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谱中医说:中医永远都是最先进生命医学

 康泰wjr图书馆 2017-10-10


而现代文明,无论饮食结构、工作方式,生活环境基本偏向于寒冷的生活状态。现代饮食结构里,大米、海鲜、热带水果、牛奶、合成饮料、蔬菜、啤酒都是寒性食物。


工作上,空调、风扇、制冷机都会时刻剥夺我们人体的能量降低体温;生活中,冰箱、冷饮、快餐食品、垃圾零食、怕晒、少运动、体力劳动减少,也都导致身体逐步寒凉。

中国人从古至今,生活在烟火人间,也叫阳间。因为阳是热性的,是火性的,是温暖蒸腾的。假如没有太阳,没有热运动,世界海洋会冻结,之后没有季风,伴随下来没有降雨,世界就是死气沉沉的如同阴间。


现代文明某种程度上是违背自然的。中国人说天人合一,非常的有哲理。全球气候变暖,是地球出现了热证,是人类把地球内部的热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开采出来导致的,是地球内部温度下降了,释放的外热,这个热证是实热还是虚火呢?


这个很清楚,热从地球内部来的。地球内部的这些热,相当于人体的元阳,他要潜藏在地球内部,可是我们把他翻出来了,用它来烧锅炉,开汽车。这样上面地热越多,下面地热就越少,外热内寒,用中医术语说这叫阴虚火旺,这就是地球目前的病症。

现代人肥胖越来越多,那是寒性食物吃多了,脾胃虚弱寒凉了。脾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寒凉食物吃多了引发内脏冷,对应外面负责保温的脂肪自然增厚,给他们提供庇护。比如凉啤酒喝多了,胃肠寒冷后,脂肪就在肚子上囤积保温


传统中医讲: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中医认为万病之源是寒凉,即'伤寒',人不怕上火发烧,那是人体阳气足抵抗力强的体现,比如过去常见的'打摆子',或者现代临床的发烧,都是人体免疫功能在和体内致病原对抗产生的正常反应,这些症状基本不会持久,身体强壮几天就过去了。


反而是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人,更容易患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因为这种疾病都是寒邪由外而内侵入的,会逐步侵蚀人体免疫力和脏器机能,所以才更危险和病程长久。汉末的长沙太守张仲景,据此才写了一本《伤寒论》,成为中医的集大成者,奠定了六经辩证的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为医圣。

传统中医还认为'万病之源是气血',其实这是万病之源为什么是伤寒的追问,更进一步阐明了中医的阴阳理论。人气血亏虚抵抗力下降,风寒才能入体,寒滞生湿,湿冷淤塞,淤塞堵胀,进而一步步演化到更严重的疾病。人体为了排出寒湿,不断燃烧并排出体内的废物,让血液变干净,就会出现发烧,发烧其实是人体自卫的一种手段。


俗话说:“十病九寒”。过去的寒,基本都是外邪入侵,因此古人多属于外感风寒,寒邪侵入肌肤,出现表症的称为“伤寒”,寒邪直中脏腑,出现内证的,称为“中寒”。《黄帝内经》记载“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


寒凉,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寒邪直中脾胃,开始呕吐清水,腹泻,腹痛,得温则轻,寒邪久存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冰冷,神疲乏力等阳气虚弱的症状。

现在很多患者,包括医生都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往往很简单的疾病,一直就是治不好。比如痤疮,总认为是皮肤本身的问题,治疗时只是用各种外擦药或化妆品,几年都不能治愈。


实际上只要将脏腑的郁结堵塞排出去,脏腑运转通畅了,让内寒外泄的虚火能够排出去,痤疮很快就消失了,而且面部的皮肤比原来还漂亮,既光亮又红润。因痤疮是由于腹寒,使得上焦之火无法从下焦排泄出去产生的,所以治疗必须去除腹内寒气,否则费尽周折也无法根治消除。


此外,湿邪也是现代病的一个主要诱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知道避寒,但不知道避湿气。寒气久存人体,血流缓慢,如同冬季的雾凇凝结,导致湿气瘀滞,必然出现各种脏器机能下降。

水约占人体组成的70%。男性体内含水较女性多,年轻的人较年长者多,新生儿体内所含水量最高。在人体各组织中,水分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分布于骨骼和软骨中的水约占骨总量的10%;脂肪当中的水约占脂肪总量的20%-35%;肌肉中水的分布已高达肌肉总量的70%左右;而血液中的血浆里面,除了6%~8%的血浆蛋白,0.1%左右的葡萄糖和0.9%左右的无机盐以外,其余的成分全是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1%-92%。这些说明了什么?


人是水做的!


生命健康的钥匙其实就是占我们身体70%的水的健康。为何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体内有湿气废水,体外的邪气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会引发人各种各样疾病的出现,因为人体所有细胞新陈代谢的媒介都是水。

有句古话:“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


张仲景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

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酷暑时节,又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湿在中医里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传统中医说'脾主肌',根据临床观察比对,肥胖者都存在脾肿大的症状,同时伴有轻度水肿,这表明寒湿是肥胖的元凶,脾虚后直接影响肌肉的生长,也合理解释了为什么男人的啤酒肚只长在小腹上-因为那是脾胃肠道的外衣,里面冷了外面自然长脂肪保温。

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也称“六淫”,而人体最怕的就是湿,湿是无孔不入的。湿邪伤人时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更重,寒邪伤人更狠。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存在强大的免疫功能和自愈能力,通过中医合理的调理,排出体内的风寒暑湿燥火,给人体一个良好环境,身体就会保持健康。虽然《黄帝内经》的时代没有“自愈力”这个词语,但贯穿始终的都是未病先治、调心为上、外治为主的主动健康思想,《黄帝内经》就是一部讲解自愈力与生命管理的经典教科书。


传统中医把人体的自愈力概括起来叫五自一包。五自就是自组织、自适应、自调节、自生长、自修复的功能,一包则是指人体是有范围的,是在皮肤这个人体最大器官包裹下的统一整体。大多数疾病,都是人体自身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的,只要彻底有效排除人体功能障碍,给人体一个自愈的环境,大部分疾病都是可以依靠人体的五自一包的能力快速修复,从而获得真正康复的。

这个思想,也得到了世界最权威的认可与支持。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院士(1903.10.10~2009.10.29),在其106年的人生历程中,倾注80年心血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这个学说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中医五自一包理论的最有力的支持,其学说主要内容为:


1.细胞重建现象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只要具备物质基础和合适的环境,在生物体内或在离体培养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细胞重建和核重建;

2.染色质不是细胞核独有的物质,卵黄颗粒也不是没有生命的细胞内含物;

3.细胞和细胞核可以从细胞质重建,说明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本来就没有森严的壁垒;

4.细胞分裂是“闭锁性”的繁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和它的环境是以细胞膜隔离的,细胞重建是“开放性”的繁殖,在重建过程中的细胞组份始终和周围环境打成一片。


1988年贝时璋再次谈到生命的本质、生命世界的自组织和生物物理与生物工程学。同年,土滨根大学第三次授予贝时璋自然科学博士学位(“钻石博士”)。世界上获土滨根大学如此青睐者仅贝时璋一人。


贝时璋期望中国生物物理学研究最终会在解开“生命的本质”之谜上结出硕果。1989年 11月,电影《细胞重建》获意大利巴马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金奖。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2008年3月,贝时璋院士获得博士学位80周年之际,这位德高望重的国际知名学者又在德国图宾根大学获得了第5个博士学位。

2016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日本医学家大隅良典的“细胞自噬”理论,本质上是继承、发展和提炼了贝时璋院士的“细胞重建”理论。而当代中医泰斗郭生白先生,则把传统中医的内涵,和贝时璋院士的“细胞重建”理论高度统一的结合起来,提出了“生命本能系统理论”,简称本能论。


郭老提出:“中医自《伤寒论》问世以来,因为读懂它的人很少,且在《伤寒论》的解读中又发生了众多流派,各持一得之见自立门户,各逞一家之言。以致中医理论芜杂而不系统,有些理论概念不清,随意性、模糊性都很严重。理论如此,而行为也无不如此。中医常因此招人耻笑。中医不是完美的,也正因为其不完美而才能完美!”


“本能系统论”诠释了中医的核心思想。对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治未病、模糊理论、不可复制……种种质疑都给予了圆满的回答。并且在对传染病及慢性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上产生了令西方医学难以置信的临床效果!你能想象吗?一剂药就能使一个流行性感冒痊愈,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所有并发症一张方剂便可治愈,并且其所有并发症也随之消失,发生系统痊愈效应。”

郭老反复重申:“生命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是不可改造、不可对抗、不可替代的!要用顺其势而利导的方法,这些病都可治愈。而且是像中国的兵法一样‘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医是‘以不治而愈人之疾’。只要调节本能系统这样一个方剂,所有的原发、继发的疾病便可完全消失。大自然是最真实的,我治的是系统的障碍,它还我的是系统的障碍消失。系统的障碍消失,就是系统的疾病全部消失!原来人类千年追求的梦想,今天出现了。”


郭老对当代中医文化的杰出贡献正在于此,他是理论联系实际,走知行合一道路,他在中医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勇敢地面向前方,提出了“生命本能系统论”这一富有时代气息的独特观点,这一论点是对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继承和发展。


可以毫不羞愧的说,古老神秘的传统中医,保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繁荣昌盛,保证了炎黄子孙从弱小鄙陋的微小部落成为地球上最庞大的民族,中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虽然他曾经饱受过非议和猜忌,可是今天世界最先进的科学却明确阐明了《黄帝内经》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可以毫不避讳的说,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医都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也是保障全人类健康、强壮、和谐发展的最好的利器。

作者微信:zftgygcl

作者简介:民间中医,擅长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静脉曲张,胃肠癌症等的诊治。诊疗特色注重整体健康管理,注重全面调理人体综合健康状态,以饮食、睡眠、运动、生活指导、药物调理、情志疏通等多方面改善人体不良习惯,从而恢复人体自身功能,摆脱任何药物的依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