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月2/7号周莹故里(吴家大院),休闲茯茶古镇一日游

 昵称45908253 2017-10-13

吴家大院(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为抗战需要,在泾阳县云阳镇筹建旨在培养青年干部、发展抗日力量的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青训班第四期以后迁至安吴镇安吴堡村,时称安吴青训班。青训班以吴氏庄园为活动中心,其前部为青训班领导机关班部,中部为会议室和晚会处,后部为青训班二连驻地。望月楼为青训班副主任胡乔木及秘书处住处,其东挑角楼为青训班主任冯文彬和教务处住处,其西为学员住处,其南为卫生处和一连住处。大操场位于吴氏庄园门前,其西北角大榆树上悬挂铜钟,青训班作息以撞此钟为号。迎祥宫为青训班会场之一,系排演节目和举办晚会的场所。1940年4月,按照中央指示,青训班全部撤离安吴堡。


周莹的故居——吴家大院现有建筑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由吴氏庄园、迎祥宫、望月楼和吴氏陵园四部分组成。

迎 祥 宫: 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由门朝南,面阔三间,明间为大门,两侧翼门较窄。三架梁,抬梁式结构。乐楼和山门相连而建,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五架梁,抬梁式结构,山门楣间嵌匾石,阴刻楷书“迎祥宫”三字。乐楼现存舞台,三侧原有彩绘屏风,吊顶八卦藻井。内侧有一本匾,阴刻草书“清歌妙舞”。山门、乐楼柱头转角、补间均为五彩重昂斗拱,一斗三升。屏风枋板绘以苏式彩绘。山门山墙前伸,砖雕仿木椽出檐,上施布纹板、筒瓦、沟头滴水。刷头内侧有大量砖雕“万字连珠”及花卉装饰等。现存元至十七年(1280)所立《并 建大道迎祥宫》碑一通立乐楼前。据碑文记载,迎祥宫系泾阳县德琳等选地创建于元至元年间。据当地人传,清光绪末年,慈禧避难西安,安吴大富商吴周氏为迎圣旨捐银十万钱,复修、扩建该宫。
望 月 楼: 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吴氏庄园后。望月楼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一层南有廊,廊通东、西两侧,廊深一米。有四门。圆拱砖卷门楣砖雕横额“芭蕉夜雨”等,砖卷圆拱顶。和上层对应有柱处亦仿木柱砖砌为圆柱形。北侧为楼梯,通二楼。二层为七架梁,抬梁式结构。庑殿式屋顶,施布纹板、筒瓦。该楼系吴周氏之子于民国初年所建,为吴氏花园中赏月纳凉之用,因以为名。1985年,全部拆除重修。1988年彩绘。
吴 氏 庄 园: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庄园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012平方米。现存三进院落,依南北中轴线排列。(1)门厅:面阔八间,进深一间。自东数第四间安大门一合。(2)前院东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3)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4)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5)后院厢房:东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6)退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此建筑无文献记载。据传吴氏家共有东、西、南、北、中五院,该院为东院之一部分。其中退厅为吴周氏住处



吴家现存三进院落,依南北中轴线排列。迎祥宫的戏楼为电影《白鹿原》当年的取景地。

如今这里还是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在此创办了一个服务抗战、培训青年干部的基地,是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和中央团校的前身,现为咸阳市国防教育基地、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安吴堡教学实践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