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曾言:“当我梦想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天堂时,我就如同身处巴黎的丽兹酒店。” 当然,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下他的回忆录《流动的盛宴》,法语版为《巴黎是一个节日》。 《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扉页上的题献——“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已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广为传诵。 他去过很多巴黎的酒吧、咖啡馆、餐厅,但其中他最爱的还是丽兹酒店的那个小酒吧,如今这家酒吧改名为“海明威酒吧”。 如果你看过《午夜巴黎》你就能明白,海明威特别喜欢酒吧,特别是写作的时候呆在那里。 据说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加里·库珀都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在这家酒吧里长达9个多小时,这些传说后来被媒体记录了下来,成为巴黎人闲聊不可缺少的谈资。这些牛人大咖每晚都会来,点一杯特殊调制的鸡尾酒,开始一天的“工作”。 如今,到这里的访客看到壁龛的相册或收藏品,仍旧能体会到当年的文艺气息,从夜晚到凌晨,那些大咖们谈笑风生的场景。 1925年的一天,海明威第一次走进丽兹酒店的大门,就与丽兹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是采访完西班牙内战还是二战结束,只要他一回到巴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丽兹。他在这里和朋友谈论时政,更多时候是研究赛马,还帮着酒保们下注。 1944年8月25日这一天,是巴黎从法西斯铁蹄下得到解放的日子,神气的海明威率领他的部队,坐着坦克车,穿过香榭丽舍大街,前去“解放”当年的根据地——丽兹酒店,跟随他的还有大卫-布鲁斯上校(后来为美国驻法大使),战前他们经常一起来丽兹的“小酒吧”。 此时,丽兹因为战争而处于半瘫痪之中,酒吧已经停业,留守在酒店值班的只有一个副经理。当他认出了这两位老顾客之后,就谦恭地迎上去问饭店能为他们做什么,海明威看了看身后兴奋、邋遢的士兵,说,“73杯马蒂尼酒怎么样?”马蒂尼就这样成了一款名酒。 当年丽兹酒店老板查尔斯·丽兹与海明威算是好友,他风趣的和这位老友说,其实我们两都是热情的“渔民”。1956年新酒店为改名为“L’Espadon”,海明威也前来祝贺,并一直拿《老人与海》开涮,当然是友好而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啦! 1957年海明威最后一次来到巴黎,依然住在他年轻时最钟爱的丽兹酒店。酒店对这位十多年前的老顾客予以高规格的接待,将他按排在“皇后套房”。更让他意外的是,酒店的行李员给他送来了两只十几年前存放在酒店储藏室的箱子。 箱子里,存放着他1921年到1926年间在巴黎的笔记,上面记录了他初来巴黎那几年在蒙巴那斯区居住时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 翻阅这些泛黄的笔记本,年老的他被年轻的自己所打动,这本书就是后来的《流动的盛宴》。 巴黎丽兹酒店从1898年创办至今,吸引了无数名流下榻于此,其中不乏:卓别林、香奈儿女士、海明威、还有小说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等传奇人物。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有着巴黎丽兹酒店的身影,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全球十大豪华蜜月度假胜地”、“全球最浪漫的十大酒店”评选中,巴黎丽兹酒店也无不位列其中。题主说是一部艺术史,那我就从这里的传奇套房说起。 巴黎丽兹酒店有71间套房,其中有那么些套房,被酒店称作:Prestige Suites,即“享有名望的套房”。简单的说,就是因为那些名人住过,所以这些套房就变的更加地“有故事”。酒店专门为这些套房命名,还按照当时那些名人住客的喜好,进行了重新装修,无论是在装潢风格还是在家具、墙纸、窗帘的选择上都各富特色,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套房,当属Suite Coco Chanel套房。 · 香奈儿套房 · 这套188平米,一晚18000欧元的香奈儿套房,在酒店员工眼中代表着 - “永恒”。从1954年开始,71岁的香奈儿女士从瑞士重返巴黎,开始了她第二阶段的设计生涯。所住的套房自然也是由她亲自设计,从房间的装饰就能发现香奈儿独有的喜好,比如:亚洲风格的喷漆、镀金的镜子、黑白相间的装饰搭配等。 当然,如今的香奈儿套房重又装饰一新,与1971年她去世之前的房间装潢相比已经有所改观。但是经典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比如说白色的鲜花,金色、太阳和狮子的装饰细节;比如说大壁炉上搁着的几束麦穗;比如说香奈儿最钟爱的中式乌木屏风和有着繁复纹路的沙发混搭出的神秘奢华;比如说在象牙白的大床靠背上,如香奈儿经典套装上黑色饰物的边缘设计;比如说房间里永远浓郁的香奈儿5号香水味道;比如说层层窗幔后,窗外永远屹立不动的旺多姆青铜柱... 除此以外,酒店还特别在套房里增设了按摩浴缸和蒸汽浴室。 如今,香奈儿套房已是巴黎丽兹酒店里最受欢迎的套房。即使价格如此昂贵,每逢时装发布会举办的前夕,套房总是毫无意外地被早早地预订。沿着香奈儿的足迹探访巴黎成为了众多崇拜者乐此不疲的旅行项目。 其实,除了香奈儿套房外,巴黎丽兹酒店还有非常多的套房都可以被载入“历史”或“艺术”的史册。 · 皇室套房 · 从这间套房的时代感家具和古典装饰品来看,这里可以算得上是法国艺术生活的博物馆了。没错,套房卧室的每一样用品都复制于凡尔赛宫,当你入住的那一刻,就会立刻沉浸在18世纪皇家宫殿的感觉中。 当然,这间套房并不是为了奢华而奢华,在1721年,套房的主人 - 杜克西斯·德格勒蒙特就邀请了只有11岁的路易十六国王(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作客,主人也因之获得了无上的荣光。 曾是在这间房厅里,窗台外的旺多姆广场上正举行着游行表演,法国国王与巴黎市民同时第一次观看到了骆驼游行,国王这一快乐的瞬间被记入了史册。 · 温莎套房 · 提到这间套房,就必须要提到两个人:一位是爱德华八世,也就是后来的温莎公爵,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伯父;另一位是离了两次婚的美国女人 - 辛普森夫人。 上图分别是爱德华八世即温莎公爵登基时和暮年时的照片,英俊地不知要烧掉多少媒体的菲林了,帅气程度绝不亚于后来盖·皮尔斯饰演的公爵。在老国王的眼中温莎公爵是一位聪明伶俐的英俊少年;在家族中,只有他愿意参加一战,并险些被炸死;在工人群众眼中,他帮助解决了近二十万人的就业问题,声望颇高。连丘吉尔都曾是他当年的粉丝。 在结识辛普森夫人之后,温莎公爵不顾皇室和政府的压力,将皇位逊位于自己的弟弟(那位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口吃国王”)。没有盛大的皇室婚礼, 没有皇亲国戚的出席,只在一些亲密朋友的陪伴下,温莎公爵最终和沃利斯·辛普森在法国悄无声息地举行了婚礼。 1937年6月3日,全世界最具争议的皇室成员以及时尚艺术先锋温莎公爵夫妇完婚。 虽然遭到整个皇室和国家的唾弃,但对于现代时尚和艺术收藏更为热衷的温莎公爵,却成为了二十世纪时尚领域的大人物。除了温莎结、温莎领的发明,如果你还听说运动装时装化、田园度假装的趣味搭配,那这些恰恰都是他独特品味的产物。以至于设计师皮尔-卡丹称他为“20世纪男装时尚领域唯一真正的大人物”。 那么,这对时尚宠儿下榻的酒店就一定要是最好的了! 温莎公爵夫妇喜欢淡蓝和淡紫的色调,酒店特别用毛绒和丝绸打造了路易十六时期的华贵典雅风装饰,自然深得其心。 1972年5月28日温莎公爵与世长辞,一生留下了无数的争议话题,在人民的眼中他是位善解人意、温文尔雅的国王;在家族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儿;而在艺术界和时尚界他又是一位佼佼者和引领者。 今天,这间曾代表着传奇人物优雅品味的163平米套房,一晚的价格为12000欧元。 · 卓别林套房 · 卓别林套房是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家具和卓别林本人的纪念品搭配而成的房间,这也是酒店向电影大师致敬的方式。 1952年,卓别林第一次入驻巴黎丽兹酒店,正是在宣传他的电影《舞台生涯 Limelight》时期,这部电影是卓别林演出的最后一部美国电影,整个旺多姆广场挤满了卓别林的粉丝。 · 肖邦套房 · 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被称为“花丛中的大炮”,为同时代的音乐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赏。为了向这位大师致敬,酒店特意为肖邦设计了一间套房。 套房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装饰艺术风格的卧室天花板了,设计师认为顶上描绘的天堂与肖邦《夜曲》相得益彰,如今这个天花板已经列入了法国历史纪念碑史册。 1829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肖邦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也就是在丽兹酒店(15号)旁边的12号授课,直到1849年,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 丽兹套房 · 这间套房曾由丽兹先生亲自设计,以期为住客提供豪华且舒适的私人起居空间感。但这间套房的声名却是源自于1957由奥黛丽·赫本和加里·库柏主演的电影《黄昏之恋》主要取景地的传奇经历。 · 玛丽亚·卡拉斯套房 · 如果你喜欢歌剧,肯定会认识这位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 - 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 在那个披头士和猫王都还未成为明星的时代,卡拉斯是唯一一位拥有巨星般地位的国际歌唱巨星。 1964年,是卡拉斯里程碑的时刻,她在卡尼尔宫(巴黎歌剧院)演出的剧目“CASTA DIVA”大获成功,当晚下榻丽兹酒店的卡拉斯,在这里找到了躲避喧嚣的庇护所。 正像人们描述的那样:“大多数歌唱家在《茶花女》的最后一幕能让你流泪,而卡拉斯能让人在第二幕就泣不成声”。她在舞台上的形象是那么令人感动,年轻、优雅、灵敏、美丽,耐人寻味。 1977年,卡拉斯因心脏病发作在巴黎的寓所中去世,被舆论界形容为:“心碎而逝”,因为她热爱的男人 -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抛弃了她而迎娶了美国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卡拉斯和她扮演的众多歌剧里的悲剧女主人公一样,最终为了爱情而陨落。 如今,套房里处处悬挂着卡拉斯的画像。 能在这里远眺“IRON LADY” - 埃菲尔铁塔是这间一晚价格7500欧元套房的另一大特色。 · 菲茨杰拉德套房 ·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 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茨杰拉德的妻子 - 泽尔达是一位才女,她对文字也有天生的敏感,对写作一直很有兴趣。菲茨杰拉德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大段大段随意取用妻子的日记、书信,甚至包括她的精神病治疗经历。他说服泽尔达将她写的短篇以自己的名字或是两人共同署名发表,因为以他的名声会获得更高的稿酬。 1924年夫妻俩移居法国。但不久婚姻出现危机。泽尔达向来豪放,以前就与丈夫的男性朋友过分亲热。当菲茨杰拉德集中精力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泽尔达却陷入了不满,天天在海滩游泳、舞会闹腾,并因为认识了一个法国飞行员,而跑回来要离婚。菲茨杰拉德甚至也因此提出要同情敌决斗。 泽尔达讲究排场,后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菲茨杰拉德带来极大痛苦。 《午夜巴黎》中的夫妇俩,是不是更传神呢? 扮演菲茨杰拉德的正是“雷神”的弟弟 - “洛基”,英国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 丽兹酒店把这对夫妇称为“爵士时代的钻石”,如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只要有奢侈品、珠宝、高级名流沙龙的地方,都会出现这对夫妇,酒店自然也把他们的爱好融入了整个套房设计中。 · 马塞尔·普鲁斯特套房 · 如果你要问马塞尔·普鲁斯特是谁?那就先看下这间房间。 是不是到处都是书呢?那他究竟是谁呢?马塞尔·普鲁斯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 马塞尔·普鲁斯特 1887年1年7月10日出生在巴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为保健医生,母亲是证券经纪人的女儿,犹太血统。 成人后的普鲁斯特开始涉足上流社会,出入文艺沙龙,与文学艺术界的名流广泛接触,成为一个举止温文尔雅的时髦青年。也正是这位青年,之后出版了长篇巨作《追忆逝水年华》。 普鲁斯特将阅读的功用,称为读者的“精神疗法”,能唤醒读者心灵深处未被读者发现的东西,能刺激读者去努力思考,开创自己的精神生活。 由于普鲁斯特对心理学的研究至深,他的房间也别具一格,设计师管这里叫做“寻找失落时间”的图书馆。说老实话,个人觉得这里像是心理医生的诊所~~~哈哈 · 剧院套房 · 剧院套房并不是说房间里可以看歌剧,而是在这里可以眺望远处的卡尼尔歌剧院(巴黎歌剧院)。 整个套房以新古典主义风格巧妙装饰,你可以在这里邀请朋友参加沙龙活动,夜晚一起欣赏巴黎的天际线。当然还能眺望远处那座神秘的剧院,解密传说中屋顶上的蜂窝和地下湖的故事~~如果要找到答案,可以向酒店索取1901年的小说《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服务人员会很乐意为你讲解这些故事。 丽兹酒店的名人套房还有很多,等下次再介绍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
|
来自: ZmlZwh > 《图片,照相,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