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籍黄帝内经《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

 水木年华138 2017-10-13

本期推荐的是古籍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上医医国的意思,就是“天下即人身”,就是掌控好了人身的人就可以治理整个国家。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变,人的本性没有变,而所有的思想都是从身体中发出来的。因此,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世界上最高的学问始终是研究“人”的,而中国文化更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比如《大学》讲至善,但最后要落实到人心的静与定;《中庸》讲太过与不及,实际上,过与不及都源于脏腑功能的太过与不及。比如人的肝火太旺,人的心就不静,做事就急躁;肾精不足,人就没精神,思考问题就不周全,做事就会失败。

古籍黄帝内经《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

古籍黄帝内经

  拿破仑有句名言:“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而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所以,中国文化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道以医显”,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人体领悟了,把医道领悟了,那么你就有可能领悟天下之道。意志这个词中,“意”指的是运化能力,也就是思维的宽度;而“志”指的是收藏能力,也就是定力。如果说精神是指心肾相交的能力,那么意志就是指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你能够运化多少,然后又能定得住多少,这就体现你的意志力了。如果一个人很聪明并具备思维宽广度,却唯独定不下来,坚持不下来,那就是意志不坚定,做事照样会失败。

古籍黄帝内经《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

古籍黄帝内经

那么“聪明”就很好解释了。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意思就是说,肾的精气通于耳,肝的精气通于目。所以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关键是看他的肝肾功能。肝功能好,眼力就好;肾功能好,耳力就好,如果耳鸣眼花,就是肝肾出问题了。我们的人体就如同一棵大树,在外的枝杈都是根部的反映。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的生命活力是来源于身体本身,是从肾精来,是从这些神明来,从生命的高度来。所以,学习《黄帝内经》是在培固我们的智慧元气,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

古籍黄帝内经《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

古籍黄帝内经

 在西方医学当中,不太讲究神明这个概念。在西医看来,心脏就是一个泵而已,而与神明无关。所以在现在的器官移植当中,有些现象就令人费解。曾经有这么个案例,说有人移植了猪的心脏,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人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慢慢地大家发现他有一个表现:他没事就喜欢用嘴去拱墙。其实,这就是中医里讲的“心之官为思”。意思就是,人如果心气足的话,神明就会反应到大脑当中去,然后慢慢地就会改变人你的行为,也就是说有了猪心就有了猪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