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今顶尖的中提琴演奏家(1)

 片儿川之歌 2017-10-09

中提琴这种乐器,一般在乐队中作为和声的填充,作为独奏乐器,起步的时间远比弦乐器中的小提琴晚。约翰·怀特(John White)在写英国中提琴家莱昂纳尔·特尔提斯(Lionel Tertis 1876-1975)的传记时,用了“中提琴上第一位巧技名家”(The First Great Virtuoso of the Viola)为题(本书由Boydell Press在2006年出版),实际上,可以看出中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发展的时间有多短。虽然,远至莫扎特曾经青睐中提琴,专门为它撰写了《交响协奏曲》(Kv.364)、柏辽兹专门为它撰写近似协奏曲的作品《哈罗德在意大利》,但为中提琴专门撰写的作品数量还是少,喜爱中提琴并为它撰写作品的作曲家还是不多。

中提琴的外形、结构与小提琴基本相同,指法和运弓与小提琴基本相同。从演奏技巧和乐器性能挖掘方面,中提琴由于在音质、音色、音域等方面差别,其发达程度也是远低于小提琴,甚至不如大提琴。在业界曾经流传着不少关于中提琴的笑话,比如类似最差的乐团最后一个谱台的一提都可以拉最好的乐队中提首席之类。当然这只是笑话,并非真实的情况。虽然中提琴界貌似没有出现大提琴中卡萨尔斯那样开天辟地的人物,但经过莱昂纳尔·特尔提斯、威廉·普里姆罗斯(William Primrose)等一代又一代的中提琴家的努力,现在的局面已经相当不同。中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已非吴下阿蒙。各位读者不妨参阅三卷中译本的《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

本文谈及的中提琴演奏家,都是四十岁上下、活跃在当今乐坛的顶尖的中提琴独奏家。他们发展的情况不一,但是都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推动中提琴演奏的发展,无论是在作品上、技巧上、形式上或教学上。他们各自取得的成绩,已经不是固步在前辈面前,而是站在前辈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第一位谈及的顶尖中提琴家是来自法国的安东尼·塔弥斯蒂特(Antoine Tamestit),今年38岁。他是在法国的巴黎音乐学院(Paris Conservatory)毕业,2000年在莫里斯·维鲁国际中提琴比赛(Maurice Vieux International Viola Competition)、 2001年普里姆罗斯国际中提琴比赛 (Primrose International Viola Competition)、2003年在青年音乐会艺术家 比赛(Young Concert Artists International Auditions)、 2004年在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 Munich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中接连获得一等奖。2006年获得博莱特-博依托尼·图鲁斯特奖(Borletti Buitoni Trust Award)。2004-06年期间,还被英国BBC3台选为新一代艺术家(New Generation Artist),全力推广。他冒起和走红的时间大约10年左右。

塔弥斯蒂特之所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创出一番天地,为中提琴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于他对中提琴这种乐器的深刻理解。普里姆罗斯说过:“由于中提琴的性能使它在炫耀技巧方面不如在表现深刻的音乐思想方面那么擅长,然而它那深沉感人的声音却是小提琴索无法做到。”,“毫无疑问,中提琴所特有的音色美,足以弥补它在演奏手法上的缺陷。”(选自《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第一册)。塔弥斯蒂特的演奏首先向人展示的就是中提琴这种独特的的音质和音色的美,并将其发展至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程度,使人相信该作品的演奏非中提琴莫属。

塔弥斯蒂特今年二月底在Harmonia Mundi公司出版的唱片专辑《美声——中提琴之声》(Bel Canto——The Voice of Viola),就充分展现了中提琴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表面上这张专辑是以“美声”为题,有点俗气,但实际上却是很中提琴化的一套曲目。这张专辑里面收录维奥当的降B大调中提琴奏鸣曲(作品第36号)、f小调悲歌(作品第30号)和卡西米尔·奈(Casimir Ney 1801-1877)的前奏曲第八号。对普罗乐迷,这三部作品虽然貌似不太出名,但维奥当这位提琴一代宗师专门为中提琴而写的作品,在唯美抒情的基础上,又有技巧表现和发挥的地方。中提琴在音质、音色和技巧上的许多特性在这两首作品中得到展现。除了早期一首未完成的奏鸣曲和一首无伴奏的随想曲,维奥当为中提琴写的作品就这些了。塔弥斯蒂特借“美声”这个“俗气”的题目,将维奥当的这些中提琴的杰作摆到大众面前。当然,这个专辑的点睛之作是改编自贝里尼和唐尼采蒂的歌剧唱段,尤其是那首咏叹调《圣洁的大祭司》的改编曲,实在太动听,拿去流行音乐排行榜打榜,估计上榜成绩都不会差。将大提琴带到大众的视野,是塔弥斯蒂特这张专辑的贡献。

以下是Harmonia Mundi公司为塔弥斯蒂特的《圣洁的大祭司》拍摄的宣传片

塔弥斯蒂特拥有很扎实的技术功底,他具有Virtuoso的炫技能力,足以使听众听得血脉贲张,心跳加速。比如他有一次在音乐会演出的返场,拉奏了亨德米特的无伴奏奏鸣曲作品25号第一首的第四乐章,一气呵成,滴水不漏。

以下是这个演出返场的视频

通过这个视频可以看到,即使是在最炫技的地方,塔弥斯蒂特依然保持原来他所特有的充分饱满的优美发音。笔者手头上刚好有另外一位中提琴演奏家演奏这个作品的录音。相比之下,该演奏家的音色粗糙,音乐的流动性和飘逸感明显弱于塔弥斯蒂特在这个视频中的发挥。

塔弥斯蒂特的技术高超,但不显山露水,技巧完全为音乐服务。我们不妨再看看塔弥斯蒂特2013年11月12日在伦敦巴比坎厅的LSO乐季演出,在格吉耶夫的指挥下,塔弥斯蒂特演奏柏辽兹《哈罗德在意大利》。巴比坎厅的声音出名糟糕,塔弥斯蒂特不但自始至终保持中提琴的美感,而且声音的穿透力和延展性相当惊人。他并非采用强弓压式的压迫式发音,但他中提琴的声音能使很远的听众都能听得很清楚,他的a弦上的声音有着与别不同的“厚度”和“宽度”,中提琴整个的声音宽厚且甜美,高低两端都有足够的厚度与韧劲,使得声音在整体上非常立体、丰满和感人。这一点,是塔弥斯蒂特演奏中最厉害的地方。LSO Live将这场演出发行了SACD,大家是可以通过唱片去感受他的这一点。

在Youtube上,不难看到塔弥斯蒂特大量的视频,其中有不少是他在电台做节目时的记录中有一个,节目主持人模仿审讯的场面,对他进行采访,他也很幽默地配合进行。另外还有一段,他在电台的办公室,随手拉起巴赫的萨拉班德舞曲。还有他这次在《美声》专辑中,以“无琴”的方式表演《圣洁的大祭司》,看得出,生活中的塔弥斯蒂特是一个随和与有创意的人。

以下是塔弥斯蒂特演奏巴赫的《萨拉班德》

但到了音乐中,塔弥斯蒂特整个人展现出的是另一种的样子:严谨、投入和精致。在演奏曲目的选择上,塔弥斯蒂特并非什么中提琴标准曲目都演,似乎他觉得有足够的中提琴美感的作品,他才会去演。在唱片上,他一举成名的作品,恐怕要算Ambroisie在2006年出版的《巴赫和李格蒂的恰空》。在这张专辑中,他将两端的作品,都演得那么漂亮,这难度极高。以巴赫为例,由于调性和原作是联系在一起,从音乐的动听与和谐的角度,对中提琴家提出巨大的挑战,用中提琴演奏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组曲的难度,比起用中提琴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难度要大很多,因此中提琴家演奏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或组曲始终是极少数。而在李格蒂的中提琴奏鸣曲中,演奏的重点又放在了另外一面,是技巧协调下的中提琴性能全面展示,他用到了中提琴声音的两端,有叙事性,也有炫技性的段落,最后乐章:半音阶恰空,展现了中提琴在声音规模上的模进和立体构筑,这是一张全面展示中提琴性能的唱片,塔弥斯蒂特的表现至今令人瞠目结舌。

在BBC3台的“新一代艺术家”计划之后,塔弥斯蒂特真正走红了,他在唱片上录制的常规中提琴曲目,如舒伯特的《阿帕乔尼奏鸣曲》、与卡普松一起演奏的莫扎特交响协奏曲、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1、3、5号(中提琴改编版)、亨德米特的中提琴曲集,都展现他无可比拟的中提琴魅力。最令人吃惊的是,他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中提琴奏鸣曲和辛历特凯的中提琴协奏曲,笔者曾经与几个朋友一起听,当听到协奏曲最动人心魄的地方,竟然有一个朋友说,别再放了,春季是精神疾病高发期,这个段落简直可以令人发疯了!这不正是辛历特凯创作这个协奏曲的目的吗?这种绷得不能再紧的张力、这种压抑的气氛、这种扑面而来的感受,比起唱片中苏联中提琴大师尤里·巴士梅特在RCA公司的录音更甚!

以下是塔弥斯蒂特演奏舒伯特的阿帕乔尼奏鸣曲

以下是塔弥斯蒂特演奏辛历特凯的中提琴协奏曲

在独奏之外,塔弥斯蒂特还经常与很多同辈的演奏家合作室内乐,或者为他们甘当绿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