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 香蕉、橘子=钾过量 原理解读:服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如果食用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过量,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感冒药 感冒药/退烧药=急性肝损伤 原理解读: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它是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部分常见的退烧药和止痛药(如必理通、泰诺林等)也含有该成分。因为这些药物非常常见,又是容易买到的非处方药,因此很多人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警惕。扑热息痛摄入过量,会引发急性肝损伤,严重的还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服药对策:服用感冒药、退烧药时,要留意药品说明书上的成分一栏,确保最多只服用一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 头孢 藿香正气水=乙醛中毒 原理解读:藿香正气水中含有很高的酒精,在体内消化后产生乙醛,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积蓄,引起中毒。严重者会诱发急性肝损害、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服药对策:两种药物不要一同服用,同时在服用头孢类药物的前七天和后三天尽量不要喝酒,也不要食用酒心巧克力、发酵的食醋等含有酒精的食品。 碘酒 红药水=碘化汞中毒 原理解读:红药水的学名叫汞溴红,而碘酒的主要成分是碘,两者混合在一起会析出碘化汞,对皮肤粘膜及其他组织有强烈刺激作用。会导致皮肤红肿起泡,伤口不愈合,若是吸入过多还会造成汞中毒。 用药对策:对于擦破皮这种较小的伤口,可以用低浓度的双氧水消毒,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后涂上碘伏即可。至于红药水、紫药水这种含有不良物质又会造成皮肤着色的药不建议使用。 阿司匹林 消炎痛=胃出血 原理解读:虽然两者都有退热止痛、抗风湿的作用,但是同时使用不仅不能使药效增强,反而会加重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可能会引发胃部不适,甚至造成胃出血,尤其是胃溃疡患者更要慎用。 磺胺类药物 维生素C=泌尿系统结石 原理解读:维生素C属酸性物质,而磺胺类药物(常见的有百炎净、双嘧啶等)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磺胺结晶盐,从而形成泌尿系统结石,导致肾脏损害。 阿司匹林 银杏叶=出血 原理解读:银杏叶胶囊、银杏含片等产品,其含有的黄酮及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与阿司匹林同服可能引起出血,尤其是刚做完手术的人出血风险更高。在高血压的基础病影响下,还容易造成细小血管破裂。 布洛芬 咖啡、可乐=胃出血 原理解读:布洛芬 ( 芬必得 ) 对胃黏膜有刺激,咖啡中的咖啡因和可乐中的古柯碱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钙片 菠菜=结石 原理解读:菠菜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体内后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 止泻药 牛奶=腹泻 原理解读:服止泻药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的药效,其含有的乳糖还容易加重腹泻。 降压药 柚子=低血压 原理解读:服用降压药物使同时吃柚子,由于柚子中的成分会影响肝脏中的酶的分泌,使降压药的降压作用成倍增加,造成血压过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