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机起落架放不下怎么办?

 大隆龙 2017-10-12

飞机发生起落架收放故障时,有什么紧急处置办法呢?

办法主要就这么一招:使劲甩!

2017年10月,一架波音757飞机在厦门地区遭遇起落架故障,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这架波音757客机,属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航空(上图),今天早上完成大修试飞,起飞后发现起落架异常。据报道机上没有乘客。据称该机右主起落架出现了故障,但下午14点20分左右,该机成功实现安全着陆。从航班飞行轨迹实时信息来看,这架波音757一度在厦门边缘地区长时间盘旋(下图),以尽量减低携带的燃油,减小可能的起火爆炸危险。

幸亏机组人员处置得当,最终排除故障,否则少了一个起落架正确到位的巨大波音客机,迫降的风险可想而知!

当客机遭遇起落架无法正确放下到位的险情时,常见的一招是“重力抛甩”(Gravity drop)。这是指在民航机发生飞行期间液压系统问题,导致起落架无法放下,在降落前尝试通过特定飞行动作,迫使起落架落下并锁定在降落位置上。

这一动作,一般就是大幅度的俯冲,然后拉起(很像过山车的动作),令没有释放到位的起落架在惯性力作用下,甩到正常位置。只要起落架被甩到成功完成自动锁定的放下位置,通常就能正常降落。如果没能甩出来,很可能需要进行紧急迫降,风险就会大很多倍。可以想象,如果飞机上有乘客,这一动作的“惊恐”程度将非常高。

但是,这一动作其实非常危险,因为需要民航飞机做出平时一般不做的猛烈机动,在迅速拉起时(“甩”的关键动作)速度会剧烈下降,容易导致飞机失速,失去足够的升力,导致失控坠毁。因此,要求机组人员有精准的操作技术和出色的胆识,在飞机可能已经受创、存在坠毁危险的危急情况之中,用尽可能猛烈的“重力抛甩”动作甩出起落架,而又不至于令飞机失控坠毁。

波音757的主起落架之一

历史上发生过一些“重力抛甩”的经典案例:

一个未能甩出起落架的中国案例 —— 1998年9月10日,中国发生过一起类似事故:中国东方航空一架编号B-2173的麦道MD-11客机,搭载137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机升到900米时,机长倪介祥发现前起落架故障,不得不使用急上升、侧滑、大坡度盘旋等动作来甩出起落架。

但这些动作都没有成功,最后不得不派出一名机务人员:赵永亮,冒着极大的风险从前起落架舱门口伸出部分身体,用斧头猛烈敲打起落架,但也没有奏效。接着,机长用后起落架接触跑道,试图用接触时的冲击,“撞”出前起落架,但还是没有成功,最后只好实施迫降。最终,飞机在机长驾驶下,后起落架触地,然后机头腹部着地,滑行380米后停下。事后统计,只有9人因为逃生滑梯漏气而跌伤,没有更为严重的伤亡。

一个成功甩出起落架的外国案例 —— 2003年11月22日,一架欧洲航空运输公司(DHL快递的外包商)的空中客车A300B4-203F型双发货机,由机长艾瑞克·甘诺特等三人驾驶,自巴格达国际机场起飞。结果这架货机,被地面武装组织的一枚俄制SA-14肩射式地对空导弹击中。货机左翼撕裂了5米左右,破坏了机翼内全部三条液压管线(下图)。

这架货机的机组人员,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战胜了液压油泄漏、起火的险情,恢复了基本正常的飞行姿态。但这时他们发现,起落架没法正常放下。于是货机机组在降落前,进行了一次“重力抛甩”,将失去液压动力而不能正常放下的起落架,甩到了锁定位置。这时,货机几乎进入失速范围,幸好机组成员成功控制了飞机,最终将受伤的货机飞回机场降落。

这次波音757最终安全降落,化险为夷,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 航空事业存在着固有的风险,但经过无数航空行业从业者的努力付出,民航飞行安全程度依然相当的高,我们不应对此有太多的顾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