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的巴赫浪漫而大胆

 阿里山图书馆 2016-05-13

5月8日,韩国小提琴演奏家郑京和在国家大剧院2016五月音乐节中登场,用一场音乐会演奏了全套巴赫小提琴无伴奏作品。巴赫的全套小提琴无伴奏作品由三部奏鸣曲和三部组曲构成,在一场音乐会中集中演奏可谓体量巨大,对于任何演奏家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对于年近七旬的郑京和而言显得更为可贵。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浪漫主义音乐在创作领域高度发展,延续二百余年的音乐创作传统已经进入“集大成”阶段。一部分作曲家将目光转向了20世纪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同时,有一批演奏家重新拾起了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作品,以巴赫为代表的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的重要作品,在这一时期得以复苏,其中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和《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最具代表性。20世纪以来,小提琴演奏艺术进入了黄金时期,我们今天仍能脱口而出的活跃在这一时期的一众小提琴演奏大家几乎都曾录制巴赫小提琴无伴奏作品全集。小提琴界的“小无热”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巴赫全套小提琴无伴奏作品的录制几乎成为了成熟小提琴演奏家的必备名片。但随着一个世纪以来众多演奏家的充分演绎,这部作品无论是在技巧领域还是音乐风格领域都已经相当丰富和透彻,目前最为流行的演绎方式偏向冷静和忠实,大部分作曲家选择平实的演奏方式来尽可能本真地诠释巴赫。 

但郑京和的演绎完全脱离了这条道路,在当晚的演奏中,从第一个奏鸣曲到最后一部组曲,她的演奏都充盈着色彩浓厚的个人烙印。在过去的五十余年中,郑京和都以演奏浪漫派作品而闻名,也正因如此,她对巴赫的解读也偏向浪漫主义。其中通过运弓的突然加速、效果突出的大范围揉弦、颇为极端的强弱对比都是演奏浪漫主义作品时必备的技法。这些在她的巴赫中同样频繁出现,她本人对此不仅毫不避讳,甚至泰然其中。尤其是在当晚《第三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和《第三小提琴无伴奏组曲》中,郑京和对作品的处理手法甚至比演奏很多浪漫乐派作品时更加大胆,格外有力的乐句一次次刺激着观众的听觉神经。  

对于大部分演奏家而言,演奏巴赫小提琴无伴奏作品时,更注重立体结构的维护还是更注重旋律的编织,是一个难以抉择更难以平衡的命题。但这些命题在郑京和大刀阔斧、极度自我的演奏中显得格外渺小。例如在“恰空”中,郑京和通过极快的演奏速度,大大缩短了旋律线条。凸显的重音更完全冲击观众心中对作品结构的原有印象。  

在“一晚演奏全套巴赫小提琴无伴奏作品”这项巨大的挑战面前,郑京和确实老了,如果细数当晚演奏的技术瑕疵,这场演出远算不上她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举。但最重要的是,一位进入演奏生涯晚期的大师仍愿意挑战这些伟大的作品,一位风格鲜明、音乐语言独特的艺术家,仍愿意以自己的口吻讲述巴赫。这足以证明郑京和的勇敢和虔诚,更足以证明巴赫的伟大。

                                               文 | 克里斯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