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为什么会“罢工”?

 风临酒把2 2017-10-11

红楼梦隐写的是明末的历史,用的是以家寓国的手法,以贾家来影射明朝皇宫,甚至整个大明,作者对魏忠贤格外偏爱,而用人见人爱的凤姐来影射他,这一点非常有趣,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政治观点呢?这自然是与魏忠贤真正的人格魅力有关系,看来作者对魏忠贤的历史相当了解,可惜的是老魏被可恶的“东林党”人抹黑到了极致,以至于我们后人真的以为他是个罪大恶极之人。

历史上真实的魏忠贤相当有才干,他的一系列举措让大明有了复兴的希望,让国家逐步走入了正轨,这是非常难得的。自从魏忠贤主持辽事至天启后期,明军东西策应,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复疆数百里,招集流民,屯垦土地,使后金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形势一片大好。天启皇帝在上谕中说:“据奏,内臣抚镇,越数百里,阅城略地,所议招集饥民,安插屯种,渐复疆土,功劳可嘉。厂臣魏忠贤,体国赤心,筹边壮志,鼓忠义以励镇守,捐资财而济军需,致令将士协和,兵威丕振。数载逋逃之寇,已受天诛;三韩榛莽之臣,尽出人力。今将有破格之典,以酬非常之勋。”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足见魏大人的雄才大略!

除了对外的政策取得硕果累累以外,魏忠贤执掌的东厂屡破经济大案,狠狠打击了一批蛀虫,为国家挽回了不少经济和信誉的损失,例如他主持破获的“铸币案”。明朝自从嘉靖朝重铸铜钱以来,规定成分为铜六铅四,每枚制钱重一钱二分。而泰昌、天启初年东林党把持南京铸币司以后,制钱的质量每况愈下,到天启二年,南京铸造的铜钱已经下降到了铜三铅七,重八分,比民间私铸钱的质量还差,到了天启三年,南京新出炉的一批铜钱竟然已经是铜一铅九,重量也破天荒降低到了四分一枚。贪官们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而苏州等地的百姓则自发兴起了抵制天启铜钱的运动,风潮长达八个月之久,给国家信誉和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东林党”人抹黑说大明亡国是魏忠贤的阉党的一系列胡作非为造成的,非说是他把大明的国库掏空的,然而事实是这样吗?天启皇帝死时给崇祯留什么“烂摊子”呢?紫禁城的三大殿修好了,明军打了两个大胜仗,领土逐步收复。要钱也有啊——480万辽饷、米180万,另发内帑120万、铠甲40万具,红夷大炮10门,其他弓箭军械无数。后来大明亡国,是崇祯自己用错人了,怨不得哥哥,更怪不得魏忠贤,这样丰厚的国库与崇祯上台不到一年就征不到足够的军饷开成了鲜明的对比。

《红楼梦》的作者对魏忠贤是非常推崇的,尽可能地在王熙凤的身上进行展示,然而毕竟贾家与大明皇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书中有很多是无法合理地表现的,所以也只好忍痛割爱了。其实魏忠贤身上还是有不少问题的,这也很正常,人无完人,官做得那么大有劣迹是很难免的,但似乎曹雪芹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甚至有意思进行了回避,在我刚刚发现的《红楼梦》新钞本中的第六十七回回前有这样一条批语非常说明问题:

【近日雪芹润色二尤故事觉不甚紧要,兴致大减。托刘兄及女弟子代为描摹本回,阅之颇觉草草,存留难定。】

这条批语的内容相当奇怪,曹雪芹居然对二尤的故事感觉不甚要紧,这是怎么回事呢?以至于他“兴致大减”,最后居然托刘兄和女弟子代为创作,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个刘兄自然是个谜,但我个人大胆推测也许他就是脂砚斋或者是芹溪!女弟子是怎么回事就不好推测了,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确定《红楼梦》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有一个创作团队。然而批书人认为二尤的故事由于曹雪芹的拒绝参与而显得非常潦草,说明雪芹不是觉得二尤的故事“不甚要紧”,而是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二尤的故事隐写的是魏忠贤的劣迹!是什么样的劣迹呢?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我刚刚出版的系列丛书《红楼梦断三百年》的第四册中进行了详细解读,应该隐写的是魏忠贤与客氏当年残害天启皇帝的妃子的历史!

一直以来,这段历史被认为是魏忠贤最为不光彩的地方,在明末清初的《天雨花》里控诉了魏忠贤的诸多罪恶,大家注意一下红字的部分:

他本市井之亡赖,中年净体入宫门。

自从今上登基后,逢迎上意得君心。

图谋东厂司礼监,谋杀王安老内臣,

私通乳媪连一党,复生人道乱宫廷。

开演内操怀异志,皇子初生被震惊,

裕妃有喜刚封号,矫旨宫中赐自经。

昭阳方见流虹庆,下胎一药堕前程。

走马上前多傲慢,杀害忠良无数人!

奇刑酷法追赃拷,矫行驾贴目无君。

高攀龙自尽投池死,周顺昌首禁牢门;

杨连谏本方才上,顿时矫召就来擒,

土囊压首丁贯耳,惨害忠良御史臣。

正人君子多害尽,杀了东林五百人!

边廷奏捷功归己,荫封奖赏滥邀恩。

庙堂之上皆乳臭,生祠造得遍乾坤。

雕龙镂凤伤民力,靡费钱粮当土尘。

自从逆官居东厂,总来鸡犬不安宁。

滔天万恶奸刁贼,古今无此贼权臣!

  这是那时的人总结的魏忠贤的罪过,实际上大多数在《红楼梦》中没有体现出来,或者也仅轻描淡写地体现了一点点,其中关于魏忠贤与客氏残害天启皇帝的妃子之事充分地展现在了二尤的身上,让人奇怪的这部分故事曹雪芹拒绝参与创作,还找了一些非常勉强的借口,这一点非常令人深思!说明他拒绝丑化魏忠贤,甚至努力避免提他的不光彩的历史,说明曹雪芹对老魏还是非常肯定的,甚至很崇敬,于是出现了曹雪芹“罢工”之事,结果创作团队只好让一些水平不高的“女弟子”进行创作。也正因为缺少雪芹的参与,所以二尤的故事被处理得很不堪,直到雪芹死的时候都没有对此进行加工,以至于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的文字相当错乱,这样的错乱一直是这个谜,然而我却可以很轻松地解释清楚,这更让我们对雪芹的历史观和政治理念非常奇怪!

想要购买我刚刚公布的《红楼梦》新钞本和我写的《红楼梦断三百年》,

第一种购买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