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子牙《六韬 文韬 举贤第十》

 HNYZL 2017-10-12

姜子牙《六韬  文韬  举贤第十》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有很多朋党的人)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奸邪之徒,串通勾结,结党营私)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姜子牙《六韬  文韬  举贤第十》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公答道:“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这是只有举贤的之名,而无用贤之质。”

文王问道:“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寻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举荐进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排斥。这样邪恶之人就会串通勾结,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越来越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道:“应该如何举贤呢?”

太公答道:“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根据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实绩。选拔各类人才。考查其能力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麦春华按:都知道,得人才得天下的道理,但如何才能得到人才,很多人都不得要领,太公在此篇中谈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大多数人都以为,有很多人赞誉的人就是人才,而很少有人称道的人,则肯定不是人才,殊不知这一观点,反而使真正的人才远离,而那些奸邪结党的人反而因为有很多朋党而被作为人才举荐了上来。其结果自然是“国不免于危亡”比如王莽初时,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声望卓著。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却不曾想,他的这些被朝野看上去可比周公的好品德,其实不过只是他欺世盗名的表演,最后篡汉自立。本性立现。第二个问题是:举贤应该“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才是真正的正常的举贤之道:就是应该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提拔、选择、考核、监审,然后根据他的实际能力和专长,安排任用。通常的空降兵,反而不一定能发挥真正的作业。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姜太公自己以及诸葛亮等人,正是通过“空降”方式进入团队,并发挥了不得或缺的重要作用。

姜子牙《六韬  文韬  举贤第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