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画名家,西北美术的代表——杨晓阳!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接触好的人,好的思想,做对的事情!

杨晓阳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生,陕西人,1979年考入西安美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

主要学著有《告别过去——杨晓阳作品集》、《速写教程》等,主编《西安美院五十年校庆作品集》、《西安美院中青年素描集》、《西安美院五十年论文集》。

画家杨晓阳在作画

人物介绍

1958年,生于陕西。他的曾祖父是西安有名的老中医,博通经史。他的父亲杨建果是美术教师、“陕西英才”,他的母亲从事文物工作,教书育人。在古都长安的传统文化氛围和家学渊源的熏陶下,杨晓阳从小显露出艺术天赋,他爱读文史经典特别是《老子》,这种文化修养为他日后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埋下了种子。

1979年,考入西安美院国画系。

1983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

1986年,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

1993年,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同年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

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国家“三五”人才。

2003年,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专访;国画《沸腾的黄土地》获西德纽纶堡“第四届国际素描杰作三年展优胜奖。

2010年,以个人名义为青海省玉树(7.1级)地震灾区捐款10万人民币,做为赈灾款。

2012年,把自己收藏的彩陶捐赠国家。

2016年,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艺术特色

杨晓阳受过西安美术学院写实绘画的严格系统训练,熟练地掌握了中西融合的素描造型和笔墨技法,一方面保留着以他的老师刘文西为代表的陕西“黄土画派”的质朴本色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又摆脱了“文革”时期那种美化现实的甜俗画风,更加贴近原生态的生活真实,也符合画家本人豪放不羁而又含蓄内敛的性格。

他的绘画风格苍劲浑厚,整体性强,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总是在不断地探索新的风格,寻求变化和突破。他尤其擅长人物画,其作品以多人物、多个性,体现出他对画面角度的把握和对艺术的追求。从现实到浪漫,画面往往完全打破时空界限,不拘一格;色彩上追求瑰丽和辉煌,用写实手法表现浪漫题材,展示出晓阳先生广博的文史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在其作品《黄河艄公》(1983)和主题画《黄河的歌》(1983)中,绘画题材与人物形象都来源于他亲身体验的黄河船工的真实生活。

《黄河艄公》造型粗犷,如同铁铸一般,笔墨奔放,力度和动感非常强烈。《黄河的歌》山河壮阔,雾气迷,在船上静静聆听唢呐吹奏的陕西老少农民的造型严谨、细腻而逼真,群像组合错落有致,画家以浓重水墨渲染的明暗光影增加了空间深度,也烘托出人物沉浸在唢呐声中的深邃情感。

在艺术追求上,他提出了“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三大构想,而大写意是重中之重,此后他陆续在各种报刊上一论再论以至十论“大写意”,其理论在中国美术界影响也很大,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之精神,把“大写意”从技法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力图宏观地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和特性,可以启发我们深入思考当代中国艺术如何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彰显中华民族艺术的文化身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

杨晓阳作品赏析

《黄河艄公》

《沸腾的黄土地》

《丝绸之路》局部

《丝绸之路》局部

《丝绸之路》局部

《丝绸之路》局部

《丝绸之路》局部

《丝绸之路》局部

《丝绸之路》局部

素描作品赏析

哲学诗画|生命精华

微信号:cr0057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