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家风故事】一个革命家庭的家风家教故事

 我的书海601 2017-10-11

原标题:【讲述家风故事】一个革命家庭的家风家教故事

□梁勇

我家的家风是由我的姥爷和爷爷建立,并通过我的父辈和我这辈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永葆革命精神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我的姥爷在解放翼城的战斗中,所在营部被敌人援军围困,粮食补给线被切断,形势危急。司务长出身的姥爷,受命带领两名战士,突围下山,到附近乡村买粮食。不料,在返程中被敌人发现,两名战士都牺牲了。姥爷硬是屏住呼吸,护住150公斤粮食,没被搜山的敌人发现。敌人撤走后,姥爷把粮食分成两份,趁着夜色来回搬腾,终于安全回到部队。在百万雄师渡江战役中,姥爷乘坐的木船被打烂,不习水的姥爷一手持枪,一手抓住漂到身边的木船桅杆,边蹬水,边战斗。后来,姥爷成了一名副师级干部。

我的爷爷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参加革命后成为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留在我省临汾,成了一名地方干部。

受爷爷和姥爷的影响,我父亲十六七岁就参军入伍,分配在北京卫戍区,从事机要工作,他的保密意识很强,从没对任何人说过他干的具体工作。由于表现出色,父亲曾受到过毛主席和朱德、贺龙、陈毅等元帅的接见,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相片。

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保家卫国的教育。别看我今年都四十多岁了,可如果国家需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投身战场。我的儿子跟我一样,平时好好读书,课余爱看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书籍。

孝顺长辈关爱老人

孝敬父母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奶奶在世时,父母经常带我们姊妹三个去临汾看望他们。

那时,去临汾的山路很难走,往往是早上6点从阳城出发,一直到下午3点多才能到达临汾。我们姊妹几个都晕车,一路上非常难受。爷爷年老耳背,父亲和爷爷说话时,总是端坐在爷爷身边,靠近爷爷的耳朵,慢慢地大声说话。奶奶患病,常年卧床,母亲经常给奶奶拆洗被褥,保持卫生。

每次我们全家去临汾后,爷爷奶奶都非常高兴。而我却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我们却分别两地?直到我成年后,父亲才告诉我,爷爷很小就离开家乡,从事革命工作,以至于老爷爷、老奶奶去世时,他都不在身边,这一直是他的遗憾。所以,爷爷有个心愿,他退休后就回阳城生活,就是为了多陪伴他的双亲。正是由于受爷爷的影响,我父亲毅然从临汾调回阳城县工作,以代爷爷完成心愿。

以前忙于工作,总以为和父母住在一起,让老人好衣好食就是孝顺。所以,每次父亲说想去外面转转,我总是说单位工作忙,等闲了再去。结果,父亲因患肝硬化,于3年前离开了我们,我这才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所以,如今我的工作也稳定些了,就经常抽时间,全家人和母亲一起出门游玩,让母亲帮着了却父亲的心愿。

勤俭持家心怀感恩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和姐姐妹妹,只有勤劳节俭日子才能过得好,安逸享乐将一事无成。父母穿旧了的衣服,用破了的床单、被套,母亲总是缝缝补补后继续用,说扔了可惜。头一天吃不完的饭菜,第二天接着吃……

我对父母说,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穿的吃的都不缺,该是享受的时候了,不要过于节约。但他们仍然很节俭,这样的好习惯不仅影响了我们姊妹三个,也让我们的下一代受益。我的儿子从小不乱花钱,放学路上经常会捡些废旧的空饮料瓶子,收集起来免费送给收破烂的老爷爷。

感恩,使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起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我们要感恩的不仅是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事,还有更多曾经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一切,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

关爱邻里扶贫助困

父母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们,和邻居要和睦相处,如果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那就给自己和他人都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成家多年来,我谨记父母的教导,和邻居互相尊重,互相关心,聊起天来有说不完的家事,十分开心。

受父母的影响,我和妻子也经常扶贫助困,不管是单位的帮扶,还是同事同学转发来的轻松筹,我们都踊跃解囊,少则三五十,多则一二百,平均一年要捐出去几千块钱。

成长在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最大的荣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