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有可能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这两位

 昵称16619343 2017-10-12

2017年诺贝尔奖结果已揭晓,每年诺贝尔奖公布期间,国人都期盼着能有中国人摘得诺贝尔奖。国内时不时就喊一声的“诺奖级”就有对诺贝尔奖的期盼。虽然有不少滥竽充数的“诺奖级”学骗,但也有实打实的诺奖级成果。要说国内有谁最可能拿诺贝尔奖,我认为当属这两位。

薛其坤

薛其坤

2013年,薛其坤的团队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并在《科学》发表,论文的引用量现在非常可观。

霍尔效应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在做研究生期间发现的。当导体、半导体通有电流时,在垂直于电流方向加上磁场,载流子就会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从而在导体、半导体两侧产生电势差,这就是霍尔效应。霍尔效应在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遗憾的是在霍尔去世前(1938年)电子技术还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并且上世纪初恰好是量子力学大放光彩的时期,霍尔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霍尔效应

1980年,冯·克利青等人观察到在低温和强磁场的条件下,霍尔效应表现出量子化的现象。凭借这一发现克利青获得了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像中的“平台”就是量子化特征

1982年,华裔物理学家崔琦、美国物理学家劳克林、施特默发现,在更强的磁场和更低的温度下,还会出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一发现不仅是对霍尔效应更加深入的发现,也对量子有了更加深入的发现和理解。凭借这一发现,三人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什么又是反常霍尔效应呢?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生都需要有磁场,并且磁感应强度可能需要高达十几、二十几特斯拉。反常霍尔效应的“反常”在于即使没有外磁场也能观察到霍尔效应。自量子霍尔效应发现后,很多物理学家就从理论和实验上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进行尝试,薛其坤的研究小组最早发现了这一现象。得到这一消息后,杨振宁点评这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如果哪一年薛其坤因此得到诺贝尔奖,专业内的人士不会感到意外。

卢煜明

卢煜明

卢煜明开创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这项技术出现之前,如果想获得胎儿的遗传信息,只能依靠羊水穿刺,穿刺会导致大约1%的孕妇发生流产。卢煜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采用的方法是采取孕妇的少量静脉血,在其中找出婴儿游离出的DNA,从而获取婴儿的遗传信息,这一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更方便的筛查胎儿的遗传病。这项技术正在迅速推广,检测费用也在大大降低。正因此,近几年来卢煜明一直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

说到这,有些朋友已经看出来了,薛其坤、卢煜明二人正是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和生命科学奖的获奖者。他们二位获奖,当之无愧。今年第二届获奖者也揭晓了,尽管他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和薛其坤、卢煜明比起来还是要逊色一些,这也恰恰是国内优秀科学成果不多的一个体现。无论如何,国内科技竞争力的逐步增强是铁定的事实,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货真价实的“诺奖级”成果涌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