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无电影”《羞羞的铁拳》又一次拔得头筹,开心麻花是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的?

 成功是什么 2017-10-13

三无电影《羞羞的铁拳》逆袭 来自单仁行 08:49

1


每年国庆黄金档,电影届势必要厮杀一番,今年的战况却格外有意思。


按理说,流量时代,票房冠军自然会在宣传力、投入规模强的大制作中产生,比如成龙主演的《英伦对决》,甄子丹的《追龙》,话题女王范冰冰的《空天猎》等。


然而事实是,“三无”电影《羞羞的铁拳》以超15亿的票房收割了整个国庆档超过一半的战绩,秒杀了明星、名导加持的大电影。


而在上映之初就被寄予厚望的,同样是喜剧励志题材,加之有小鲜花加盟的《缝纫机乐队》,上映第一天就以近一亿票房之差,提前结束了王者争霸的征程。


2


我前不久就和一个看过电影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之所以为《羞羞的铁拳》买单,完全是因为开心麻花这四个字就是搞笑质量的保障。比如:


·前年的《夏洛特烦恼》,用5000万成本撬动14.42亿票房,一举跻身当年国产十大电影之列;

·去年的《驴得水》,用3000千万撬动票房1.73亿,创下豆瓣年度华语电影评分第一高,更是说明这一点。


末了,他还向我透露一个看电影的细节,当《夏洛特烦恼》的“一剪梅”夫妇出现在《羞羞的铁拳》中,响起了久违的“一剪梅”歌曲,观众都狂笑不止。


可以说,开心麻花的喜剧元素已经深深写入观众的记忆,轻轻一召唤就能重启他们的记忆。


《羞羞的铁拳》中的一剪梅夫妇


2


各位,听出来了吗?开心麻花绝不是简单的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它的致胜具备绝对的杀伤力。怎么做到的呢?


一靠扎实。


开心麻花成立了14年,创作演出23部舞台剧,每年大约有1000场演出,每场观众约1000人,直接观众群就有100多万。


很多时候,他们会在现场架起摄影机器,记录现场观众对每个笑点的反应,哪些出场引起观众爆笑,哪个包袱抛出去不响。他们就年复一年,一场接一场地修改、微调,一个笑点接一个笑点地改进、提升,直到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话说《羞羞的铁拳》就已经在话剧舞台千锤百炼了三年,《夏洛特烦恼》也是如此。


简单点说,这就是IP,怪不得会火。


图来源开心麻花丨记录每场观众的表情

 

3


二靠创新。


作为影视作品来说,内容创新是立身之本,也是开心麻花最关注的事。创新靠什么呢?开心麻花把重点放在了人才上。


1、给团队成员最大的发挥空间。


比如经常鼓励主角沈腾进行创作,做导演开发项目。


2、给团队成员公平的发展机会。


不同于某些电影公司依赖某一明星,或押宝在某名导身上,开心麻花几乎是每推一部剧就会推出新导演和新演员。


比如开心麻花的三部电影,导演都是处女作,主演也都是新角。


3、到处物色,不断吸收不同喜剧风格的新生力量进来。


不同风格存在,即便喜剧市场忽然变向,开心麻花也有备无患。


都是嘻嘻哈哈,但总能给我们不同的感悟

 

4


正如他们的总裁张洪涛所说:开心麻花定位就是喜剧公司,只有两个业务,一个是推优秀的喜剧作品,一个是推优秀喜剧人才。


这其实就是以弱胜强的秘诀——找到一个或两个擅长的核心破局点,倾尽一切力量在这个点上去把它做到极致。


过去十四年,开心麻花团队在话剧台上打磨作品,那些极其精确的笑点设计、人物塑造、场景背景以及表演能力早已被他们修炼到接近极致,这些极致的突破点就是以小博大的宝剑。


他们原来是领域的高手吗?不是!


逆袭的方法聪明吗?很笨!但效果却很显著。


我们向来心生向往的只有一类高手,就是天赋异禀,能轻松驾驭领域内的一切,甚至游刃有余。


但事实是,99%就像在大制作电影面前的开心麻花,并没有天赋异禀,对领域的认知也不全,驾驭能力也一般,唯有专注领域里那么一两个点,做到别人无法企及望而兴叹的程度,才可以睥睨众生。


开心麻花《乌龙山伯爵》,6年破千场

 

5


做企业不就是这样子,一个企业在没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优势的情况下,面对复杂的竞争市场,做不了游刃有余的全方位高手,就要努力争做单点突破极致的高手。


我们不能总想着一口吃掉大胖子,让一堆人一上来就跟你交易或发生关系;反之,在一个点精耕细作,集中资源突破之后,进行滚动式复制,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逐步拿下市场的战术打法会更有机会。


当年OPPO和vivo去跟苹果、华为这样强劲的对手相比,产品和品牌都不占优势,最后人家是怎么做的?集中优势兵力一个市场一个市场的单点突破。所以你能看到如今OPPO和vivo强势逆袭。


当年六个核桃开始启动时,就是集中精力在方圆一两百公里精耕细作,最后一个50万人口的县就做到了3千多万的收益。


各位,这种做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呢?


也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才能做好'单仁行'”,其实很简单。


就是每天准备好文稿内容,风雨无阻地坚持每天录上6、7分钟的语音, 甚至每一次录上7、8遍,一年、两年过去了,沉淀下去自然就能引来持续关注,产生传播。


要知道,很多以弱胜强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在于专注,在于重复,在于极致,而问题是,我们坚持得了吗?


编辑/邱凯纯 剪辑、排版/周正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