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各个大学迎来了2017届新生的同时,全国也有近700万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就业。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新生入学军训成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但是有谁关心下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呢?不要忽略这些,因为这是每一个大一新生和他们的家长四年后都要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 据各方统计,2017年本科各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提供的相关工作岗位数已经大致出炉,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哪些专业毕业生最多,哪些专业就业难度最大,哪些专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最多。 2017年各专业类就业难度指数 注:统计的毕业生和需求岗位只针对大陆本科毕业生,不含港澳台和硕博毕业生,就业难度指数=毕业生数÷需求岗位,如3.00:1代表着3个毕业生竞争一个工作岗位。 毕业生需求量最高/最低的十个专业 毕业生数量最多/最少的十个专业 这些专业要格外警惕当然,我列出这些需要警惕的专业,并非就是说这些专业不好。而是告诉大家在选择这些专业的,不仅要考虑整体的就业环境和行业走向,还要集合自身需要,不能见热就报。另外还要考虑到自身高考成绩,避免被调剂到自己完全不了解,不感兴趣的专业而痛苦四年。 这些专业可以旱涝保收从上面的供需比例上看,这些专业提供的大学毕业生和社会提供的岗位基本上持平,加之行业的整体稳定性和专业性,因此可以保证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不会遇到太大阻力,将来持续在本行业内工作的机会也较大。 这些因素选择专业要重点考虑1.自身学习能力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学霸,对于那些课业比较重,学习课程比较难的专业来说,显然不适合程度一般的学生报考。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学科弱项,比如你很讨厌数学,真不愿意再啃四年大学数学的话,经济类,金融类,数学类的专业要避开。 2.专业发展方向 一定不要根据专业的字面意思去猜测这个专业将来是做什么的,有条件要多方面了解专业的基本设置和课程,已经目标院校里该专业的实力和研究方向。一知半解选择专业是非常危险的,也许你运气好遇上了自己可能会感兴趣的专业,但是大多数学生在不了解自己大学专业的前提下进入其中学习,对其整个大学规划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3.考虑行业发展趋势 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纠结于一年两年的热门专业,多考虑该专业背景下的整个行业走向和发展前途,另外要结合社会需要,某些专业听起来高大上比如心理学,人工智能,等你毕业了你才发现这个专业的发展限制真跟当年选择它时的期待相差迥异。 4.结合家庭背景 父母所处的行业和工作经历多少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选择,如果你真不挑专业,也是为就业打算,那就多考虑下父母的职业背景吧,毕竟将来能在找工作和生涯规划中给你提供不少的有利条件,这是别人求之不来的优势。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最关键的,如果对某个专业完全没有兴趣,不要强制自己随大流去报考一个所谓的“热门”专业,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在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继续成果和动力。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选专业是关乎学生的大事,不能草率也不能太纠结于1,2个专业,要全面综合考虑自身,家庭,行业,学校和高考分数等一系列因素,选一个喜欢,适合自己的专业,往往比高考报志愿的学问更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