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中毒事故 3人死亡 有限空间事故预防这些要点,你都掌握了吗?

 CBYQ 2017-10-11



有限空间

安      全

事故链接

北京市顺义区的花马沟应急污水处理站在9月29日傍晚发生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初步认定责任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环能。10月3日,北京环能收到顺义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告知书。

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呈季节性特点,4月至10月份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14项有限空间安全措施


01

作业前先对有限空间采取通风措施,对氧气、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气体、可爆粉尘)、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及二次检测,其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02


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03


作业前对出入口进行检查,保持出入口畅通,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设备、工具和通讯器材等进行使用前的检查(检测)。


04

作业前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有限空间的通路;应断开或盲板隔离与其相连的附属管道;封闭作业区域并摆放相关安全警示标志。


05

作业过程应采取通风措施,并对有限空间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当通风设备停机、有限空间内含氧浓度低于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限制时,须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撤离作业现场。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的,再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再次进行通风、检测,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进入。


06

作业过程应采取通风措施,并对有限空间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当通风设备停机、有限空间内含氧浓度低于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限制时,须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撤离作业现场。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的,再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再次进行通风、检测,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进入。


07

作业场所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对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场所,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08


作业场所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对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场所,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09

作业场所存在灼烫、高温等危害的,必须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冷却后,检测作业空间内的温度达到工作标准,方能进入作业。

作业场所存在灼烫、高温等危害的,必须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冷却后,检测作业空间内的温度达到工作标准,方能进入作业。


10

作业场所存在灼烫、高温等危害的,必须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冷却后,检测作业空间内的温度达到工作标准,方能进入作业。


11

作业区内应设置监护人员,保证作业人员供氧量的充足及通讯设施(或人员紧急呼叫)的畅通,在内作业的人员必须遵守标准规定的作业时间。

12

存在毒性、窒息性气体的作业场所,采用通风措施后仍需较长时间作业的,在30分钟之内的作业可佩戴正确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或选择适合的滤毒罐;超出30分钟的作业,须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根据作业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使用。

13

监护者在有限空间外全过程持续监护、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实时掌握监测数据、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发现异常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监护者应劝阻任何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14

作业完成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监护人员应清点作业人员及设备数量,在确认有限空间内无作业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并撤离现场。


防止有限空间事故的

4个管理要点

一是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

二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三是做好作业前的危险性评估,做好应急准备;

四是严格执行票证制度,做好清洗和置换、通风、检测、作业的各个环节工作,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