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黄芩,茎叶可代茶饮

 植物游记樊蓉 2020-10-29
滇黄芩资料

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来自于唇形科,黄芩属。

多年生草本;根茎近垂直或斜行,肥厚,径达11毫米或以上,上部常分枝,分枝顶端生出1-2茎,下部亦常分叉。

茎直立,锐四棱形,略具四槽,常带紫色。花对生,排列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花冠紫色或蓝紫色,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内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近圆形。花期5-9月,果期7-10月。

产云南中南部、中部至西北部,四川南部及贵州西北部;生于海拔1300-3000米左右的云南松林下草地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根茎入药,据《滇南本草》多用于热症。云南收购作黄芩代用品。此外茎叶可代茶饮。

开头

文中的滇黄芩是在昆明梁王山遇见的,比前面介绍过的黄芪更漂亮,生长在高海拔的沙土上更有几分仙气,让人特别喜欢。我们来看他的用途吧,其实更希望开发做观赏植物。

滇黄芩根入药,具有清热、消炎、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炎症、以及胃痉挛和解除乌头中毒引起的多种中枢神经症状,使用历史悠久,是云南纳西族、彝族常用品种之一。

滇黄芩为我国西南地区药用黄芩的主流品种,是质量较好,最有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之一,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

性味与功效

滇黄芩以黄芩之名始载于《滇南本草》,曰:“味苦,性寒。上行泻肺火,下降泻膀胱火。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安胎,清热。胎中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所谓实火可泻,黄芩是也。”

《怒江中草药》曰:“苦,寒,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对滇黄芩的功效。

《云南中草药》曰:“泻火解毒,安胎。主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目赤肿痛,胎动不安”。

大理州纳西族民间用于防治猩红热及治湿热黄疸、痢疾热泻等症;

彝医用药经验认为本品具有清热泻火,止痛止痢,凉血安胎的功效。

主要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胃痛,头痛,湿热黄疸,胎动不安,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急性肋膜炎,热淋,痈肿疮毒等。

现代滇黄芩的研究认为: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病发热,肺炎,咯血,黄疸,肝炎,痢疾,目赤,胎动不安等症。

现代临床应用

治肺热咳嗽、黄疸、胎动不安、湿热泻痢:每次用滇黄芩5~15g,水煎或入丸剂内服。

民间还用以防治猩红热,但脾胃虚寒无湿热者,不宜用。

还有医院用滇黄芩配白芷制成“头痛粉”,临床效果良好。

结尾

滇黄芩的介绍就到这里啦,滇黄芩生长在温凉、高海拔的地区。其药用价值较高,用量较大,造成农民对其过度采挖,野生资源蕴量不断下降,滇黄芩的资源濒于枯竭。

选择适宜滇黄芩生长的向阳、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壤土,在丘陵荒地均可种植,但低洼积水地不宜栽种。

栽培时,挖取野生植株,当年移栽;第二年种子成熟,采收种子。播种时,将种子掺细灰,分撒,盖细肥土,播后淋水要透,经常保持土质湿润。

滇黄芩怕涝,一旦积水,易发生腐烂死亡,雨季适时排灌,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雨季节,注意灌溉,保持畦面湿润,利于发根和植株生长。

虽然滇黄芩常常被用作黄芩,但从薄层分析看,黄芩和滇黄芩既有相同的成分(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甙),也有各自的特有成分,且含量也不相同。

而滇黄芩具有清热、消炎、解毒的功效,主治范围广,化学成分含量高,通过对其资源和栽培繁殖方法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滇黄芩的药用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 民族药滇黄芩的本草考证 李娅琼 游春 杨耀文 钱子刚 王晓佳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0

(2) 中国植物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