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书偶记|夫妻生活当效法《浮生六记》

 lzjhzg 2016-02-14

和朋友谈起《浮生六记》,有人抚掌大笑,羡慕沈复与陈芸琴瑟和鸣的幸福,也有人哀哀感叹,感慨陈芸早逝后沈复回思爱妻的悲凉。同一片风景,有人看到清净,也有人看到凄冷;同一篇文字,有人看到的是幸福,有人看到的确是悲伤。我不能说,看到幸福的人有着相同的幸福,看到悲伤的人会有相似的悲伤,可是,能够看到幸福的人,肯定更容易找到幸福。

《浮生六记》现存的四记,除了第三记《坎坷记愁》中,完全是怀念妻亡、父死、子散这几件人生悲惨事之外,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一种昂扬的心态,尤其是夫妻唱和带来的幸福感。那么,从《浮生六记》里,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幸福呢?

首先是感恩。沈复对陈芸的感恩是满满的。无论是记录未婚时芸为他留饭、为他斋戒,还是婚后芸为其积极纳妾等等,都是如此。夫妻之间,互相想着对方对自己的好,时刻秉持感恩之心,还有什么矛盾不能解决,还有什么困难不能互相扶助?

看看沈复记录的这几个故事吧。第一个是冬夜留饭的故事:“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沈复和陈芸是姑表亲戚,陈芸是沈复的表姐,二人同岁而陈芸稍长。发生这个故事的时候,二人只是订了婚。沈复到陈家,为其另一个表姐的出嫁送亲。陈芸怜惜他的辛苦,早早的为其专门留了粥菜,并因此而被兄妹们取笑。

第二个则是下面的一段:“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抨抨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调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一个未婚女子,为了未婚夫出天花而斋戒数年,不值得感恩吗?一个故事,被牢牢记忆了数十年而不忘,可能不怀感恩之心吗?

夫妻之间,要善于发现优点。能看到对方的优点,就能找到家庭的价值,找到回家的欲望。“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能够说出这种评价,沈复已经得此真髓了。

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余笑曰:“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芸曰:“曩之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懒惰耳。”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陈芸刚刚嫁过来的时候,话不多,也没有任何的脾气。和人说话,总是微笑以对。对老人非常尊敬,对下人也非常和气,处理的周周到到。每天天色稍微一亮,就穿衣起床,像有人呼叫一样。我(沈复)问她:“现在不像吃粥那次了,还怕人笑话吗?”陈芸说:“藏粥给你吃,被人传为话柄调笑了。可现在不是怕人嘲笑,只是担心你父母亲说我这个新娘子懒惰啊。”我虽然喜欢睡懒觉的感觉,但感慨她做正事的德行,就和她一起早起。从此和她耳鬓厮磨,如影随形,互相爱恋,这种感觉不是言语能表达出来的。

苏城有南园、北园三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昧。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众议末定。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众笑曰:“诺。”众去,余问曰:“卿果自往乎?”芸曰:“非也,妾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到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曰:“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称善。

看看,帮助一群穷书生以AA制出游,要文雅,要舒服、要惬意、还要省钱。能想到租用挑担解决所有问题,陈芸果真是一个兰心慧质的好内助,而沈复也能发现这一点并反复鼓吹,才是夫妇互爱之道。

夫妻之间,还要培养共同的爱好和语言。据沈复的记载,陈芸幼时很聪明,呀呀学语的时候,在父亲口授下,能背诵《琵琶行》。4岁时,父亲病亡后,就没有识字。直到长大后,一次无意中得到《琵琶行》一书,才挨个字比对,“始认字”。然后慢慢的开始学会吟诗作画。这样,在生活中,二者就有了大量的共同语言。沈复是一个极有文化情趣的人,他自小习文,还通插花、绘画,但他对陈芸还是有“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锤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的感叹。这,也是他能在《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两记中大篇幅描述陈芸的根本原因吧。

一次,二人到沧浪亭旁避暑闲居,陈芸“因暑罢绣,终日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芸初缄默,喜听余议论。余调其言,如蟋蟀之用纤草,渐能发议。”看看,两个人夫唱妇随,谈书论情,还互相教习一些小知识、小玩意,才是夫妻相处之道。

还有一段,一次,二人住于农家数月,垂钓、登山、联吟、对酌,更持螯对菊,“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这正是夫妇二人气场能共振和谐的最好表现。

沈复和陈芸的故事还有很多。他曾带着她女扮男装,去领略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因身份而不能去领略的社交与郊游生活;也曾为她被自己父母所恼怒而共同离家,不惜困苦也要共同生活。种种故事,在书中,都是用琐事片段描述出来的,这正是她们夫妻恩爱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正是我所欣赏和为之努力鼓吹的。在平平常常中求浪漫,在点点滴滴中求幸福,才是夫妻相处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