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语|【干货】辩论中常用的概念及要领

 子王册 2017-10-12

论证

 在我的视角里,我把一方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的过程,比如“因为女人要生孩子,男人不用承受分娩的痛苦,因此女人比男人更累”、“因为降低刑责年龄会降低犯罪率,所以应该废除死刑”“因为如果AI全面取代人类的工作,所以人们没有办法在工作中获得荣誉感和满足感,因此对人类来说是悲剧”等等这样的动作,称为论证。这也是辩论双方常做的工作。

按照黄执中的说法,论证要获得论证效力,有三种情形。


①诉诸逻辑,比如““因为女人要生孩子,男人不用承受分娩的痛苦,因此女人比男人更累”单纯从逻辑上就可以证明成功。

②诉诸实证,比如“因为降低刑责年龄会降低犯罪率,所以应该废除死刑”,可是废除死刑真的能降低犯罪率吗?听众听完会有疑惑,所以需要你进一步拿出证据来,证明在哪个那个国家,确实起到了这样的效果。这一类举证方式,就要比前者多一个步骤,才能让观众信服。

③诉诸情感,比如“因为如果AI全面取代人类的工作,所以人们没有办法在工作中获得荣誉感和满足感,因此对人类来说是悲剧。”

对于工作狂来说你说的这句话他会大为认同,但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他们会想荣誉感?能吃吗?因此你只能通过感情的渲染,场景的铺设,例子的堆砌才能够让一部分观众信服。因此这样的论证方式,在辩论赛中最好不要采取,要采取也只能在结辩的最后阶段采取,因为这种论证实在是太弱了。


黄执中的讲完了,下面说一下我的看法,其实一个论点要获得论证力,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和“然后呢?”


  “为什么”是指前提是否成立,比如“为什么降低刑责年龄会降低”,如果不回答这个,推论自然就没法成立。

  “所以呢”是指推论过程是否足够让人信服,比如“没有办法从工作中获得荣誉感又怎样?荣誉感能吃吗?”如果这个推论过程不够让人信服,亦不能取得证明力。

  其实,我刚才觉得三个例子,都可以用这个问题去追问,只不过,如果你直接去问“为什么女人要生孩子呀?”“分娩很累很疼?”“降低犯罪率很好吗?”你恐怕会被认为是个zz。

所以说,诉诸逻辑这一种表达最容易获得证明力,因为他所依托的东西最接近常识,诉诸实证次之,诉诸情感最难获得证明力。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证明力的获取、或者说如何让更多人信服你的观点,越依托大部分人的共识展开论述,效果也就越好,比如同样的一个意思,“降低刑责年龄可以降低犯罪率”和“降低刑责年龄可以更好的预防犯罪让社会上的罪恶更少”比起来,意思相同,但后者效果更好。所以说如何在表达上更精确更深入人心,往往是辩手在进阶过程中需要多多联系的。

反驳

按照黄执中和林正疆的说法。一个观点,“因为a,所以b”有且只有三种反驳方法。


1、“a不一定能得出b”,“降低刑责年龄不一定会降低犯罪率”

2、“非a也可以得出b”,“自由刑也会出现误判,如果因此要废除死刑的话是不是也要废除自由刑?”(自由刑是指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刑罚)

3、“a可以得出b,但是b并不重要”,“虽然人类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但是人类可以从工作当中解放出来去花时间欣赏艺术感受美。所以是喜剧”


  其中不是每一个论点用“非a也可以得出b”就能直接起到反驳效果,比如“引入鞭刑也可以降低犯罪率,所以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形式上遵照了“非a也可以得出b”但其实并没有起到反驳作用。但是在比较类辩题“啥和啥谁更重要”之类的辩题里面,会经常使用。比如辩题“治贫治愚何者更重要”,针对“贫困会代际传播(世代贫穷),所以治贫更重要”你可以反驳,“愚昧也可以代际传播(世代愚昧),所以二者比不出来。”

  其实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于为什么和所以呢这两个问题的变形。

 当然不是每个论证这三种反驳方式都能到作用,比如你不能说“男人也能生孩子,所以这一点比不出啦。”

好文推荐

华语|【辩词】2013年武大金秋半决赛双方盘问

华语|【干货】辩论场上的五层信息削弱

华语|【干货】为什么奥瑞冈制度是一种更好的辩论赛制

素材:王旭东

排版:李佳婧

审核:李玥、刘舒煜、王钰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