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吗?这样做真的可以保障学生好好学习吗?当深入思考这两个问题,你会发现这场手机销毁大会既不合“法”,更不合“理”。1、销毁的是手机,更是老师的教育权威形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学校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小学阶段,教师是儿童的权威角色,儿童向教师学习知识与社会规范;在中学阶段,教育的权威形象开始动摇,但依然会参考教师的教导。在这场活动中,教师的粗暴处理彻底摧毁了他们在学生中的权威形象。 2、销毁手机,深刻影响学生处理问题方式中学阶段,正是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也就成为了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平台。学生在接受这次“教育”之后,他们会对社会与社会关系产生误解。有的学生会对社会充满恐惧,有的则会产生抗拒心理。老师们也表示,真的是黔驴技穷。 3、销毁手机,是教师中心论的复活。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逐渐从学校的教育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过渡,而学生开始拥有了教育主体的地位。正如韩作黎老先生说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共识。然而销毁手机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当今很多的老师甚至校长,依然采用以管代教的办法。说是教育,其实是为了方便管理。 4、销毁手机,是家长的呼声?被记者追问,校方竟然表示,家长对于销毁手机一事拍手称快。但愿不是真的,如果是,家长已经成为了践踏儿童尊严的帮凶,而不是助力儿童发展的盟友了。如果什么问题,都能用“销毁”的方式来解决,那我们不用办学校,搞教育了。我们的教育,是让学生成“人”,而不是让学生害怕“成人”。 文/刘勇赫(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亲子游戏大王”创办人) |
|
来自: 杨子uudel2yibd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