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年代的忻州东南西北城门楼

 壹哋砡眯 2017-10-09

东门为“永丰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1945年城楼被毁。

南门为“景贤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城楼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四角飞檐,楼梯三层,构思精巧,楼内无柱,拇指台阶,三层檐下正中悬挂“三关总要”匾额。1972年拆毁,2002年重建。

西门为“新兴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城楼匾额“九峰雄峙”。城楼毁于解放前。

北门为“拱辰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城楼总高28米,宽7间,深4间,四周围廊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屋顶,檐下高悬“晋北锁钥”门匾。楼内无柱,梁架结构简洁,连接严实,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整个城楼红柱蓝瓦,现在的北城门楼富丽堂皇,甚为壮观,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