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具有诊断容易、治疗困难的特点。咪唑斯汀是一种苯丙咪唑类衍生物,是一个长效、强效、特异选择性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广泛用于慢性荨麻疹。卢帕他定是近年来在国内推广使用的一种新型抗组胺药,除了具有抑制H1受体的作用外,体外实验显示其还有抑制PAF受体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多重作用,可在炎症发生的不同环节抑制过敏反应,对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侯贻魁等自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分别用卢帕他定和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卢帕他定和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侯贻魁 夏继宁 钟梅 汪乐 李松 张玲 作者单位:安顺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侯贻魁、钟梅、汪乐、李松);嘉兴市中医院皮肤科(夏继宁);关岭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张玲)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10.015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0):754-755 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贵州安顺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治疗1组63例,口服卢帕他定,每次10 mg,每天1次;治疗2组62例,口服咪唑斯汀,每次10 mg,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开始治疗后第2、4、6周复诊,于第6周末停药,停药后记录患者情况,每2周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使用荨麻疹活动评分(U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判断疗效。 两组患者疗后2、4、6周,UAS评分逐渐下降,两组间各访视点UAS值及治疗前后UAS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疗程结束时,治疗1组与治疗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1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风团、瘙痒、对睡眠的影响等均明显减轻或消失,DLQI评分均明显下降。至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DLQI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65,P>0.05)。治疗1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8%,其中2例出现头痛,1例出现头晕、嗜睡,1例于第4周末肝丙氨酸转氨酶升至48 U/L;治疗2组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34,P>0.05)。 本研究显示,卢帕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与咪唑斯汀相当,临床上在治疗一些难治性荨麻疹时可以考虑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