好,多为家种,他的个子多为长形,加工品称为中吉、苏吉等。


掌叶大黄 李崭摄


马蹄型的大黄包括雅黄,马蹄(南川)大黄,产自四川等地。这种大黄的质地轻泡,内心疏松,星点凸起,为大黄中质量较差的一类。


马蹄大黄(药用大黄)


各地产的大黄在药效上有所偏重,古代认为大黄:“用之当分别其力。若取和厚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紧硬者;若取泄泻峻快,推陈去热,当取河西锦纹者。”


现代也有一些药理研究表明,西宁大黄的泻下攻积和活血化瘀的作用都比较强,为优质品;庄浪大黄的泻下攻积的作用比较强;凉州大黄(凉黄)的活血化瘀的作用较强;雅黄的清热解毒,泻下攻积的作用比较强。所以医生在使用大黄的时候可以根据用药目的来选择来源不同的大黄。


古来便有以大黄中质坚实,份重,断面呈锦纹及星点,气清香者为佳。总结来看产自甘肃、青海一带的唐古特大黄为大黄中质优者


掌叶大黄 断面锦纹状 孙老师摄


二、采收自生于高海拔地区3年以上的大黄


确保了来源的正确,接着便是和药材质量有关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年限了。


大黄主要适宜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温度为15~22℃。现在药用大黄现主要栽培在海拔800米左右。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大黄含有的蒽醌类成分较药用大黄的成分高。这可能也是药用大黄质量较差的一个原因吧。


不同生长海拔的大黄对比(左图为学徒稳稳摄,右图为李崭摄)


大黄在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第三年就开始开花,结果。一般认为大黄在抽苔前采收积累的有效成分最高,同时在高海拔地区大黄不易抽苔,可以更好的保留有效成分。检测表明3年后采收的大黄中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1~2年采收的大黄。并且大黄在生长3年后,大黄才足够大,有明显的性状,有效成分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药效。


对于生长环境和年限,大黄需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采收为3年以上的大黄质量较好。


三、低温持续干燥、质地坚实者


同样影响大黄质量的因素还有炮制加工的条件。


大黄因为个大,水分不易流失,干燥不易。采用的干燥方法有晒干、烘干、阴干或熏干等,现在常用晒干和烘干的方法。并且在干燥时,需要低温持续地干燥。


因为大黄在干燥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极易发糠,比如干燥时受冻或者一冷一热的干燥。这种干燥得到的大黄,外色黑,不黄,质重,断面发黑,饮片市场俗称铁片。


药用大黄 糠心的 孙老师摄


干燥的时候也不能用武火急烘,容易使大黄质地变疏松如若保存不当也易使大黄发黑,生虫


发黑的大黄 图片由刘逊老师提供


生虫的大黄(李崭摄)


传统认为大黄色黄,质地坚实者质量佳这种发糠的,质地较疏松的,色发黑的大黄,就传统的鉴别经验来看,多认为其质量差,不堪用。


另外大黄不宜趁鲜切片。趁鲜切制会明显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药材横切面色泽褐变明显,切面最外面很薄一层会变为黑褐色而将干燥加工品水处理软化后再切片,则没有褐变现象。


同时,大黄常需要进一步炮制后才能入药,多以酒制,蒸制等方式进行炮制。这个需要根据用药目的进行选择。


中药材想要有优良的品质,在来源,栽培,采收加工,炮制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想要有好的药效,就得需要真材实料的药材。道地药材也不过是这样的,有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最好的种质资源,最好的炮制加工的工艺,才能造就好的药材。

本文若有纰漏,请批评指正。同时感谢本草真源各位小伙伴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小伙伴老王的指导。本文图片由李崭,孙广才老师,老王,学徒稳稳提供。请多多指教。




第21期微课正在秘密筹备中,届时一起来看,来听,来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