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金庸#-------大汗丧命:钓鱼城改变历史

 金色年华554 2017-10-10

 

大汗丧命:钓鱼城改变历史

 

依历史记载,宪宗系因攻四川重庆不克而死,是否为了中飞石,史书亦记载各异。但蒙古军宋军激战最久、战况最烈者系在襄阳,蒙古军前后进攻数十年而不能下。为增加小说之兴味起见,安排为宪宗攻襄阳不克,中飞石而死,城围因而得解。

----------------------------------------《神雕侠侣》第39注解

 #说金庸#-------大汗丧命:钓鱼城改变历史


《神雕侠侣》这本书的最高潮出现在小说的倒数第二回“大战襄阳”,此役宋蒙双方各倾主力生死相搏,宋方除了郭靖黄蓉夫妻,还出现了黄药师、一灯、周伯通等隐居多年的世外高人助守襄阳;而蒙古军方面,除了蛰伏16年的蒙古国师金轮法王重出江湖,大汗蒙哥也御驾亲征,双方绝对可算是火星撞地球。战役最终结果是襄阳守城成功,蒙哥大汗毙命,杨过建立不世奇功。这一回小说是金书中我最爱的篇章之一,读来令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斡腹之计

 

蒙古灭宋一共花了44年(公元1235~1279年),几乎长达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的较量里,南宋的川陕、荆襄、江淮三大防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按照蒙古人的最初设想,宋人文弱不堪,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南下,自然望风披靡,平定天下指日可待。因此三路齐下速战速决是最合适的战术。

 

端平2年(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蒙古大军分西、中、东三路,分别进攻南宋的川陕、荆襄和江淮三大防区。

 

川陕防区:1235年秋,蒙古阔端进攻南宋四川,陷沔州(今陕西略阳);1236年蒙军连破剑阁、阆中、成都;1237年,蒙军屯兵于重庆夔州城下,因长江天险阻隔,无奈退兵。

 

1239年起,南宋朝廷启用名将孟珙为四川宣抚使镇守川陕,1242年,余玠接替孟珙担任四川宣喻使,到了1250年,经过余大帅8年苦心经营,四川“边庭宁肃、人赖以安”,蒙军驻足不前,四川出现“西土中兴”的大好局面。

 

荆襄防区:1235年,蒙古曲出进攻南宋襄阳,为宋军所败;1236年蒙军卷土重来,安抚使赵范防御不当,襄阳失守;1239年,孟珙收复襄阳。此后襄阳一直在宋人手里,是抵抗蒙古入侵的桥头堡,直到1273年吕文焕降元。

 

孟珙出生于名将世家,曾祖孟安、祖父孟林均与中华战神岳飞并肩作战过,但孟珙完成了岳飞终身未达的愿望:收复失地,灭亡金国。1234年,孟珙作为南宋统帅,与蒙军一起合攻蔡州,俘获金哀宗完颜守绪遗骸,献骨太庙,报了金国灭亡北宋的宿仇。

 

孟珙于乱世之中,镇守川陕、荆襄两大防区,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防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宋理宗时代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家,被后世军史家赞誉为“机动防御大师”。只可惜孟珙寿数太短,只活了52岁,于1246年谢世。孟珙去世前,曾大力推荐贾似道、刘整二人作为一文一武辅佐理宗皇帝,只可惜这二人一个误国一个降敌,生生把孟大帅遗志给糟蹋了。

 

江淮防区:1236年,蒙古汉将张柔率军迫近两淮;1237年攻陷光州,直逼黄州,黄州江面狭窄,若失将危及临安。又是孟珙担任了救火队员,1238年成功保卫了黄州。此后数年,宋蒙两军在安丰、庐州、盱眙、寿春、泗州等地展开血战,南宋军队也明白江淮一失,等同国破家亡,故而殊死肉搏,保卫了江南新都的安全,迫使蒙古“造舟巢湖以窥江南”的勃勃野心破产。1248年,蒙古逐渐退出江淮战场。

 

三线作战,力分则弱,导致三线受挫。蒙古伐宋不利,便欲效仿当年灭金的迂回包抄策略,决意绕过川陕防线,从云贵高原铁骑东进,让南宋防军腹背受敌,进而一鼓作气消灭南宋!这条计策,便是著名的“斡腹之计”!

 

蒙古的如意算盘是,欲征服南宋,先征服吐蕃和大理,借道云贵避开南宋正面防线,攻其侧背薄弱环节。这种战法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假途伐虢”算一个,二战时德国绕过马其顿防线灭法国也算一个。

 

蒙古垂涎吐蕃由来已久,早在成吉思汗初统大漠的1206年,一盘散沙的吐蕃各部领主就集会商议和平归蒙一事。1222年,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后,返程经过吐蕃,古鲁格多尔济汗率众归顺。1239年,蒙古多达那波带领两千精兵入藏,焚烧热振寺和杰拉康寺,屠杀五百多僧侣。1244年,成吉思汗孙阔端给西藏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贡嘎坚赞(1182~1251)写了一封恩威并施的信件,提出了吐蕃和平归顺的要求。1246年,贡嘎坚赞带领两个侄子八思巴(10岁)和恰那多吉(8岁)抵达凉州,准备谈判。1247年,和谈达成,吐蕃正式并入蒙古,两国未起兵戈,算是“和平演变”。

 

1247年的双方和谈,标志着立国600余年的吐蕃古国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宣告了吐蕃从达磨灭佛后近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此后西藏一直受中央王朝的管辖,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

 

收编了吐蕃,下一步就是降服大理。大理虽然是个边陲小邦,实力不济,却有着抵抗侵略的勇气。1252~1253年,忽必烈、兀良合台革囊渡江,十万蒙古铁骑攻破大理都城羊苴咩,大理末主段兴智逃亡被俘,投降蒙古;大理末相高泰祥兵败遭擒,不屈而亡。

 

顺利拿下吐蕃和大理后,中华版图上只剩下蒙古和南宋隔江对峙,天下三分蒙占其二,统一大势不可避免。宝佑3年(1255年),蒙古正式开始“斡腹之计”,云南、陕西、四川的三路蒙军夹击重庆合州钓鱼城,意图拔掉这颗棘手的钉子!但由于宋理宗早早在川南、两湖地区严密布防,1256年,三路蒙军先后退兵。

 

宝佑5年(1257年),蒙古大汗蒙哥再也无法忍耐蒙军在南宋战场各条战线的困顿不前,亲率诸王出师伐宋。次年冬,蒙古雷霆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杀向小小的钓鱼城,历史在这里,将见证一场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保家卫国战争!

 

伟大的钓鱼城保卫战,打响了!

 

孤城血战

 

蒙哥汗此次以雷霆大军压境而来,也是兵分三路:东路军由塔察儿率领,负责攻击荆襄地区,阻止南宋荆襄援军向钓鱼城靠拢,此路军志在牵制,而不在歼敌。选择塔察儿也是蒙哥刻意为之,因为忽必烈和平收吐蕃、武力降大理,威望日盛,为了防止弟弟功高盖主,暂且先将其雪藏。

 

西路军由蒙哥亲自带队,是南征钓鱼城的主力,据《史集》记载“蒙哥率军六十万”,这个数据过于夸大,不可信,另有文献记载西路军兵力为十万和四万两种说法,个人偏向于十万大军,皇帝御驾亲征,规模应该不小。

 

南路军由兀良合台领军,兀良合台是名将速不台的长子,行军打仗深得乃父真传!由他带领南征大理的蒙古军队,从广西、贵州出发,进攻潭州(今长沙),这也是牵制宋军阻止其奔赴救援钓鱼城。

 

蒙古大军东西并进、南北夹击,目标拿下钓鱼城,站稳脚跟发展水军,而后合围襄阳城!计划不可谓不完美。然而钓鱼城的独特地理位置,让蒙军目瞪口呆。

 

钓鱼城建在重庆东北十华里处的钓鱼山上,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水合流,钓鱼城北、西、南三面环水,只有东面与陆地相通,钓鱼山高耸突兀、自成一系,算得上是山高水深、易守难攻。因为地势险要、山形险恶、水流险急,南宋朝廷在此苦心经营20多年,小小钓鱼城有内城、外城和8座堡垒城门,此外城南城北还各有一道直达江边的一字城墙,算得上固若金汤。

 

如果蒙军采取围而不打困死孤城的战略,也是绝无可能让守军投降的:城内存粮足够五年屯守,且有大量梯田耕种粮食,此外重庆、南充等地可水运粮草支援,除了江水饮用不绝,城里还深挖井水防备不测。这么看的话,想用弹尽粮绝、耗死守军只能说是异想天开。蒙军围城数月不散,守城主将王坚曾经将两尾刚刚捕捞上来的新鲜江鱼和百余张面饼抛给城下蒙军品尝,活蹦乱跳的大鱼重达30多斤,草原军士闻所未闻。

 

钓鱼城的险峻地理位置,让蒙军无计可施,“炮矢不可及、梯冲不可接”,蒙古大军所向披靡的攻城利器此时全部失效。蒙哥叫降将晋国宝招降,结果被王坚斩杀,蒙哥汗无法可想,只能强攻钓鱼城。

 

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初二,蒙军开始渡江攻城,战役进行了七天,蒙军一无所获。蒙哥急召东路军增援,两路蒙军汇合在钓鱼城下,又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攻坚战,依然无果。

 

钓鱼城久攻不下,令蒙古人畏惧的盛夏即将到来,重庆是火炉,草原兵士水土不服,军中疫病流行。

 

同时,宋理宗委任贾似道率领援军增援钓鱼城,吕文德、向士璧等人在涪州挫败蒙军后,乘战船抵达钓鱼城下。蒙古军看到敌人顽强无比、增援不绝,己方斗志消沉,军心涣散。

 

到了六月,蒙哥汗眼见破城无望,无奈下达了撤军北还的命令,七月,蒙哥汗在重庆金剑山温汤峡去世。

 

死因谜案

 

关于蒙哥之死,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中炮死说、病死说、中箭死说、气死说、淹死说5种。之所以有这么多说法,主要是最权威的《元史》交代蒙哥之死非常含糊,“是月,帝不豫。秋七月辛亥……癸亥,帝崩于钓鱼山。”竟然对蒙哥死因未作交代。

 

第一种说法就是蒙哥被钓鱼城守军炮石击中而致死。持有这种观点的是无名氏的《钓鱼城记》(万历《合州志》卷1),说蒙哥“为炮风所震,因成疾”,最终导致不治而亡。刘译华、冯尔康编著的《中国古代史》及邱树森著的《元朝史话》均采纳此种观点。《神雕侠侣》显然也采取了这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流传较广,因为水土不服,蒙哥得了赤痢,加上军中霍乱、瘟疫盛行,病毒肆虐,无药可治。持有这种观点的是《史集》,作者是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是一个具有犹太血统的西亚人。《续资治通鉴》也采纳了这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是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提出的,蒙哥为钓鱼城守军流矢射中而死。叙利亚阿部耳法剌底编著的《世界史节本》接受了这种说法,钓鱼山忠义祠内的《新建二公祠堂记》石碑碑文也说蒙哥是“中飞矢而死”。

 

有趣的是,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则综合了二、三说法,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说:“蒙古军因军中痢疾盛行,死伤极多,蒙哥汗又为宋军的飞矢射中身死。”

 

第四种说法见《古今纪要逸编》,作者黄震,他认为蒙哥久攻不下钓鱼城,羞怒交加,急火攻心,一怒而亡。

 

第五种说法见《海屯纪年》,说蒙哥乘战船临江督战,为宋军水鬼扎破船底淹死……

 

而我则提出了第六种可能:毒死说。蒙古人为了争夺汗位也不择手段,窝阔台毒死了亲弟弟拖雷、拔都毒死了堂弟贵由,虽然两案都是传闻,未经证实,但不会无缘无故空穴来风。从蒙哥防备忽必烈和忽必烈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来看,这兄弟仨关系貌合神离,蒙哥被人下毒而亡,并非全无可能,当然凶手是谁,也可以大胆猜想一下:

 

由于进军不利,蒙哥曾召唤忽必烈替代东路军主帅塔察儿,125811月,忽必烈自开平起行,次年2月汇聚大军于邢州。等到忽必烈抵达淮河的时候,已经传来了蒙哥的死讯。忽必烈在三军祭奠蒙哥后,继续南下渡江攻击鄂州,试图以灭宋军功竞争大汗之位。后来听说阿里不哥在和林老家诸多宗室的支持下准备登基,其中包括蒙哥的遗孀忽都灰皇后,这才惊慌失措,匆匆与南宋签署了停战协议,带兵北返和幼弟争夺大汗之位。

 

这么看来,忽必烈下毒的可能性很大,确实存在这种可能。

 

当然,蒙哥具体死因已经不重要了,钓鱼城之战击毙了蒙哥大汗,不仅拯救了南宋,而且让蒙古的第三次西征被迫停下了脚步,中西欧、非洲得到保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四年汗位争夺战,以及海都在帝国西北的反叛,都让蒙古帝国继任者焦头烂额无暇南下,南宋得以苟延残喘再保社稷20年。

 

等到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继承汗位,蒙古再次南侵大宋,已经是8年后的1267年,这一次,蒙古选择了襄阳作为突破口,也就是下一回的“襄阳之战”。(小说中介绍说蒙古军再攻襄阳是“宋度宗咸淳9年”,即公元1273年,正是襄阳城破之年,反推出郭靖享年72岁,算是高寿了)

 

而对于钓鱼城,蒙古军已经不敢再行尝试,直到临安陷落3年后的1279年,钓鱼城的守军才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无奈投降元朝,英勇顽强的钓鱼城军民和厓山流亡政权一起,昂着骄傲的头颅进行了悲壮而完美的历史谢幕。

 -----------------------节选自《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增订版)》

 

#说金庸#-------大汗丧命:钓鱼城改变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