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醉书香·台州日报

 窗前有树905 2017-10-10

    郭建利   

    书乃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买书、读书,书香致远,惠及小孩。

    因临街房屋独特的构造,我们家书房是扇形的,圆弧处全是玻璃窗,既亮又凉。3个实木大书架蜷缩其中,其它书架只能“偏安”客厅、卧室了。

    若问我家的财富,大概要算这万册藏书了。我家每个房间都置有几个书架(每层两排,顶天立地式),墙角、道旁、床下,满眼都是各色各样的书,因此曾获台州市“藏书人家”称号。

    这无形中营造出随时随地可读书的环境和氛围。书多了,书香熏染,加上孩子经常见家长捧读、伏案,潜移默化之下,自然就会拿书学习。

    书里的世界丰富多彩,孩子读书尝到甜头,她就会乐此不疲,甘之如饴,用不着去强迫和催逼。孩子觉得学习本来就是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抽空捧读——此谓“书式生活”。《水浒传》第二回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见过不少新屋,房间装修得很漂亮,可惜看不到几本书。“身教重于言传”,如果家长手不碰书,小孩怎么会心悦诚服去读书呢。

    女儿2011年高考运气好,语文、英语两科均为台州中学之冠,总分名列全省第92名,顺利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时获“优秀毕业生”称号,保送本系读研,现为研三。她偏爱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余习作小说,具备一定潜质。大二时小说《管窥》获复旦、华师大、上戏等五校征文大赛一等奖。大三赴台湾师大作交换生,小说《焚书》获该校红楼文学奖。评委、台湾著名小说家骆以军当面赞赏:“若放进博尔赫斯全集,足以乱真。”当然,这或许有溢美。

    有时跟人聊起教子之道,我总是特别强调早期识字、悦读乐学的重要。

    人生在世,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培养小孩要及早规划并倾注大量心血。婚前我去外地出差或旅游,见到合适的早教包括胎教方面的书,都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

    当时“零岁方案”尚未普及,我们从武汉大学邮购了几册教材,自制卡片,在“揠苗助长”的质疑声中坚持教女儿识字。一岁半教字,二周岁已识二千字,二周七时能读小学第六册课文《小马过河》了。我们教识字总是玩中学,学中玩。我想,只要家长是个有心人,无论在家里、街上,随时随地都可教孩子学习。1997年,我还在《浙江教育报》《浙江工人日报》上谈过浅见。每当下课我就载女儿到灵江边、公园里蹲地上或石椅上读图认字、指读,间或讲讲故事,其乐融融。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得到知识滋养。

    3岁进入自主阅读,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买合适的书了。我逛得最多的是旧书摊,每周至少一次(至今积习难改)。有时将二三岁的女儿带到旧书摊,由她自由翻看,喜欢哪几本就买回家。每次她一挨到琳琅满目的杂志平板上,就像被“吸铁石”吸住了,贪婪地看起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临海旧书业的黄金期,一百米长的军体路挨着四五家旧书摊,旁边的文庆街、广文路也有三四家。摊主对我们这对父女已很熟悉。老婆婆还会逗趣,啧啧称赏。当年我还淘到1981年版的全套《鲁迅全集》16卷,品相近十成新,现已成为我这个中文专业的宝贝了。“鲁迅”作为经典,常读常新。我还淘到许多文史书籍和乡土作品,这对我教学和钻研地方文化、方言裨益良多。间或从孔夫子旧书网淘些感兴趣的书。(女儿长大后也似乎有点沿袭我淘旧书的喜好,在上海文庙、复旦周边旧书店、台湾大学旁旧书店淘到了不少好书。) 到小学高年级我女儿就经常翻《呐喊》《彷徨》了。毛宗岗评点的三卷本全图绣像《三国演义》,每一章前有回评,文中有夹评,小学时她就看得津津有味,有空常翻,不知翻了几遍,封面都破了。我戏称她是:读书“破”万卷!至今我“眠床底下”还叠着整排《幼儿智力世界》之类的旧杂志呢,一直舍不得扔掉,因为它们附着许多记忆和温情。

    有的人反对早期教育,认为过早开发拔苗助长。我想早教肯定有必要。但早教投入高是否物有所值就难说了。当下许多早教中心的早教课程价格不菲,我觉得早教不是跟风或心血来潮,不是逼孩子上高价早教班就万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家长自己要用心。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套方法,持之以恒,激发和挖掘孩子的潜质。

    我觉得,家长一定要从幼儿起引导孩子养成乐读的习惯,从翻图画书开始。这个安静读书的习惯特别重要。小时起女儿就连上厕所都带书,我曾打趣:你颇有欧阳修“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的遗风呢。有句广告语说“学钢琴的孩子总不会变坏”,那么我要说“喜欢阅读的孩子一般不会学坏”。

    一岁半前妻子每晚睡前坚持讲2个故事,到2岁时孩子就自己看了。3岁自主读书后,阅读了大量的低幼读物,到5岁就啃少儿版的《西游记》《红楼梦》了。五岁半跳过学前班破例就读临海小学。一路读上去,都是班里的小妹妹。

    家里书山任她遨游,床上、案头“书似青山常乱叠”。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她痴迷读书,爱好文科,与浓厚的家庭氛围无疑密不可分。高一时参加省作协和教育学会主办的少年文学之星大赛,她写了历史小说《长门梦断》,并赴杭参加现场比赛,最终夺得一等奖。台中语文特级教师毕本弓曾面告我:“你女儿在台中读书时的考场作文,当时阅卷时语文组都会传阅,有好几篇还存我电脑里呢。”这些都得益于平时的悦读和乐学,厚积才能薄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