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这一意象的内涵:从李白与月亮的不解之缘说起

 诗画天地图书馆 2020-06-25

  月,这一意象的内涵  

【题记】沐浴月辉下, 领略诗仙情。

李白,这位浪漫大师除了恋酒以外,还偏爱一物,即天上明月。李白作诗,常赋与月,其咏月诗句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尤引人瞩目。都说诗人与明月有不解之缘,李翁恐此缘分最深亦最真。你看他,铺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桌前就餐,但见“月光明玉盘”;下山途中,邀来“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情系“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怀旧忆往,“卷帷望月空长叹”;言志抒怀,“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夜半醒来,忽见银辉满地,诗人也难捺激情吟哦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片爱月之心,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李白一生坎坷,报国不成,因而常神游太虚,以月寄心。年华虚度,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道:“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蜀道艰难,难于上青天,他叹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友人左迁,愁肠百断,他唱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还记得当年误闻日本友好使者晁衡不幸遇海难,李白更是泪眼向月,恸哭不已:“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里,日本友人竟成了诗人心目中最圣洁的明月。 


李白爱月,非但吟咏,他还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明月奴”,并将其妹也唤作“月圆”,说来实在有趣。后来诗人病逝,只因其平日饮酒成癖和痴迷月亮,后人还盛传他是醉酒后于水中捞月而丧生,且又逐月而去了。至此,一代诗仙真是神了! 自然,李白吟月作诗,亦大沾其明月之光,他的众多的珠玑般的咏月诗句,使得其作品无处不闪烁出优雅美致、深邃而辉煌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诗人本身也因此而如一轮皎皎明月,长久地高悬于祖国诗坛上。 


李白一生爱月亮,李白的月亮,也大多是他自己投影的化身。月亮里的嫦娥、玉兔、蟾蜍,也赋予了人的精神魂魄,因而,也就成为了鲜活的艺术形象了。 在李白诗作中,写月之作这么多,也许有人会说,这只不过是偶然现象罢了!这是偶然吗?



一、 李白对月的偏爱

李白,生于碎叶,其家庭可能是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其才华在少年时期便开始显露出来。“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二十岁之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这一次漫游,扩大了他的见识,对他的思想影响也很大。他在《代寿山谷孟少府移文书》中这样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管窥这段文字,李白的远大志向可见一斑。他抱定了要做一个匡扶家邦,济民救世的人。李白开始朝着自己的远大志向奋进。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淅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踏上了实现理想的征程。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他漫游名山大川,当然有恣情快意的一面,又隐含寻找道家名流,以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为李白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他向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他希望凭自己的才华引起统治者的重视,从而入仕。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此时,李白高兴万分,以为理想可以实现了。他激动地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走进长安,然而,也走进了他的烦恼。原因是唐玄宗只把他看作是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与他的“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相差十万八千里。供奉翰林使李白感到政治理想的破灭,也让他感到长安不可久留,心情沉重地离开了这个他曾梦想多时又彻底失望的京师重地。 


纵观李白的一生,有喜也有悲,有愁苦也有狂放,有豪放也有孤独。在他身上兼具多重性格。当他信心满怀时,他“欲上青天揽明月”;当他壮志难酬时,“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当他忧思难遣时,他“举杯邀明月”;当他思念家中的妻儿时,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还常常念念不忘明月,“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希望“常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可见,李白对月的偏爱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各种心情密切相关。 因为无论哪一个作家都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历写进诗中。 

二、 月这一意象的内涵


关于月亮,我们曾有过一个很美丽也很凄凉的传说 ,那就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在那个没有年月的洪荒时代,有一个很美的姑娘嫁给了一个能够射落九个太阳力大无穷雄壮无比的英雄——后羿,不知什么原因,这个美丽的姑娘竟偷吃灵药,弃她的情郎而去。她上天了,却被贬进了广寒宫,永世承受寒冷与寂寞之苦。我们赞美嫦娥的美丽,也同情她的遭遇。也许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月亮不仅是自然之物,它还有些其他的内涵。 许多杰出的文学家,用他们生花的妙笔描写了一个个月亮,并赋予美丽的月亮以诸多内涵。有美丽的也有凄凉的,往往是在美丽中蕴含凄凉。

 

诗中写月,当属《诗经 陈风 月出》篇为最早,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该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吧! 
月出(陈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首诗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来表达对美人的思念。朱熹认为“此亦男女相悦而想念之辞”。一言中的。此诗除了相思之情别无其他意思。“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 ”,三句写月,意义相同,都是写月亮的洁白与明亮。在反复的吟唱中,在明亮洁白而美丽的月色下,美人更显俏丽,更显窈窕动人。因此,更能引起爱慕者的思念。 


秉承《诗经》借明月以抒思念之情的诗作大量存在。《古诗十九首》中有《明月何皎皎》篇:“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该死的明月让人彻夜难眠,只因相思苦。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又是明月皎皎,又是愁思之妇,又是难眠之夜。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诗中所写却是文人愁苦。最值得称道的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者有主有次地描绘了月夜美景,讴歌游子思妇的纯洁爱情,继而抒发了年华似水的感慨。现实主义诗歌巨匠杜甫在《月色》中这样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中既写其妻借月怀人,同时也看出作者借月思乡的情怀。苏东坡《水调歌头》如此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中表达的是兄弟亲情。 


统观以上分析可知:诗人喜欢用月亮这一意象。因为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人们已经为月亮附加了种种内涵,它能够彻底地表达作者的幽思之情。纵使是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他也有愁苦,也有乡愁,还有抱负,当然,更多的是失意。失意的诗人为了抒发胸中的失意,他选择了酒与月亮。他一边饮着醇香的美酒,一边把“愁心”寄给月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