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五月雪花飘零 2017-10-12

  摘要介绍了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61-02
  
  食用菌的病虫害类型多、基数大、发展特别迅速,一旦发生病虫害,特别是病害,往往比较难治,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因此,病虫害预防是食用菌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环节[1]。
  1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一是种类多。食用菌的主要病害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细菌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极易导致病害发生。常见的真菌主要包括霉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它们污染菌种、培养料,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有的真菌还能分泌毒素,引起人和动物中毒。如子实体在分化前感染则影响分化,形成畸形。主要通过空气、覆土、菇蝇、线虫和人为传播。二是培养基为病虫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含有麦麸、米糠、豆饼粉、棉籽壳等腐熟潮湿的基质适于霉菌等杂菌的生长,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只有根霉生长速度的1/30、木霉的1/20。未经灭菌和熟化的培养基质,曲霉不能侵染,一旦灭菌熟化后,曲霉菌丝能很快繁殖。接种面被杂菌侵染后,菌种失去营养源而无法生长,导致接种失败;腐熟的培养基散发出的特有的气味,能吸引昆虫成虫在料内产卵,并在食源丰富的情况下,在30~40 d后暴发成灾。三是食用菌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也适于病虫的繁殖。绝大多数种类的食用菌发菌时的温度为25~28 ℃,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在15~25 ℃,要求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5%~90%,培养基内水分在60%~65%,这样的环境也适合病虫生活的条件,病虫繁殖和为害的速度也达到最大值,增加了繁殖代数,消除了冬眠期和越夏期。四是食用菌和霉菌均属于真菌,在生理特性上差异性较小,许多杀菌剂在杀菌的同时也能伤害食用菌菌丝并引起子实体的药害,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五是培养基携带病虫源。稻草、棉籽壳、禽畜粪便本身就携带大量病菌孢子、菌体、螨虫和蚊蝇等虫卵,因此需要培养基做灭菌处理或发酵处理。六是交叉感染。菇蚊、菇蝇身上携带螨虫和病菌,当其在培养基和菇体上取食和产卵时就能传播病毒、螨虫和病菌,发病的子实体又引发细菌和线虫的入侵,进而子实体腐烂发臭,污染出菇房。七是暴发性强。虫体小、繁殖量大、隐蔽性强,螨虫、菇瘿、菇蚊从培养基质、菌丝到菇体都能取食为害。如果致病菌已在培养基内萌发、繁殖,一旦发现要用3次以上的药才能控制病情,有的甚至无药可治,只能及时清理。
  2病虫害的危害特点
  2.1病害的危害特点
  一是褐斑病。属细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易导致该病发生;发病初期,在菌盖上出现不规则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卵形,逐渐变为深褐色,直到黑褐色,发病严重时引起菇盖变形、开裂;褐斑病多发生在双孢菇、金针菇、平菇上。二是褐腐病。又称水泡病,该病由疣孢霉真菌引起,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则有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面覆盖1层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并逐渐变成暗褐色,常从患病组织中渗出暗黑色汁滴;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菌盖和菌柄分化后感染,菌柄变成褐色,感染在菌褶上则有白色的菌丝生长物。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主要危害双孢菇、草菇、平菇等。三是猝倒病。主要是由镰包霉和菜豆镰霉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子实体被侵染后,菌柄髓部萎缩变成褐色,菇体矮小不再生长,最后变成僵菇。四是死枯病。属生理性病害,子实体发病后停止生长、变黄,逐渐萎缩、变软、变干,最后枯死或腐烂。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原基形成后培养料过干,而使菇蕾枯萎;或是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足,使部分小菇死亡;或是菇房温度过高,温度过大,通风情况不好,缺乏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还有采菇时不慎碰伤了小菇蕾,或出菇过量,从而产生药害。主要危害双孢菇、平菇、风尾菇、灵菇、滑子蘑等。五是畸形菇病。也是生理性病害。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如遇到高温、光线不足、营养缺乏等不良条件,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平菇和风毛菇多发生在头茬菇之后,而香菇则发生在头茬。
  2.2虫害的危害特点
  一是菌螨。又称菌虱,虫体很小,肉眼不易见到,多在料面或土粒上集中成团,呈咖啡色。主要为害香菇、黑木耳等。二是跳虫。又名烟灰虫,其尾部灵活,弹跳自如,体具蜡质,不怕水。常分布在菇床表面或潮湿的阴暗处咬食子实体。三是线虫。为无色的小蠕虫,体型极小,长1 mm左右,主要为害双孢菇、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四是菇蝇。幼虫又称菌蛆,主要取食子实体造成隧道而影响品质,且造成的伤口还易被病菌感染而腐烂。五是菇蚊。以幼虫期为害最大,除在培养料表面蛀食外,有的还结网罩住菇蕾,使菇体不能正常生长。六是蓟马。成虫黑色,体小,身体略扁,复眼突出,若虫桔红色。其主要吸取菌体汁液,严重时可导致菌体萎缩。七是蛞蝓。俗称鼻涕虫,系软体动物,身体裸露,无外壳。其畏光怕热,白天躲在砖、石块下面及土缝中,黄昏后陆续出来取食为害,天亮前又躲起来。八是伪步行虫。俗名黑壳子虫,其幼虫叫鱼儿虫,主要为害黑木耳。有些害虫蛀食菌棒,加快了菌棒的腐朽进程,缩短了持续出菇的时间,造成直接危害。由于虫咬的伤口极易导致腐生性细菌或其他病原物侵染,而且有些昆虫是病原物的传播者,因此很容易并发病害,造成更大损失。或取食菌丝体或子实体,直接造成减产和影响菇体外观,致使食用菌品质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3综合防治措施
  3.1预防措施
  一是选址建厂要合理。菌种厂和栽培场所应远离养殖厂、垃圾场和有害粉尘、有害气味的场所。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间建筑设计要合理,灭好菌的菌种袋或菌种瓶要能直接进入接种间,以减少污染的机会。二是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清扫架子、墙壁、地面,彻底消毒、杀虫。栽培场所要进行甲醛(甲醛80 mL/m3和高锰酸钾40 g/m3)或硫磺(硫磺15 g/m3,直接点燃)熏蒸消毒48 h,之后通风换气24 h后再进行操作。并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栽培室,栽培室的门口和通风口要装纱窗,以防害虫飞入,传播病源[2]。三是原料的选择和处理。选用无霉变木屑、麦粒、米糠、麸皮等原料,拌料用水的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同时由于培养料在其收割、加工、运输、贮存和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夹带病虫,因此在拌料前曝晒2 d。原料灭菌要彻底:常压灭菌在100 ℃条件下维持10~12 h;高压灭菌在121 ℃条件下维持1.5~2.0 h。四是选择优质菌种。对刚分离的菌种进行出菇试验,观察其经济性状表现;对于引种,应坚持选用抗性强、品质优、商品性好的原种;合理计划安排制种和栽培时间,选择菌龄适宜的菌种,尽量不使用过于老化的菌种。五是覆土材料的选择。选用菜园土,先曝晒,然后打碎过筛,要经过高温或药剂处理,将病虫杀死,再用1%石灰水调湿备用。六是采菇后及时清理料面。采菇后将菇根、烂菇、其他子实体组织及受伤的菇蕾摘除、捡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七是定期换茬或轮作。长期使用同一栽培场地的地栽食用菌,病虫基数大,对于发生过严重病害、虫害的出菇棚或栽培场所应采取换茬或轮作的方法,定期转换栽培场地,避免病虫害再次发生[3]。

  3.2治病措施
  一是细菌。目前,食用菌生物防治以生物的代谢物和提取物杀虫杀菌最为常见,如用180~210 mg/L链霉素、280~320 mg/L玫瑰链霉素、180~220 mg/L金霉素。二是曲霉。及时清除废料是防治曲霉的关键,施用5 mg/kg多菌灵可抑制黑曲霉和黄曲霉的生长,但必须于蘑菇采收完毕后施用。三是木霉。至今没有理想的根治性药物,常用的杀菌药剂(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对木霉只能起到抑制作用,无法彻底杀死,加大药量将同时杀死木霉和平菇菌丝。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以后,可采用局部涂抹药液的方法抑制木霉扩张,常用的药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50%多菌灵2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0%的石灰水;此外,向污染处撒石灰粉,防治效果也很好。四是绿霉。用草木灰覆压霉菌处,切断霉菌孢子飞扬传播;生料栽培时,每100 kg干料中添加克霉灵100 g,可彻底防治和根除霉菌滋生;在霉菌处涂刷95%的酒精或煤油,点火烧掉,然后挖除。
  3.3 杀虫措施
  综合杀虫措施有诱杀、水杀、人工捕捉、药杀等,其中诱杀包括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水诱杀、食物诱杀等;化学防治选用符合NY/T3 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农药药剂,并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用药次数。在出菇期间,不得向菇体直接喷洒任何化学药剂。可以选择高效、低毒、易分解的化学农药,在未出菇或每批菇采收后用药,并注意少量、局部使用,防止扩大污染。禁止使用国家明文禁用的甲胺磷、甲基1605、甲基1059、久效磷、水胺硫磷、杀虫脒、杀螟威、氧化乐果、呋喃丹、毒杀酚等农药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常用的杀虫剂有锐劲特、菇净、爱诺虫清、敌百虫、除虫菊、硫化锌、马拉松等[4]。菌螨发生时,可喷洒0.5%敌敌畏溶液500 mL/m2防治;黑耳木上的菌螨,可用20%可湿性杀螨矾800倍液喷雾防治。跳虫于出菇前发生可用1∶1 000倍的敌敌畏加少量蜜糖诱杀,或用亚砷酸制剂或有机磷制剂涂于地瓜片上进行诱杀。出菇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农药,此时可利用新鲜桔皮250~500 g切成碎片,用纱布包好榨取汁液,再加入500 g温水用1∶20的比例喷施2~3次,防跳虫有效率达90%以上。防治线虫可从春季出耳牙时起,用1%石灰水上清液,或5%食盐水溶液喷洒黑小耳,并在地面上撒石灰粉即可。局部发现线虫,要将其周围的培养料一起挖掉,并用0.1%碘化钾溶液喷洒。防治菇蝇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方法,出菇前有菌蛆大量发生,可用敌敌畏9 g/m2熏蒸,同时在每个培养块上再喷1%氯化钾或氯化钠溶液(可用5%食盐水代替)150 g;出菇后有菌蛆为害可喷鱼藤精、除虫菌酯、烟碱等低毒农药。烟碱可自制,取500 g烟梗,加水5 kg煮沸后取溶液喷洒。此外,还应加强通风,调节棚内温湿度来恶化害虫生存环境,防治其为害。菇蚊防治上,于采收后喷敌百虫500~800倍液,同时在菇棚门和窗口处还要加上尼龙纱,以防成虫飞人产卵、繁殖为害。蓟马防治上,用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效可达80%~90%。蛞蝓防治上,用米糠或豆饼加入2%砷酸钙或砷酸铝制成毒饵诱杀,也可用15~20倍氯化钠溶液地面喷洒驱除成虫。21:00―22:00是它们集中活动时期,可进行人工捕捉。蝼蛄用毒饵诱杀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敌百虫50 g、米糠或麦麸1.5 kg炒香、糖50 g、白醋250 mg充分混合后撒于地面上,蝼蛄、蚊类食后立即死亡。伪步行虫3―5月发生时,可用80%敌敌畏液喷洒耳场及其四周地面。伏前每隔10 d,或每次采耳后喷1次鱼藤精500~800倍液。白蚁采用诱杀为好。即在芝场四围,每隔数米挖坑,坑深80 cm、高50 cm,将芒萁枯枝叶埋于坑中,外加灭蚁药剂,然后覆盖薄土。投药后5~15 d可见白蚁中毒死亡,该方法可多次使用,以便杀灭周围的白蚁群。
  4参考文献
  [1] 陈今朝.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5(4):33-34.
  [2] 申解管,陶国树,孙宏伟,等.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的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4(12):20-21.
  [3] 王爱武,王秀芹.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7, 24(9):56-57.
  [4] 胡清秀,宋金娣,管道平.食用菌病虫害危害分析与防治关键控制点[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401-4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