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寒露。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寒露节气之后,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万物随着寒气增长,逐渐衰落。 寒露养生重在收,对应到一天之中的寒露小时令就是吃饭。寒露这一天过后,切记晚上7点之后不要再进食了,另外,高血压患者本来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夜间血压再不降的话,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会高得多。 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雀入大水为蛤: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菊有黄花:菊花已普遍开放 热水泡脚,胜吃补药 “寒露”以后,天气特点就是一个“寒”字。秋风肃杀、秋雨绵绵,须防止寒邪伤人,特别是足部的保健尤为关键。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的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 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能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泡脚注意:水温宜高一些,以不伤足为原则;水量以没过脚踝部为好;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加入热水2~4次;晚饭后1个小时以后才可以泡脚。 润燥清咽,常揉“三太” 太溪穴,位于内踝骨向后凹陷的地方,是肾经的原穴,能滋阴降火、培阳补肾,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能调治,可谓补肾的一个要穴。 青光眼、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找太冲穴。位置在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的缝隙里。它是肝经的原穴,能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如果按上去特别疼,说明肝火比较大或月经不调,经常按揉可以祛肝火、调月经。 脾经经气不足,太白穴来补。位于脚内侧,大脚趾骨鼓起来的关节后下方凹陷处,是脾经的原穴,能健脾化湿、理气和胃。脸色发黄、乏力犯懒、没有精神、食欲不振等,都属于脾经经气不足。 寒露饮食,补脾养肺润肠 在寒露节气时我们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注意: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古人在不断的修炼过程中发现:节气对人体的影响巨大。 寒露艾灸,养肾润肺 “秋不收,冬不藏”,肾必然会受伤。寒露节气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艾灸时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以肾经的腧穴为主,不能离开“养收”的原则。 艾灸肺和大肠之经穴,可以使肺能很好的发挥“收”之道,身体自然健康。如肺俞、大肠俞、中府、天枢、曲池等。 艾灸肩井、足三里、三阴交,可以保护下身暖和。 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艾灸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中医针灸、中医妇科调理、小儿推拿、中医艾灸、中医推拿正骨、太极班、中医诊断学、小针刀脐针火针蜂疗、平衡针、中董氏奇穴...中医师承、广东省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报考中医师条件)......等 另可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医康复理疗师,针灸保健师,灸疗保健师,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中医美容师,中医催乳师,按摩保健师,产后康复师等等 招生办公室电话 : 沈老师:13798143322 电话/微信 上课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