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球经济下的季播真人秀节目主体变迁浅析(二)

 alayavijnana 2017-10-11
收视中国

第601期


真人秀参与主体处于不断变迁过程中,阶段性参与主体特征表现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真人秀参与主体的不断变迁是市场的选择,也体现了媒体服务受众的本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是不变的旋律。


不同参与主体节目收视差异

参与主体变迁模式


考察不同参与主体真人秀收视情况,2017年上半年在71中心城市上星频道播出的真人秀节目中,共有26档收视超过了1%,其中有13档是综合真人秀,占总量的一半;素人真人秀有3档,仅占12%,明星真人秀有10档,占38%,可见,数量上综合真人秀占据优势。在收视排名靠前的真人秀节目中:明星真人秀占据绝对优势,TOP10中明星真人秀占据半壁江山,更是有3档节目进入了TOP5名单中,占据榜首位置的也是明星真人秀节目《奔跑吧》,收视水平明显高出其他节目。素人真人秀《中国诗词大会》收视仅次于《奔跑吧》,但素人真人秀整体表现较差。综合真人秀有4档进入了TOP10,位置相对靠后。总体而言,在收视市场明星真人秀仍然是引领节目收视的主体。


直播收视体现了节目的竞争力,如果说直播收视受到收视习惯的影响,那么时移收视则反映了观众的主动选择行为,是衡量节目质量的另一块试金石。在CSM15测量仪城市,节目时移收视与直播收视的对比数据中,明星真人秀时移收视于直播收视之比明显高于素人真人秀,《奔跑吧》时移与直播收视比更是超过50%。即使明星真人秀和素人真人秀直播收视水平相当,明星真人秀时移收视也明显高于素人真人秀,这也从侧面也显示出了明星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在星素结合的综合真人秀中,《欢乐喜剧人》和《欢乐中国人》直播收视相当,但时移与直播收视比差异较大,这也反映出题材、内容以及明星选择的不同,对最终收视表现均有可能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总体而言,有明星参与的真人秀在时移收视中更占优势。

节目参与主体变迁模式及效果

风靡全球的热门电视真人秀《老大哥》自1999年在荷兰问世以来,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几十种不同版本,老大哥除了常规素人版本外还有名人老大哥、青少年版、全明星版,Secret Story(秘密故事)等版本,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观看需求。


在国内,真人秀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参与主体变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参与主体由明星向星素结合和素人变迁,二是参与主体由素人向综合和明星变迁。


在参与主体由明星向素人变迁方面,目前,在市场上这类节目还很少,2014年湖北卫视推出的明星真人恋爱秀《如果爱》, 2015年浙江卫视打造的全素人恋爱节目《牵手爱情村》可以看作是其素人版,但由于各种原因《牵手爱情村》没有推出后续。当前市场上在明星真人秀中添加素人元素是常见的手法,如《爸爸去哪儿4》变成了“三组+三组”模式,除了蔡国庆、田亮、沙溢等明星父子外,还增加了“素人萌娃”阿拉蕾、李亦航等,《我们相爱吧爱有天意》除了三对明星CP 外还增加了两对素人CP等。


以《我们相爱吧》收视实践为例,第3季增加了素人元素后,其收视相比第2季明显下降,但观众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从微博电视指数数据观察,微博提及人数和次数并没有因为素人CP元素的加入而降低,人均提及次数反而有增加,但微博的阅读量有较为明显的下滑。收视水平的下降和微博阅读量的下滑,说明在节目增加了素人因素后,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虽然收视下降的重要因素可能是播出时段由21:00档调整至22:00档,但节目违和的“星素结合”更让观众吐槽,无法让观众得到共鸣,很难让观众“相爱”。


参与主体由素人向综合和明星变迁方面,歌唱类节目经历了素人向明星变迁的多个阶段。早期的真人秀中,素人歌唱类占据主流,《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也被称为草根选秀1.0时代,毒蛇评委也成为一时大众热议的话题;随着《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星素综合真人秀热播,评委被冠以导师;《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等将明星导师回归歌手身份,歌唱类节目演化到明星真人秀的2.0时代;当下《我想和你唱》《天籁之战》等明星和素人同为主角、同台竞技,让歌唱类真人秀跨入了新的时代。


明星出道前是素人,素人有了粉丝逐渐成了明星,素人和明星的身份标签在发展中变化。在真人秀节目体系中,近两年兴起了一种“养成”类真人秀,不再单纯依靠“偶像”带来经济效益,更看重的是偶像背后的产业链价值。《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天生是优我》等一批养成类真人秀,为素人向明星变迁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素人和明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粉丝量上,微博互动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粉丝量,观察今年浙江卫视播出的《天生是优我》微博数据,在节目的最后几期,无论阅读次数还是提及次数相比前半程均有明显下降,从侧面反映出这种过度消耗粉丝的“养成”产业链建立之艰难,因为这类节目容易陷入没有明星只有秀的怪圈中,素人养成明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节目参与主体变迁原因探讨


真人秀发展的十多年间,参与主体由最初的素人至当下的明星不断变迁,那么导致参与主体在“素人-综合-明星-综合”间的周期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下文笔者试图从“受众、播出平台、制作机构、管理部门”四个市场主体方面探讨真人秀参与主体变迁的可能因素。


受众端:自主意识觉醒,欣赏水平提升

节目的传播对象是观众,观众是节目的受众基础,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变化是节目主体变迁的重要因素。在电视发展初期,由于电视设备的普及程度较低以及节目内容的匮乏,《霍元甲》《渴望》等剧目曾经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电视节目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观众收视以被动收视为主;随着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电视频道有线覆盖,观众能收看到的节目内容大幅提升,观众欣赏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观众收视自主意识开始觉醒,数字频道应运而生;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节目内容不仅限于电视播出,同时移动互联的到来和智能设备的兴起,OTT设备和智能机顶盒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为观众自主收视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持,观众主动收视的意识彻底觉醒,各种视频内容触手可及,观众收视行为进一步碎片化,作为节目收视中重要版块的真人秀节目,适应观众收视行为的变化而调整参与主体变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平台端:频道竞争激烈,保持竞争优势

对播出平台来讲,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侵蚀着电视的收视阵地,压缩着电视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电视频道从最初只能收到几个频道,到现在可以收到上百个频道甚至更多,各个频道全天候竞争。播出平台面临内交外困的激烈竞争困境,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需要生产差异化、有竞争力的电视产品,真人秀节目强大的市场潜力是各个频道重金打造的拳头产品,进行参与主体合理化调整是播出平台必然选择。


制作端:市场经济原则,物美也要价廉

从制作单位考量,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生产市场接受的视频产品获得利润就必须要考量成本,在当下明星真人秀成为市场主流的背景下,明星片酬不断推高,如何平衡明星片酬、制作成本和市场回报就成为制作单位的必修课。参与主体的变迁也是制作单位深入市场调研后的理性选择,市场经济下,物美也要价廉。


管理端:满足大众需求,引导舆论导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部门秉承舆论导向的宏观引导。近年来“限娱”一直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行调控和管理的主要方向,通过限制数量、播出时段、备案制等手段对娱乐节目进行限制和管理。近两年来,随着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对真人秀和明星类节目的调控也进一步加强。今年六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以后,《极限挑战》《来吧兄弟》《挑战者联盟》等全明星阵容综艺节目纷纷由原先的21:00档推迟至22:00档,总局节目政策对参与主体变迁具有指挥棒作用。


综上所述,真人秀参与主体处于不断变迁过程中,阶段性参与主体特征表现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真人秀参与主体的不断变迁是市场的选择,也体现了媒体服务受众的本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是不变的旋律。



[1] 2003-2008采用35中心城市数据,2009年-2017年使用71中心城市数据。

估算收视总量=某参与主体收视率*节目数量

[2] 时移/直播%采用的是CSM15时移城市2017年上半年数据。

[3] 英文coupling的缩写,结对的意思,源自日本动漫影视创作圈。

[4] 收视数据截止于2017年8月19日,微博数据截止到2017年9月1日。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