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排毒解毒药 你吃对了吗? 1 龙胆泻肝丸吃出肾衰竭 病例 还是在2000年,我接到一个电话,是当时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的一位专家打给报社的,他让我务必去他的病房看看,有一个北京老太太得了肾衰竭,已经严重到必须换肾的程度。 我去了医院,专家给我看了病人的检查片子,病人的肾已经硬化缩小成了一个小球,到了“尿毒症”阶段,浑身浮肿。一个之前没有肾病的人,怎么会突然“肾衰”了呢?这也是这位专家让我去的目的,因为她吃了很长时间的“龙胆泻肝丸”,专家想通过报纸对此进行提醒。 问题出在哪? 这之后一段时间,类似的案例不断出现,人们找到了其中的罪魁,当时的“龙胆泻肝丸”中的木通有肾毒性,长期使用会导致肾衰,从那,所有“龙胆泻肝丸”重新规范了木通的使用之后,再次安全上市。 中药木通 去火药的服用铁律 见好就收 “龙胆泻肝丸”是去肝火的药物,使用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如果总是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药早就被淘汰了,之所以能用到现在,除去所含药物的安全规范,还有一个原因更重要:中医对这种去火药,特别是对含有龙胆草这种极端苦寒之剂的使用,有个铁律:“中病即止,不必尽剂”,意思是:见好就收,不要长期服用。 只可惜,“龙胆泻肝丸”是非处方药,可以随时在药店买到,而常用药的警示很少有人知道和重视。这个老太太就是因为总觉得自己有火,索性批发了半箱放在床下,只要觉得有火了就吃,就算没有木通问题,对“中病即止”中医治疗准则的违背,也会吃坏正气,只不过这个正气的损伤,不像肾衰那么明确清晰罢了,这一点,后来“牛黄解毒片”的中毒案例,就是个佐证。 2 严重腹水源自牛黄解毒片 病例 这个病人是因为全身皮肤发黑、疲乏无力、腹胀、腹腔大量积液来就诊的,化验显示,她的尿砷含量超出人体正常范围50倍!是典型的砷中毒,但医生反复询问,没发现接触过含砷类物质,问到曾经服用的药物时,患者才如梦初醒,想起她已经连续服用4年的牛黄解毒片! 患者的前胸和后背皮肤出现一片一片的黑迹,而且皮肤粗糙,足底还长出一个个像小瘊子一样的硬痂。因为这些东西是慢慢的,然后逐渐增多的,而且都是长在大腿和足底看不见的地方,所以,尽管觉得莫名其妙,但她却没有太在意,也更无从让她把这种变化与牛黄解毒片联系起来。 问题出在哪? 因为长期便秘,一直靠牛黄解毒片通便,4年来,平均每周服用2盒,超过规定量近4倍。 雄黄含有毒性成分 千年古药的用药规则 用量有限制 牛黄解毒片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和甘草组成,雄黄就是硫化砷,属毒性成分,但其药性功能为解毒,也就是俗话常说的“去火”,此药是千年古药,能有如此漫长的使用历史,因为有“中病即止”的规则约束,对用量有限制,不像现代人,人人都觉得自己“上火”,人人都“排毒”心切,和前面那个肾衰病人一样,恶果就这样出现了。 3 不同“解毒药”要区别对待 中国人嫉“毒”如仇,经常把能“排毒”的中药当保健品,也因此,药名中带有“解毒”的中成药,因为“排毒”被玩坏了,甚至因为吃出了问题败坏了药物本身的名声。其实,名为“解毒”,只是个泛指,其中能解的“毒”,根据药物药性不同而不同。 1 牛黄解毒丸 这是最常用的去火药,所去的火就是要解的毒,这个火限于肺胃二经,因此是个能清肺火、清胃火的中成药。 适用症状 肺火 肺火的典型表现就是嗓子疼,扁桃体炎或者咽炎或者上呼吸道感染初期,而且是急性的。 胃火 胃火就是口臭,大便干。 肺胃之火往往同时出现,这个时候吃牛黄解毒丸,泻肚之后火就清了,毒也就排出了。 2 银翘解毒丸 这个药解的毒,是侵袭到体表的风热之邪,往往是春天或者夏天的感冒,是风热感冒的常用药。 适用症状 因为是风热,感冒发烧的同时往往有嗓子疼,痰是黄的,而且有口干问题,但它的解毒不是通过泻肚,不是从大便排毒,而是从体表把热毒散出去,所以适合风热感冒的初起阶段,及时把热散了,感冒就好了。 也就是说,这个药不是常规意识中的去火药,而是感冒药,只是和大家常吃的“感冒清热冲剂”性质相反,后者针对的是风寒感冒。 3 连翘败毒丸 适用症状 这个药针对的也是肺胃二经有热、有毒的时候,而且这个毒直接导致了各种皮肤问题,比如发红肿大的青春痘,各种因为上火而长的疙瘩,在这些皮肤问题的同时,大便是干燥的,明显的实热征象,这种情况在年轻人,在吃了辛辣等上火食物之后发生,是典型意义上的上火,有热毒,如果说排毒的话,最适合在此时排毒,通过一次泻肚,热毒去了,痘痘的红肿痛会明显减轻,这个药类似西医的抗生素,所以更适合针对急性感染,以皮肤感染最合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