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过得不好,真的不是因为穷

 空寂冷迷藏 2017-10-13

  

文 | 十点君

前两天,我在豆瓣上翻到一篇文章,作者黄小黄说去年的自己处于水深火热中,30岁,在爱情、生活、工作方面都有难以言说的困扰,外人看来她仿佛还是生活得很美好的人,可只有她自己清楚,自己的状态再糟糕不过了。


她试过很多方法,玩交友软件、旅行、购物,甚至到精神科医院,但都无济于事。


后来,她一个人搬了出来,用心地装修屋子,收拾打扫,布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买花、画画、做饭,每天起床给自己做一杯卡布奇诺,开始活得元气满满,“不知道以前为什么让自己那么不舒服地生活了那么多年。”


▲黄小黄的家,搁板上是她画的画


看完她的故事,我脑袋忽地飘过一句话:“只有浪漫才可以抵御生活的残酷。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欣赏那些特别会过日子的人。当别人为高昂的房价、微薄的薪资、繁复的人际关系焦躁时,他们依旧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得其乐。


这样的快乐与贫富无关,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和创造最好的生活,为衣食住行添上诗情画意。


记得蒋勋在他的书里写过一个小故事,他有个朋友非常有钱,买了栋亿元豪宅,满屋都是奢华的家具。但到他家做客时才发现,朋友住了两年,进口厨具的胶膜都还没撕。这样的生活很贵,但满屋都是金钱味,少了烟火气,也少了人情味。


而《浮生六记》中,沈复夫妇生活清贫,但从起居饮食到衣服器皿再到房舍,都适宜俭省而雅洁,小日子富有情调。




举个小细节为例,夏天荷花初放时,晚上闭合,百日盛开。沈复的妻子芸常常会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上取出,煮一壶雨水来泡茶,享受绝妙的香韵。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并不是钱,而是把小日子经营好的决心。


那么,如何成为会生活的人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去看古往今来那些有趣的人都是怎样过日子的?


这里,十点君想给大家推荐一套很棒的书——《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这套书收录了古典生活艺术的四大奇书:《浮生六记》《闲情偶寄》《小窗幽记》《随园食单》,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历史上最会生活的那些人,是怎么在礼教森严、物质贫乏的年代,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先别被这些书名吓到,给十点君几分钟,待我介绍完这四本书,你一定会庆幸,还好自己没有错过。


《浮生六记》

“古今第一女子”的生活美学

穷日子也要过得有情趣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夫妻日常、最终以秀恩爱出名的虐狗狂人。


他是清代一苏州小市民,文艺男青年,好热闹,喜交友,日子苦哈哈但依然过得活色生香;尽想着怎么折腾可以把日常生活过得更有趣味。人生最大成就是娶到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文艺温婉、高情商有才情”的女人陈芸。


这本书,基本上就是在讲他们夫妻俩如何过着清贫却有质感的生活,字字句句都透着沈复对妻子浓浓的爱意。


娶一个人,就是娶一种生活方式。哪怕布艺菜饭,亦可乐终身。看完这本书的人,大多都会被沈复的妻子陈芸圈粉,不少男读者甚至把陈芸当做自己的理想型。


大作家林语堂曾称陈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鲁迅先生亦对其盛赞:“像《浮生六记》中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


张佳玮甚至说:“读完全篇,我都产生了‘沈复简直配不上他妻子’的念头。”


但其实陈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赚钱养家,供弟弟读书,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全靠后天自学修炼。


出身贫苦的她为何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十点君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从书中找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十点君推荐的《浮生六记》收入了著名80后作家张佳玮的翻译版本,该书在短短的两年内就突破了一百万的销量,口碑爆表,长期占据京东、当当图书文学榜第一名。


在张佳玮的译白下,其情、其趣、其意味,不仅没有减少半分,反而大放异彩,添色不少,为今天的人们提供着某些生活美学的指导。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精选套装四册

原价:188 元,十点优惠价:158 

(省30元)

十点好物+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小程序

关注微信公众号“十点好物”即可查询订单、物流信息


《闲情偶寄》

从古至今最能诠释中国人雅致生活的宝典


本书的作者李渔是个特别好玩的老头儿。许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是数度被禁的“黄书”《肉蒲团》的作者。但其实,与李渔其他的著作相比,这部作品并不出色。


李渔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作家,还是编剧、导演、出版人、建筑家、商人。不过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个生活家。


他对生活的各个细节都追求极致,养花草、调修居室、摆弄器物,吃喝玩乐无一不精。林语堂非常推崇李渔的生活方式,称他为近现代最懂生活艺术的人


六十岁的时候,这个老头儿开始系统地总结毕生艺术、生活的经验,于是就有了这本他最得意,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闲情偶寄》。


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内容包含戏曲、歌舞、服饰、修容、饮食、器玩、园艺、养生等,行文接近于当时的白话,简单易懂,幽默风趣。


它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小窗幽记》

教你如何修炼高逼格谈吐

成为“王家卫式”的文青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


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呢?简单粗暴地说,它就是一本好句好段的摘录。对,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摘抄经典篇章里的佳句。


作者陆绍珩是明朝人,一个流落帝都的男子,被生活所击倒。在读书遣忧愁之际,他从五十余部经史子集中,撷取精妙辞句,分成十二卷,集结成一本新的书。


什么意思呢?五十余部经史子集你看不过来没关系,陆绍珩都帮我们划重点了,精华都在《小窗幽记》里了,好好读这本书就够了。


所以也有人说这本书是写作文没灵感时的救星,中国人处世与生活的智慧都在其中。


以文艺片驰骋影坛的王家卫更是将这本书奉之为枕边书


2015年,王家卫为宣传新电影,在微博上接受网友的提问,结果情趣盎然、文辞简约的高雅回复引发了热议,网友大呼“满屏墨香”、“想跟导演学说话”,并将此次访谈称为“史上逼格最高的微访谈”。



很快有机智的网友发现,王家卫这些文艺的回复不少都出自于《小窗幽记》。


我们都以为王导是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殊不知他骨子里爱的竟是一本中国四百年前的小书。翻开这部小书,每字每句都美到要落泪。细读之,唇齿辗转间,又有醉意,有古意,有剑意,有侠气。


对了,可能有读者会问,《小窗幽记》的作者不是陈继儒吗?目前市面上此书的大多数版本作者写的都是陈继儒,然而,这纯属一场误会。


明代的陆绍珩编选了一部清言小品集,《醉古堂剑扫》,到了清代,书商借当时的畅销书作家陈继儒之名,将《醉古堂剑扫》改头换面,并取名为《小窗幽记》,导致名不见经传的陆绍珩更加鲜为人知。


《随园食单》

流传百年的吃货必备指南

蔬饭之间尽是闲情雅趣


《随园食单》是清朝文坛偶像、一个不可救药的大吃货袁枚的作品。


袁枚首先是个才子,他与纪晓岚齐名,并称南袁北纪。作为清朝性灵派三大家之一,袁枚追求的是有灵性的自由生活。


33岁那年,他就辞了官,买了一座荒废的园子,重新修整,取名为“随园”,然后便过起了无羁无绊、优游自在的“随园主人”生活,一直到了82岁的高寿。


后面这五十年的日子里,除了读书写字、游山玩水、谈情说爱,他基本上就是逛吃逛吃,尝到好吃的,就开始认真地做笔记。


最后他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整理,就出来了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烹饪界传世宝典——《随园食单》。


书中详细记录了326种菜肴和点心的做法,其中有不少创意佳肴及失传的民间料理做法,是弥足珍贵的饮鐉史料。


同时,《随园食单》文字简单清爽,实用性强,人人都可照着去做。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



看完十点君的介绍,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也特别想把这几部牛逼哄哄的大块头著作捧回家呢?十点君早在国庆假期前就抢先一步买了下来,旅途的时候还背着它们阅读。


说实话,一开始好几个同事都笑我:“这么厚的几本书,你不嫌累啊。”等到我把书丢到他们怀里,他们一个个都瞪大眼睛反问:“这书怎么这么轻?”


这一回十点君给大家推荐的这套书,采用的是进口瑞典轻型纸,重量轻,十分方便携带。拿同样厚度的书在手上掂量一下,就可以感受到。



其次,在装帧设计上,这套书使用的是圆脊精装,不失厚重的经典质感。



现今物欲充斥、信息爆炸,生活被嘈杂和焦虑填满,但我们依然可以保有一份对美、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套《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共分为四册,把中国人的美食、爱情、言谈举止、生活理想都阐述了一遍。


由此古人珠玉在前,那些 “有趣”“自在”“甘于淡泊”的古典生活美学方式,就像一股可涤净内心的清流,可以润泽每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