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花电影”的是与非

 劳月 2021-02-05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黄金周电影票房的冠军是开心麻花出品的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到10月19日已经超过了19亿元,仅次于《战狼2》、《美人鱼》、《捉妖记》,居国产电影历史票房第四位。加上2015年上映的《夏洛特烦恼》的14.42亿元票房,2016年上映的《驴得水》的1.73亿元票房,开心麻花连续3年出品的3部喜剧电影已经获得了超过35亿元的票房总收入,堪称中国喜剧电影的奇迹。

喜剧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从电影的娱乐属性而言,喜剧是必不可少的。从查理·卓别林到路易·德·菲耐斯到罗温·艾特金森到周星驰,喜剧电影大师们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成为永久的记忆。山田洋次的寅次郎系列喜剧电影给我们当年的青春带来温暖的笑声。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曾经是我们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节目。但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壮大,喜剧电影却越来越稀少。电影院里越来越充满着打斗、血腥、穿越、恐怖、鬼怪、缠绵、奇幻等等,却越来越少欢快的笑声。

于是,开心麻花应运而生。他们从舞台喜剧起步,然后拓展到音乐喜剧、喜剧小品,接着拍了这3部票房大卖的喜剧电影,成为中国戏剧舞台和电影银幕上最有影响力的喜剧团队。开心麻花能够迅速走红,主要依靠尊重观众智商和情商的叙事方法和贴近现实的喜剧表演风格。开心麻花拒绝灌输意义,表演风格欢乐幽默,好笑好玩却不深奥,迎合了观众的需要,受到市场欢迎在情理中。值得注意的是,开心麻花并不回避现实,敢于从现实中寻找喜剧素材,被称为“最开心最幽默的年度盘点”,那些盘点年度热点事件的台词句句都成为了流行语。但他们的讽刺懂得适可而止,懂得恰如其分,表现出温和的善意,没有引起不良的反应。这就使得开心麻花的作品不仅好看,而且有生命力,这在中国舞台和银幕上是非常难得的。

就从这部《羞羞的铁拳》来说。影片反映的是一个操纵比赛打假拳的现实,通过男女身体互换的喜剧情节来展现。如今中国的竞技体育对于操纵比赛非常敏感,贿赂、“黑哨”波及到了国家体育总局,这种题材会受欢迎,但很难写,写不好容易“触礁”。《羞羞的铁拳》巧妙地避开了成为中国体坛反腐败热点的“假球”问题,而拿了在国内并没有很好开展的自由搏击项目来说事,然后以男女身体互换的喜剧情节转移到了爱情婚姻的主题上去。这种无伤大雅的讽刺和自然流畅的喜剧桥段设计成为开心麻花作品的标志性风格,也是能够获得高票房的主要原因。

但是,《羞羞的铁拳》和开心麻花电影也并非无懈可击。表演的过度戏剧化是其最大的问题。不可否认,开心麻花的舞台喜剧表演很成功,但从戏剧到电影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这个跨越现在看来还不够完美。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到《羞羞的铁拳》,演员始终无法摆脱戏剧的夸张表演,缺少生动、自然、符合角色性格的电影表演。影片中不乏一些有趣的桥段,但未能连成一个整体。我们看到的,似乎只是小品、段子的集合,而不是一部完整的电影。这个问题,不仅开心麻花独有。如今的电影正在经历变革,“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热门娱乐节目拍成电影,形成了“粉丝电影”、“真人秀电影”的风潮。这些电影和简单地把舞台喜剧搬上银幕的开心麻花电影是一个道理,都忽略了电影的基本规律。改编没有问题,从戏剧改编,从娱乐节目改编,都没有问题。前提是必须改编成一部电影,必须有电影之形,电影之魂,用电影的语言来讲述。电影和戏剧是两种艺术形式,各有其规律。忽略哪一种艺术规律都是不行的。

中国的喜剧电影不能仅仅依靠舞台喜剧的直接移植,而应该沉下心来,从喜剧电影的规律出发,创作出真正属于电影的喜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