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邪就是催命鬼!秋冬用这招,阳气一通,寒气无踪!

 上善之道 2017-10-14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卫生家宝方》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话说天地间伤人之六淫,有风、寒、暑、湿、燥、火之谓。其中,寒邪袭人,力道尤为不小。眼下又入秋冬二季,这寒邪到了猖獗之时。

寒邪为祸人体,表现多种多样。它一来可以阻遏阳气。卫阳被遏,则恶寒发热,脾阳被遏,则腹脘冷痛。心肾阳气被遏,则全身蜷卧,四肢发凉,小便清长。寒邪伤人,多发凝滞之症。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而全身关节肌肉作痛,甚至引发心痛。寒邪伤人,又可引发收引之症,患者蜷缩、抽筋、肢体屈伸不利,头身舒展失常。所以,这寒邪,真真是万病之源。说它是“催命鬼”,毫不为过。

当然,寒邪也有内寒和外寒之别。外寒内寒“里应外合”,其苦楚不堪言表。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如何抵御这外感的风寒之邪。

闲言少叙。“精诚名医汇”这就为你说上一张古方。它对于外感风寒有很好的疗效。组方如下——

白芷30克,甘草15克,生姜3片,葱白3寸,淡豆豉50粒。这些药物研成粗末,每次取4.5克,水煎温服,每日3次即可。

此方有什么来头?看官,此方化自《卫生家宝方》里面的神白散,乃是治疗一切风寒的千古妙方。它对于风寒之邪,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此话怎讲?且听“精诚名医汇”告诉你这里的妙处。

既然要散风寒,那这里面必然要有祛风散寒之药了。这样的任务,主要落在白芷和生姜的身上。白芷,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功在散风除湿,通窍止痛。它在这里的主要作用,在于散风邪,止疼痛,尤善于止头痛恰如《本草求真》所云:“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

再看生姜。它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它在这里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散寒邪。另外,它可以温中健脾外感风寒之人,一旦中焦脾胃被寒气郁遏,靠生姜可以将其化解。

如此一来,祛风靠白术,散寒赖生姜。至此,解表这件事情,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是,我们似乎总是缺点什么?

看官,有一句话,近些年被说得尽人皆知:“打铁还需自身硬”。风寒之邪虽然被清散了,我们的阳气呢?我们的阳气如何更好地被宣发出来?方才说过,寒邪伤人,最易阻遏阳气。我们要在散表邪的基础上,宣发我们的阳气。阳气一通,正气存内,寒邪自不可干。

正因如此,我们用葱白和淡豆豉。话说那葱白,性味辛,温,功在发汗解表,通阳。它固然有解表之能,但是通阳之性,才是它最大之与众不同处。《本草经疏》就说:“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怫郁诸证,悉皆主之”。张元素也说:葱茎白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可以说,把被阻遏的阳气通达出来,葱白是能助我们一臂之力的。

为了让葱白更好地发挥功能,我们给它配了一个搭档,这就是淡豆豉。话说淡豆豉,性味苦、辛,凉,归肺、胃经。作为辛凉解表的药物,它天然地可以解表,除烦,清热这对于阻外感之风寒渐渐化热之势,是大有帮助的。不过,这些不是重点。您别忘了,这淡豆豉还有一手,这就是宣郁。明代医家王绍隆说,淡豆豉“乃宣郁之上剂也。凡病一切有形无形,壅胀满闷,停结不化,不能发越致疾者,无不宣之,故统治阴阳互结,寒热迭侵,暑湿交感,食饮不运,以致伤寒寒热头痛……咸能治之”。看官须知,通阳气,先要破一个“郁”字。“郁”字一解,一身气机为之疏利,而阳气自通。故而,葱白和淡豆豉搭配,实在是解郁通阳的妙招。

最后,这里有一味甘草。甘草不仅调和诸药,还能和生姜一起固护中焦,使得脾胃气血生化有源,令正气自生,抵御外邪。

可见,这神白散,虽然药用五味,但是配合巧妙,集扶正解表于一身,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层次井然,个中妙处,列位看官自当体会了。

什么样的人用它?外感风寒发烧,怕冷、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者,可放胆用之。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