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公开批评多次,韩雪发“微”怒斥携程,向公众道歉!

 恰恰365 2017-10-10

虽说国庆假期意味着今年所有节日的到此终结,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回忆一下....这个国庆期间被炒的沸沸扬扬的“携程‘坑’到100亿”的事件。

但是各位不用担心,这次因为“捆绑销售”话题而牵引出的大火不但招惹出携程辟谣,也招揽来了一位大咖的“参战”,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我感觉才是真正的热点吧,所以憋到今天才和大家把事情侃一侃。

破案升官,看你官居几品
广告
图片

其实对于大部分需要出行的人而言,“捆绑销售”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了。

每当咱们通过携程、艺龙、途牛这些第三方代理软件买车票机票、订酒店宾馆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最后自己付的钱比原来第一眼看到的标价贵那么几十几百块。

这时候仔细一点才会发现,系统怎么自动帮我附加了好多“打折券”、“优惠券”和“保险”,捆绑成了一个“套餐”,还恐吓地暗示你不买这个套餐咱们就不给你按时出票等等等等,到头来大部分赶时间或者心眼大的乘客门自然得把这些根本用不着的垃圾也给全买下来!

展开剩余71%

以下内容是我亲测截屏:

(这就是机票里面的住房优惠券,请注意这是收钱的... ...不过我一般直接回家也用不着在外面住啊,这也得我付,也太冤了吧...)

(这是高铁票,二等座还有辣么多张为什么我还要优先出票啊... ...)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的是,这些附加套餐都是可以取消的。但是如果碰到一个粗心大意或者着急要买票回家的人,手头一块,这几十块钱就算捐给软件了......

其实这个现象不算少见,我再随手打开一个同类的APP

(我明明还什么都没有点就自动帮我上了套餐)

(不要保险的时候还得被他恐吓也许订不上票)

但是说到今天这件事情的起因,就不得不提到那篇要命的公众号文章《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

其实每逢节假日,部分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绝壁会重复使用一些“旅行社骗钱”、“国庆期间出游人多”这类的灌水话题。好心提醒本来是件好事,就连咱们的央视也不止一次地严重批评过,但是这次为什么会刮起渲染大波呢?咱们还得从源头上讲起。

央视虽然连着好几次公开批评。但是大家心知肚明以后嘿嘿一笑,毕竟打人不打脸,打脸伤自尊嘛。于是挨骂就挨骂,我装作不知道不就可以了?

但这次几个公众号炒冷饭的功夫里居然直接跳起来指名道姓地打脸携程。

这一打脸的功夫,瞬间就让携程炸了毛。

“明明大家都是这么捞钱的,你非得抓着我的小辫子干啥玩意儿?!”

(央视是这么写的)

(这么写的)

(但是你们是这样写的)

现在不但指名道姓,还跳起来打我的巴掌,我能不跟你掐吗?

于是携程直接发了说明表示会对造谣者的相关法律责任保持追究。

说到底,这不过是个面子上的事情。我相信携程是没有胆量去落实“追究”的,毕竟第一个开头踩你的人,是央视啊。

其实我倒是觉得,如果这次携程能够乘着这篇公众号文章的热度,努力改变自身,去做行业中第一个“不做小聪明”的人,把附加条件里的默认选项调回零收费,让大众能够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套餐的话,也许反而是件好事。

可是携程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抛出了各种狡辩和推脱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这不就引火烧身了吗?

这不,就在携程发文狡辩的时候,咱们的背景极硬的国民级女神韩雪就带头声讨携程:

事情到了这一步,估计携程也就只剩下一地的鸡毛与无奈。

携程呐,你可长点心吧。作为一个服务机构,你又不是12306,还敢和顾客叫板,实在也太狂妄了吧!

(图片来自百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