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本绪医话五则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7-10-13

导读:本文系贺本绪先生的弟子整理所得。一起来聆听贺老临床实践中的谆谆教诲吧!



贺老临证五十余载,医疗经验丰富,尤长于内科杂证。现将我们跟师学习中采撷的一部分医话整理于后。虽片言只语,亦可窥贺老辨证立法之一斑。



1

脾既恶湿亦不喜燥



许多中医书中经常引用“脾喜燥恶湿”,但这句话不够全面。它只强调了湿胜伤脾阳而忽略了燥胜伤脾阴的一面,因为,燥和湿都是异常现象。


古人喻脾属土,《内经》有“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之说,可见将脾比作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土地能滋生万物,旱、涝均为其所忌,脾既为土,那就既恶湿(涝)亦不喜燥(旱),而宜濡润。


唐容川说“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他是主张燥湿相宜,勿太过与不及的。


“脾湿”乃由寒湿侵袭或脾阳不振,运化无权致水湿停聚。出现痰饮、水肿、带下诸证,治疗当以温运脾阳为法。


“脾燥”乃属阳气不足,津血亏损致脾失濡润。证见口干舌燥、消谷善饥、大便干结等,治宜益气养阴、润燥滋脾为法。



2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



气源于肾而出于肺,肺与肾上下相通,升降相因,维持人体气机的通畅。肺气宣发、肃降以激诸脉之行,从而运气血和脏腑。


章潢说:“肺在诸脏之上,而诸脏之气咸由之吐纳也”(《图书编·养肺法言》),这说明了肺与其他脏的关系。


因为“肺主一身气机”,故脏腑的虚实变化,气血的通调与否,与肺气的关系极大。所以在辨证时要特别重视肺气对气血的作用,重视肺气与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肺气在疾病发生、转归上的作用。


认识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不但在生理方面很重要,而且对临证有帮助,在治疗上往往可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宣气、肃降、收敛肺气等法,以燮理肺气,达到祛邪养正之目的。



3

清胃热不用苦寒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因此,临证制方遣药药中,需时刻不忘顾护胃气。苦寒之药最易伤胃,所以清胃热时定要谨慎。


余在治疗胃热证时,根据肃降肺气可降火、通利二便能泄热的道理,常在肃降肺气(常用药如瓜蒌、沙参、半夏、枳壳、陈皮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热型,分别配伍相应的药物,以因势利导,使热去而正不伤。


在清虚热时,用人参白虎汤加减,可奏扶养阳气、升清降浊、输布阴液之效,从而虚热自除。


清实热时以小量泻下药,能收通腑气、去积滞之功,使实热清而不伤胃气。



4

诊太溪脉的意义



古代诊脉,人迎、趺阳、寸口,三部九候均诊,到现在只取寸口诊脉,虽简便易行,但仍有不足之处:就是不能全面了解患者全身情况。


余在临证中,如遇到重危病人,往往先诊太溪脉(即太溪穴的脉搏跳动,即使寸口、趺阳脉摸不到,也有救治的可能。


因为太溪脉属足少阴肾经,故可测知肾气的存在与否,太溪脉有一息尚存,便说明有一分生机。


数年前,余曾救一宫外孕大出血妇女,虽经西医多方抢救,病人仍濒于垂危之中,但唯一令人安慰的是:一摸太溪脉有微动。立即用“可挽救生命于瞬息之间”的独参汤两剂,半日内很快转机。


可见诊太溪脉对重危人病意义很大。



5

久病用大方



“久病用大方”,是指对患病时间较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选用药味较多、药量不大的方剂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它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久病可使多个脏腑受累、虚损,治疗时用药单纯往往会顾此失彼,而采用大方可收到稳妥周全之效。


其道理是,大方中虽然药味较多,但药物的治疗作用,可以协同或相加,而毒、副作用会因用量较小而不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