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子牙《六韬 文韬 赏罚第十一》

 HNYZL 2017-10-11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劝:鼓励,劝勉),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阴化:潜移默化)矣。夫诚畅(畅:通畅,畅达)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姜子牙《六韬  文韬  赏罚第十一》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奖赏是用来鼓励人的,惩罚是用来警诫人的,我想用奖赏一人来鼓励百人,惩罚一人以警诫大众,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道:“奖赏贵在守信,惩罚贵在必行。奖赏守信,惩罚必行,是人们耳朵能听到、眼睛能看见的。即使是没有听到和看见,也都会因此而潜移默化”。诚信能够畅达于天地之间,上通于神明,更何况是对人呢?”

姜子牙《六韬  文韬  赏罚第十一》


麦春华按:“赏为劝善,罚为示惩”赏一可以劝百,罚一可以惩众。但赏罚贵在言出必行,更要做到“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

商鞅变法之初,变法令下达后,通常无人响应,商鞅便将三丈大木放在国都南门,出告示告诉民众,凡是有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的赏黄金十两,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黄金五十两,有一位民众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应募,把木头搬到了北门,立即获得五十两黄金,商鞅从此方能取信于民,有什么命令下达,民众官吏都能积极响应。当时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商鞅在秦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

岳飞以治军严格著称于世,岳家军的战斗力连敌人金兀术都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私拿民众财物……斩!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从不骚扰民众,有曾士兵因为私自拿民众的一根麻绳绑草鞋而被岳飞斩杀,其子岳云因为训练是马失前蹄而违反军纪被施以鞭刑,有军士去买材,樵夫听说是岳家军买材,便主动少了两文钱,军士坚决不从说“您这是在用两文钱买我的这条命啊!”,因为岳家军对民众的秋毫无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当然岳飞治军并非只知道施以严刑峻法,岳飞平时与将士同甘苦;待人以恩,常与士卒最低级的人一起吃饭。士卒有伤病,岳飞会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岳飞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岳飞必定厚加抚恤。官兵莫不以父亲兄弟之情戴岳飞,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了。

所以只有言出必行,一言九鼎,以这样的诚信畅达天下,则自然可以通于神明、诚感民众。如若赏罚不善,则必然政令不行,国危民乱了。

姜子牙《六韬  文韬  赏罚第十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