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一段霸气的历史 第236节;迅读网手机版

 乐水无涯 2017-10-13


  春秋



  忍者勾践(39)


  哀莫大于心死

  晋国是北方的霸主,是绝对有能力压制吴国北上扩张的强国。晋国当时的国君是晋定公午,但他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晋国的国家事务大多又正卿赵鞅来掌握。

  赵鞅,谥号赵简子,是赵朔的玄孙,他的故事我们将在战国史中详细讲解,这里我们就不多作介绍了。虽说晋国和吴国的盟约还在,两国还算是盟友关系,但是无论哪个晋国人都是不愿意看到吴国北上来和自己竞争的。所以,赵鞅对于吴国还是充满着警惕之心的。端木赐知道,要想拖垮吴国,晋国的力量是不可不依靠的。

  所以,端木赐告别了夫差之后就急忙赶到了晋都绛城,拜见了晋午和赵鞅,说:

  “在下听说这样的话:谋划没有远见就不能够应付突发事件,军队疏于战备就不能够战胜敌人。如今,晋国的危险即将来临啊。那吴国将要和齐国开战了,如果吴国战败的话,越国大乱吴国是一定的了;但吴王和齐国获胜的话,那吴军下一个目标就是晋国了。”

  晋午大为恐慌,连忙问:

  “那寡人应该怎么办啊?”

  端木赐就说:

  “很简单,君王只需修缮武器、整训军队,等待吴人的到来就可以了。”

  不管端木赐的方法有没有被晋国的君臣接受,但他的这一番游说绝对是给晋国人敲响了警钟,让他们知道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盟友吴国,已经壮大成为了一个危险的敌手了。晋国有必有重新审视和吴国的关系了。

  游说完晋国之后,端木赐的这次四国之行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原来只是地区性小争端的齐鲁冲突,结果把吴、越、晋三国都牵扯了进来,发展成为了一场天下瞩目的战争。而端木赐的一番游说,让齐、吴、越、晋四国的领导人都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四个国家都开始了积极的活动,其结果最终改变了天下的形势。

  那么,我们就接下来看看这四个国家做了些什么事情。

  最先行动的是吴国,夫差这种急性子的人是耐不住等待的。不过,他先做的不是立刻派兵救援鲁国,而是派人去调停齐鲁冲突。而且使者的人选极为特殊,那就是伍子胥。

  这个时候去调停,明显是做无用功,鲁国人还好说,但齐国那边的田恒会愿意停战吗?人家发动战争就是为了削弱政敌来着,所以派谁去都是白去。

  夫差当然明白调停的成功率很低,他本来也就没计划伍子胥会调停成功。因为他这么做只是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彰显吴国的仗义,为攻打齐国寻找借口;二是考验伍子胥,看看他是不是对自己有不满。

  伍子胥,这个传奇人物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即将走到自己人生的尽头了。

  他是个悲剧的人物,一生之中充满着悲苦和凄凉。年轻的时候惨遭灭门,还四处被人追捕,只好流浪到了吴国。遇到阖闾吴光,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在吴光的手下,他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了极限,为自己的父兄报了仇。然而,命运峰回路转。到了晚年,虽然为吴光之子夫差打败了越国,但自己反而变成了一个最受排挤,最不受信任的人。

  在人生最后十年的岁月里,年老的伍子胥陷入了深深的失落之中,他提的意见没有人听取,他的功劳没有人褒奖,还要被当初关照过的老乡伯嚭处处刁难。吴光在位时,被众人追捧的名臣老将,现在就像肮脏的垃圾一样没有人愿意触碰。

  而最让伍子胥痛心的,则是自己一心想扶持的夫差。夫差不理解、仇视自己也就罢了,但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必将把自己和先王阖闾苦心缔造出来的事业毁灭。伍子胥感到自己一辈子的奋斗和荣耀很快就要在夫差的手中灰飞烟灭了。

  或许,伍子胥每一天都在借酒消愁,让自己对朝堂上受到的冷落麻木;或许,伍子胥不止一次地来到吴光的陵墓前暗自哭泣,向吴光道歉自己没能辅佐好夫差,吴国将要亡国了。在伍子胥的心中,也只能是已经死去的吴光才能理解自己的心声了。

  在长期的失落和悲伤之中,伍子胥的心其实已经死了。他对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他每天做的工作,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而已。夫差的犯的错误他明知不可谏,但仍然要去劝谏;伯嚭那些小人他明知扳不倒,但仍然要去斥责。他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不能辜负吴光对自己知遇之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