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洋君 来源:北洋之家(ID: bypm2016) “我这套浦东的房子280平,是我23岁的儿子送给我的。你们的儿子会买房子给你们住吗?他可能还指望你吧?” 一位上海的单亲妈妈自豪地说。 这位妈妈可不是什么富豪,她曾是上海铜厂普通的女工,有着三次失败的婚姻,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 甚至,她跟孩子穷到靠捡垃圾度日。 而这位单身母亲艰难又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她在困境中摸索出的教育方法,值得每一位中国父母好好看看! 01 她是唯一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 照片中的女子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她的名字叫沙拉·伊麦斯,虽然长着外国人的面孔,却是一个上海生、上海长的中国人。 孩子还小的时候,她跟所有的中国妈妈一样,把所有的苦都吞进自己肚子里,把所有的累都抗在自己肩膀上。 艰难中,她缘何带着三个孩子,远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 犹太邻居骂她的孩子废物给她怎样的启发? 两个儿子,又是如何?被她培养成了亿万富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上海的犹太后裔——沙拉的故事! 童年的沙拉和父亲 沙拉有一个并不十分幸福的童年,父亲老伊麦斯原本是个犹太商人,1939年由于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辗转流亡到了上海。 1950年,沙拉出生在上海的家里,在沙拉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抛弃了她和父亲,而父亲在她12岁时就去世了…… 少女时期的沙拉 1967年,身为犹太后裔的她没逃过劫难。 红卫兵不仅把沙拉赶出了家,还剪了她天生鬈曲的头发。 由于“文革”,沙拉只读到初一就辍学了。 对于无依无靠的少女沙拉来说,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结婚,她匆匆把自己嫁了出去。 两次失败的婚姻,没有给她任何幸福,却给了她两个宝贝儿子。 1971年,沙拉进了上海铜厂,成了一名靠体力吃饭的女工。 成为了工人,她非常地开心,因为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 1985年仍在上海铜厂工作,沙拉的工作证 一直到1985年,34岁的沙拉仍然是上海铜厂一名普通的女工。 就在这一年,沙拉突然接到上海公安局给她的通知,她终于被获准出国! 到父亲的故土看看,是她多少年来,心里一直期盼的。 可那时中以还未建交,她只好暂时放弃了想法。 1992年1月24日,中以正式建交。 沙拉非常兴奋,作为犹太后裔,沙拉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申请回以色列了。 02 如果连战争就经历过了 孩子们,你们还怕什么? 1992年,当沙拉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三个孩子都还暂时留在中国。 沙拉说:“我是中国第一个返回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应该也是最后一个。” 其他犹太人或早就离开了中国,或在这片土地上长眠。 当她终于踏上父亲魂牵梦绕、却再也没有回去的故土,却发现这里,远不如90年代的上海繁华,而且还处在一片战乱中。 初到以色列时,总理拉宾还亲切接见了沙拉。半年后,拉宾就遇刺了! 初到以色列,完全没有沙拉预想的顺利。 她本以为以色列的移民局会把他们安排到海法等大城市,没想到被安排到临近黎巴嫩的边陲小镇。 沙拉说:“我记得拉宾总理跟我亲切握手时问我你有什么困难吗?” 我回答说:我什么困难都没有,因为我有一双手,所有的困难在手里都能解决! 可生活的艰难远远超出她初到以色列时的乐观。 1993年5月,她终于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但让沙拉没想到的是,孩子们来到以色列的当晚,就遭遇了生死考验: “我跟孩子们刚刚下车,就听见身后一声巨响,我奔过去,发现一个人被炸得七零八落,至今回想起这个场面都心有余悸!” 作为中以建交后第一个移民以色列的家庭,沙拉和三个孩子还上了报纸 初到充满战乱中的以色列,沙拉和孩子们为了躲避炮火的袭击,不得不经常住防空洞。 在防空洞里,沙拉就给两个儿子一人一副扑克牌,她鼓励儿子主动跟以色列的孩子交朋友,她告诉两个儿子: 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游戏是最好的老师。 沙拉14岁的儿子以华、13岁的儿子杰瑞在防空洞里 从繁华的大上海,到战火纷飞的异国小镇,这对连语言都不通的孩子们,不仅是生活上的巨大落差,更是心理上的挑战。 可沙拉鼓励孩子们:如果我们连战争都不怕,将来,还有什么能让你感到害怕! 或许也正是沙拉和孩子们对战争的乐观,让这一家人在面对日后更艰难的生活时,也从未懦弱和退缩。 03 儿子被犹太邻居骂:废物! 我竟是个不称职的母亲 ![]() 两个哥哥抱着三岁的妹妹 虽然带着孩子来到了以色列生活,可是沙拉还是像在国内一样,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依旧做着大包大揽中国式妈妈。 可最让沙拉焦虑的,是三个孩子的教育问题。 她必须要挣到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因为语言不通,沙拉只能到中餐馆打工。 怎么才能赚到钱呢? 她突然想到了上海美味的小吃 —— 春卷。 沙拉说,整整用了4斤面粉,才终于打出了第一张春卷皮。 而当第一个春卷做出来时,沙拉一个人抱头痛哭,她终于可以靠自己挣钱了! ![]() 每天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就来春卷摊,沙拉就不再营业,而是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 一次被邻居的当面训斥,让沙拉彻底蒙了! 一天下午,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沙拉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她的儿子: “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邻居转过头训斥沙拉: “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 本就为生活、为三个孩子疲于奔命的沙拉,听到别人说自己是不称职的母亲,委屈、愤怒和泪水喷涌而出...... 她擦干泪安慰儿子们:“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可是儿子们却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们试着去照顾你和妹妹吧……” 第二天放学后,大儿子开始帮忙洗菜切菜,二儿子帮着做春卷皮。 甚至两个儿子还把春卷带到班里去卖,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 沙拉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 04 特别狠心 才能特别爱 ![]() 邻居太太告诉沙拉,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 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她听取了邻居太太的意见,终于开始狠下心来,吃饭、洗衣都要收取费用。 她还鼓励两个儿子去市场上卖春卷。 刚开始两个孩子都不太愿意去,她就用做一个春卷给1毛,卖一个春卷给2毛激励他们。 ![]() 二儿子杰瑞在以色列的市场上摆摊 二儿子杰瑞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选择了去市场摆摊卖春卷,这个聪明的孩子,很快尝到了甜头,他不仅卖春卷,还把中国的风油精、清凉油卖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大儿子就更让沙拉惊喜了,他在学校举办“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讲座中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在上缴学校场地费用后,大儿子赚到了人生最多的一笔钱。 也许真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0多岁的以华和杰瑞,主动替母亲挑过了家庭的重担,他们小小的年级就明白了,什么是对家庭的责任…… ![]() 沙拉说,如果她在中国,如果她没有面临这么艰难的困境,或许她不会这样坚定地狠下心对孩子。 当家里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沙拉终于开了一家中国餐厅。 可这时,沙拉做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决定: 她竟然让一心想着赚钱二儿子放弃上学,去面包房当学徒。 ![]() 二儿子回忆说:“当时很想赚钱,每天做面包只休息几个小时,可是时间长了,他就问自己,难道我这一辈子就做面包了吗?” 终于有一天,他跟沙拉说:妈妈,我想上学,我想学习! 沙拉说:听到二儿子的话,我哭着说,儿子呀,我一直在等这一天! 沙拉说,她愿意等,如果她还像以前那样,天天在孩子耳边喊: 你要学习呀,你要用功呀,你要考上大学呀,孩子只会很反感。 而这次,沙拉选择了等待,让儿子自己在社会的历练中明白,上学是多么重要! 05 因为在餐厅打工 命运垂青了她的孩子 ![]() 很快,沙拉就把三个孩子都送回中国上学。 两个儿子很争气,老大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老二上了旅游专科学校。 沙拉拒绝为两个孩子付大学的学费,甚至还要求他们,将来必须送给她两把钥匙: 一把是车钥匙,一把是房子的钥匙。 就在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准备找工作时,沙拉竟然又做了一个“狠心”的决定:两个儿子回以色列服兵役。 ![]() 二儿子杰瑞刚刚回到以色列,沙拉就要求他到一家餐厅打工。 而那时,面临入伍也就两个月的时间。 杰瑞说:“母亲太狠心,连以色列的父母都不会要求孩子在服兵役前还打工。” 可也正是沙拉的坚持,让杰瑞获得了被命运垂青的机会。 一个下午,餐厅来了四位客人,杰瑞中国的面孔、流利的希伯来语和彬彬有礼、细致周到的服务引起了其中一位客人的注意。 听说杰瑞从中国上大学回来,马上要参军入伍,一位脸上长痣的客人就对旁边的朋友说:你记下这个孩子的身份证号码。 杰瑞后来才知道,他接待的这四位都是以色列的高级官员,跟他谈话的是以色列总理巴拉克,记录他身份证的是国防部长! ![]() 母亲督促杰瑞到餐馆打工,却遇到了改变了他一生命运的机会。 很快,杰瑞进入以色列国防部特种部队,退伍后又进入商贸部。 由于以色列生产钻石,后来杰瑞转行做钻石生意,很快成了资产过亿的成功商人。 大儿子因为在部队表现优异,退伍后成为一名官员,一直在以色列劳工部工作。 ![]() 沙拉与她的大儿子 后来大儿子弃政从商,现在是以色列一家企业驻香港的老总。 06 不被儿女所累 上电视、出书、演讲、做公益 我的人生我做主 ![]() 中餐馆开了两年后,沙拉决定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她为以色列政府多个部门无偿做翻译,并帮助了很多在以的华人。 2002年9月,著名的兄弟钻石公司决定任命她为驻中国地区的首席代表。 ![]() 沙拉说,咱们中国家庭,四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 还有父母为了给孩子买房子发愁,甚至为了给孩子找工作发愁。 她着急地说:“哎呀这是干嘛呢,应该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独立担当,从小就有赚钱和养活自己的意识。” ![]() 当你打着雨伞,孩子永远都是小鸡。当你让他多一些承担,他很快就能明白家庭责任的意义。 回到上海后,沙拉与一位上海教授结婚了。 如今,67岁的沙拉依然非常忙碌。 她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她才不会管他们家庭的事情。 ![]() 她根据自己的故事出版了两部图书,经常上电视,参加公益讲座。 她还经常到社区,到医院当义工。 ![]() 201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沙拉在上海捐赠雕塑《风雨同舟》,感恩上海人民对犹太难民的庇护。 ![]() 中国百姓最关注的医疗、教育和住房问题,沙拉都以自己的方式得到解决―― 把儿子培养成富翁, 让儿子给买豪宅, 让儿子给买汽车, 丰富自己的生活, 保持乐观,保养身体。 ![]() 无论是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还是上海升学路上的“牛蛙战争”,这些朋友圈的热文,都很让家长扎心。 很多中国父母在供儿女读二十多年书后,还要出钱给儿女结婚,给他们买房买车; 接下来还要面对婆媳矛盾,为照顾孙子外孙子继续操劳,而且,子女还不见得领情…… 看了这位单亲母亲的做法,你一定会觉得: 我们恨不得把一切都给了孩子,竟成了这世界上最愚蠢、最可怜的家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